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螳螂捕蝉》教案5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2-31


设计者: 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常识,理解故事中所讲的道理
理解寓言问题的特点,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体例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常识,能够翻译课文,理解故事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问题的特点,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体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通过《天时不如地利》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2、吴国国君想要攻打楚国,并且告诉左右大臣说:“有人胆敢反对,就格杀勿论!”面对生命的威胁,你有什么办法能够为民请命,阻止战争的爆发呢?
3、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一个少年说了不到八十字就打消了吴王的年头,避免了战争的爆发,拯救了吴楚两国的千万百姓。他到底说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螳螂捕蝉》
二、初读(15分钟)
1、教师范读
2、学生集体朗读,复述故事
3、个别朗读
4、学生自读,圈划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互译,课堂翻译
三、理解文章(10分钟)
1、文中故事发生在哪里?有哪些角色登场?
2、这些角色分别都在干什么?
3、文中用了哪些词来描写这些角色的动作?(请同学上台演示动作,在此过程中逐句背诵)
5、说说这些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文中出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如果想正确地认识事物本质,就应该多角度分析问题。不能只贪图眼前利益而忽视潜在的危险。
7、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联系时政)
四、学习寓言问题(10分钟)
1、这样的道理为什么选择用寓言的方式来表达?
2、寓言的特点:
寓言的基本特征是:借此喻彼、借浅喻深、借近喻远、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借动物、植物喻人等。寓言的主旨一般在篇末点明。也有的寓意不直接点明,而是让读者自己思索,自己领悟。(对比刻舟求剑、引婴投江等篇目理解)
1.鲜明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6.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意思:有所隐含的语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将深刻的道理揭示。
五、总结与背诵(5分钟)
1、总结所学知识
2、课堂背诵课文
附录: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螳螂捕蝉》课文原文阅读
《螳螂捕蝉》学案
《螳螂捕蝉》复习笔记
《螳螂捕蝉》教案4
《螳螂捕蝉》ppt课件3
《螳螂捕蝉》同步练习2
《螳螂捕蝉》同步练习
《螳螂捕蝉》译文
《三打白骨精》《螳螂捕蝉》教案及练习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
《螳螂捕蝉》教案3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ppt课件2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2
《螳螂捕蝉》教案1
《螳螂捕蝉》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