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放言五首(其三)》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2-27


《放言五首(其三)》教学设计
设计者: 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白居易的文学常识、生平经历,通过诗歌理解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2、 理解作者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要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判断的主张。
3、知道典故的含义,明白选取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典故的含义,明白选取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主张以及诗歌背后的作者自己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1、他去世时,皇帝唐宣宗为他写诗悼念: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2、从这首诗中,你看出这位诗人是谁了吗?从这首皇帝悼念恃中,你读出诗人的哪些信息?
3、诗歌主张: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上以补察时政,下以宣道民情”“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二、 理解观点,把握主旨
1、自读诗歌,全班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2、白居易写这首诗主要针对什么问题?解决什么方面的疑问?
3、作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三、 诗歌中典故的运用
1、作者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其中的道理的?
2、典故——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传说、神话、历史都可以成为典故的来源
3、对比《放言五首》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首用典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都用了两个典故,但《放言五首》用典的目的是阐明道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的目的是抒情
典故的作用——论证抒情两相宜
四、 结合背景挖掘情感
1、讨论:这首诗中有没有作者自己的情感?
2、写作背景:白居易的好友诗人元稹得罪权贵遭贬,曾经写下了五首《方言》,五年之后,白居易遭到政敌的打击,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是白居易人生中受到的沉重打击,白居易很多著名诗作都出自其被贬之后,如著名的《琵琶行》。
白居易的这首《放言五首》这是写在他遭贬受打击的时期。
3、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想一想这首诗歌除了阐述作者自己观点外,还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带着这份感情再次朗读这首诗歌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白居易诗两首《放言五首(其三)》《卖炭翁》教案2
白居易诗两首《放言五首(其三)》《卖炭翁》教案1
《放言五首(其三)》诗歌鉴赏
《放言五首(其三)》赏析
《白居易诗两首》(放言五首(其三),卖炭翁)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