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2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05 |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首案编写者 赵 徽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多形式朗读、深层次体会情境再现表演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使用词典理解词语的习惯,培养语感,激发爱国情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是谁?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 维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疾驰:马车奔驰。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亡国:国家灭亡。消逝:消失。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 4.指导分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肖邦为什么要离开自己深爱的祖国呢?自由朗读第一段,边读边做批注,尝试自己解疑。 简介肖邦。 理解“瓜分”,“深渊”。 出示句子: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引导理解词语“满怀悲愤”,“不得不”。 自由读句子。谈感受。 指导朗读,体会肖邦的悲愤之情。(语调低沉,速度慢) 多种形式朗读。 师生点评。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指名读第一段。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借助文字想象当时情景。 (4)交流并指导朗读。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和难舍之情。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练习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抓关键词:“全部倾注”、“彻夜”“没有了时间等的概念等。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 相机板书: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讨论记忆线索: 告别亲人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板书:弥留之际的请求 (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契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您,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指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播放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教学反思: 课文第二段很感人,所以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出三个送别场景,然后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课文中流淌的那股浓浓的情谊,体会老师对肖邦寄予的殷切希望,真实体验生死离别的痛苦。还有一个精彩之处就是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当时情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特殊的环境中,设身处地地去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