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雾凇》表格式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0-29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四年一班
设计人
潘老师
课题
雾凇
设计时间
2013年11月12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过程与方法
情境导入—初读课文—研读形成—拓展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体会雾凇的奇特之美。以“读导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品词析句--拓展资源--读思结合
预习内容
1、读文识字 2、 搜集整理“雾凇”资料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
多媒体课件
一、 情境导入。
1、同学们,听,呼呼的北风吹来了,冬天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在人们的印象中,冬,可是一个“北风卷地白草折”“三九四九不出手”的季节。此时此刻,人们多么向往温暖如春的南方啊!然而你可知道,就是在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又有多少人纷纷赶往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著名江城——吉林呢。说实话,三九天的吉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了20-30摄氏度,可又是什么吸引了这纷沓而至的八方来客呢?对,就是它——雾凇。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下这两个字:“雾”形声字,上表形下表声;“凇”也是形声字,左表形右表声。两点水表示它是需要很冷的气温来凝结。雾凇就是雾气凝结后沾附在草木等物体上面形成的白色松散的冰晶。
二、初读课文
1、欣赏雾凇
吉林雾凇,美丽、奇特、壮观,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来到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感受一下三九严寒天气里这奇特的景观吧!(播放录像)
2、质疑雾凇。
师:多美的雾凇啊,像盎然怒放的银花,像高山上的雪莲,似梨花攀枝,亦如磅礴的落雪……欣赏到这儿,你一定产生了好奇感,有什么疑惑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1)检查预习情况:
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在走进课文之前,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字词的情况。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教师正音。
2)出声地读《雾凇》。
3)初读交流。(课文主要写了吉林雾凇特点、形成(原因和过程)、欣赏雾凇的感受。
三、品读雾凇。
1、学生品读。
要求:在作者描写的三个段落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请仔细读一读,和同桌谈谈你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你的疑惑,一起探讨一番。
2、交流理解雾凇的形成。
(1)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 (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2)雾淞是怎样形成的?
A理解饱和的水汽(弥漫 涌向 笼罩、淹没)
B理解“遇冷”,从哪里看出来的?
(朗读、评价)
C深入体会形成雾凇的两个条件。
a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深深感受到松花江畔雾气那么浓,仿佛牛奶把一切浸泡其中。但是,有雾气就能形成雾凇吗?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我国的三峡水库同样有饱和的水汽,但在它附近为什么不见雾凇?(没有一定的低温)
b吉林并不是我国最寒冷的地方,为什么其他更冷的地方没有雾凇呢?(没有饱和的水汽)
c是呀,雾凇的形成需要饱和的水汽和零下20-30℃的严寒,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大庆是否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呢?
D体会雾凇的形成
过渡:吉林既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又有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吉林雾凇特别壮观。厚度能达到40—60毫米,远远超过5—10毫米的普通树挂。如此壮观的雾凇,是不是一转眼就形成了呢?(他是慢慢形成的,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课件展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①镀:说明每一层都很薄,要形成壮观的雾凇需要很长时间。
慢慢地:说明雾凇形成的速度慢。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
轻轻地:说明雾凇形成时轻柔无声。雾凇形成时人们正在熟睡,是察觉不到的,等到早上推 开门一看,才发现一夜之间世界已是一片银装素裹。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多么美丽啊!
指导朗读:这绮丽的自然景观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请大家一起把他的形成读出声来吧!(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
3、研究雾凇的特点。(第一自然段)
A喜欢第一自然段的同学请举手。(出示内容)喜欢的同学一起读。
B引导学生讲解:我认为:“ ”词 (句)好,它写出了 。”
感受雾凇的特点:美丽、奇特、壮观。
C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情境导入: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课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呢?(第三节)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来观赏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了。相信你们也感受到了他的美。你能用一个成语赞美一下美丽的雾凇吗?(银装素裹、琼枝玉树、美不胜收、千姿百态、洁白晶莹、粉妆玉砌……)6、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
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能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吗?
7、指导朗读
小结:松花江畔的雾凇有的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有的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有的像精美的艺术品,有的似烟似雾,真是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琼枝玉树、千姿百态……此时如果让你跟雾凇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师生
总结
五、强化巩固、拓展延伸。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课前我们布置查找资料,除了课文的介绍,你对吉林雾凇还有哪些了解?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好吗?(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谢谢认真查找、整理资料并积极汇报的同学,你们的汇报,让老师大开了眼界。再此,也请请受益匪浅的孩子和我一起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同学们,冬季里,北国的盛景不仅仅只有吉林的雾凇,是吗?还有什么?
(冰灯 雪雕 冰雕 牡丹江的雪城堡)这些,也是我们北方孩子的一大自豪呢!
研究性
作业
作业超市(自由选择,认真完成。)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为“吉林雾凇”创作一句宣传语。
3、试着给课文中的插图配一段解说词。
4、完成一份以“雾凇”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
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一文是本学期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介绍雾凇的特点、形成原因和过程以及人们观赏雾凇的感受。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即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此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与学生一起探讨、理解。
一、教学中,条理清晰,能够逐渐深入,引导学生学习新内容。
按照“情境导入—初读课文—研读形成—拓展提高”几大环节完成。仅仅抓住雾凇的形成引导理解,朗读。教学重难点突出。
二、课堂上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大量的拓展与引申使学生关于雾凇的知识得到了丰富与补充。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善于查找资料、整理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研读、讨论、合作等能力。
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选取本课教学内容上的困惑。
此文三个自然段,在35分钟内,设计这节课,设计中,本想完成两个自然段的教学。可是,根据课堂进展,只能舍弃了一个段落。虽然看似一节完整的课,但老师们都能发现板书中的缺憾。如果再讲授此刻,我会把它作为第二课时来完成,那样,省去了初读课文,省去了词语的检测等环节,时间会充足许多。
2、教学中遗忘细节的遗憾。
本课教学意在重点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在引导理解吉林雾多一处,弥漫——涌向——笼罩——淹没时,理解完就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加深体会,可是,给忘记了,直到学生读完“形成过程”,才想起来,填补一下。
还有,在雾凇形成原因的引导理解后,本来是设计出了:为什么很多雾气浓的地方或者比吉林更寒冷的地方,没有如此壮观的雾凇?进而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我的家乡不能形成如此壮观雾凇的原因。备课时内容准备了,结果讲课时给遗漏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雾凇》课文原文阅读
《雾凇》说课稿
《雾凇》教学反思
《雾凇》ppt课件4
《雾凇》ppt课件3
《雾凇》ppt课件2
《雾凇》ppt课件1
《雾凇》教案5
《雾凇》教学设计4
《雾凇》教学设计2
《雾凇》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