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 姓名: 学号: 组别: 编者:张胜华
《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导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的生平及思想;2.了解《荀子》体例及大致内容;
3.疏通、积累《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前四段文言字词句式。
预习案
一、阅读《荀子》选读“导读部分”和课文前四段。
二、作者及思想:
1. 荀子,名 ,字 。又称荀卿。荀子是战国后期 家的主要代表。
2. 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
”,即肯定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了“ ”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政治上,他主张 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张“法后王”,同意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又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 ”,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但他特别强调 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3.荀子的文学思想是注重实用,提倡质朴。他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已由语录体发展为标题论文,标志我国古代说理文趋向成熟。
4.《荀子》共十二卷,收章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数为荀子的著作,少数出于门人之手。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代表作品:《天论》、《劝学》等。
三、课文阅读,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蕃长于春夏( ) 辍广 ( ) 礼义之不愆兮 ( ) 啜菽 ( )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通假字的意义,并理解句子的意义。
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
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怪星之党见,是无事而不常有之。
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理解句子意义。
治乱天邪?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若夫志意修,德行厚。
是以日进也
怪之,可也。
4.判断句式,写出判断依据
治乱非天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怪之,可也。
此之谓也。
礼义之不愆兮。
繁启、蕃长于春夏。
探究案
1.第一段运用历史事实驳斥了哪几个观点?得出怎样的结论?
2.第一段最后两句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 翻译第二段。
4. 疏通理解三段。
5.讲讲第四段的意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训练案
1.背诵第二段,熟读前四段;
2.预习5—8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疏通、积累《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后四段文言字词句式;
2.理解《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思想内涵。
预习案
一、阅读课文后四段。
二、课文阅读,字词积累
1.给下列字注音。
楛耕伤稼 ( ) 田薉稼恶( ) 籴贵民饥( ) 雩而雨 ( ) 卜筮然后决大事 ( )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通假字的意义,并理解句子的意义。
物之已至者,人袄则可畏也 。
楛耕伤稼,枯耘失岁。
田薉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 。
其说甚尔,其灾甚惨。
日月食而救之。
则晖润不博。
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理解句子意义。
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
籴贵民饥,
弃而不治。
三者错,无安国 。
雩而雨,何也 ?
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
礼仪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4.判断句式,写出判断依据
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5.一词多义:(道)
天有常道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探究案
1.第五段中提到的“人祆”指什么?作者列举了哪几个方面的反常现象来阐述“人祆”的特点?“人祆”会导致什么后果?我们应当怎样对待?本段得出怎样的结论?
2.疏通第六段。
3. 疏通第七段。
4. 依照第八段中的意思,请结合生活所见列举一下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于民的例子。
5.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是否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自然?
6.文章的中心是人定胜天,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7.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人应当在哪些方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训练案
1.背诵第八段,熟读后四段;
2.体会本文说理的特点。(排比的妙用)
课文内容延伸
“人定胜天”吗?
“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提出的,号召人们增强征服自然是信心。但是,就在人类以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向自然界发起进攻,并日益取得成就的同时,一场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的悲剧开始了。
在人类的干预下,2000年前曾与荀子同时生活在地球上的110种哺乳动物,139种鸟类现已荡然无存,其中三分之一是近50年灭绝的。可见,人口的急剧膨胀,是以生物物种灭绝为代价的。科学家估计,目前全世界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有406种,鸟类593种,爬行动物209种,鱼类242种,其他低等动物不计其数。
目前我们人类面临很多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土壤的流失和沙化,绿色植被的减少,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的破坏,艾滋病,超级细菌,核危机核污染等。上述现象,反映了人类无限制攫取大自然及人事灾祸所造成后果。
人定胜天,人可以用天。只有遵循大然的客观规律进行生产,人类才能把不完美的东西改造得更完美。记住,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的时候,要注意合理地利用大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