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天净沙·秋》预习学案
作者:   上传者:   日期:14-07-21


白朴 天净沙·秋
预习、复习
【自学指导】
  1,了解白朴的文学地位,在诵读吟咏中体会课文天然古朴的语言特色。
  2,学习用对比表现景物的方法,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体会作品的挚美意境。
  3,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品表现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1,重点: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天然古朴的特点,体会曲中的意境。
  2,难点:理解本曲中借助具体的物象表达的情感和作者的人生理想。
【作者介绍】
  白朴,元朝著名杂剧家、散曲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齐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杂剧代表作品是《墙头马上》《梧桐雨》。
【词语积累】
  残霞:晚霞。           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朗读课文】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课文翻译】
  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一个孤零零的村落,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前的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息的乌鸦。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它那因为飞得较高而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小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课文分析】
  作者白朴出身于官僚士大夫之家,但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悲戚,同时也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而伤怀,所以他通过词曲倾诉自己对怆凉人生的感慨。而本曲抒发的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感受美景的情致,其实正是他人生理想的抒发。
  白朴的这首写秋之作,被称为“秋意之圣”。曲中,作者将秋日的迟暮萧瑟之景和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由此勾勒出一幅以秋为主旋律的曲子。这首曲的意境,是由天然古朴的语言、丰富挚美的情感、生动泛美的彩画等构成,情景交融,具有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写秋景,如果全篇笼罩萧瑟气氛,会令读者感到沉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白朴的这首曲子可谓独具匠心。前二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有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里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用“一点飞鸿影下”作上半段的结语。这样,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也展现了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结束。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之中,交杂相错,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变得五颜六色,多彩多姿。
【思维训练】
1,这首曲子,有哪些景物?其作用是 什么?
( 这首曲子的景物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些图景,都代表秋景的萧瑟气氛。“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五种颜色,交杂相错,使秋景变得多彩多姿。这样,原本萧瑟的画面变得活跃,寂寞的秋景展现了鲜活的生气。 )
2,这首曲勾勒了一幅什么图景?
( 这首曲勾勒了一幅秋之图景。 )
3,借助曲中的意象,你有什么感受?
( 秋不只是寂寥的,也有活跃的生命。因为作者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展现了秋景鲜活的生气。 
4,开头两句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巧妙地并列六个景象,描摹出天地间和谐的画面。如椽之笔,渲染了秋之寂寥。 
5,对第三句“一点飞鸿影下”,作多角度的赏析。
( 从结构看,第三句具有过渡作用。这首曲子开头两句渲染了秋日的冷寂。第三句“一点飞鸿影下”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引出下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从语言看,这首曲子前后几句全是名词的并列,惟独第三句与众不同。这样,整齐中出现变化,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从内容看,前二句六个图景都代表秋景的萧瑟,“一点飞鸿影下”使画面转成活跃。第三句成功地将秋日萧瑟之景与明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带给了读者。 )
6,如何理解“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这是最能传秋之意的句子,渲染秋景、传达浓郁的秋意。语言天然古朴、情感挚美、彩画泛美。 )
7,体会曲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 这首曲,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人生就如此曲描写的境界,只有忍得孤寂冷清,在孤寂冷清中振翅高飞,努力不止,人生才会变得色彩斑斓。 )
8,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或画)描摹本曲的意境,加深对本曲的认识和感悟。
9,课外积累白朴的其它曲子2首,感受它们表现的思想感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学案3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学案2
《蚊子和狮子》导学案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2
《杞人忧天》导学案
《核舟记》复习学案
《屈原》赏析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6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
《桃花源记》学案10
《枣儿》导学案3
《醉翁亭记》讲学稿4
《醉翁亭记》讲学稿3
《湖心亭看雪》讲学稿
《岳阳楼记》讲学稿3
《岳阳楼记》讲学稿2
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11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4
部编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导学案4
《苏武传》导学案5
《包身工》学案4
《党费》预习学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7
《龟虽寿》学案5
《庭中有奇树》导学案
《红星照耀中国》导学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学案2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2
《天净沙·秋》参考资料ppt课件
《天净沙·秋》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