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追寻文中“我”和父亲在四次高考中的心灵历程,体会本文浓烈的亲情和抗争命运的主题;
2、掌握叙事散文分析人物情感心理的一般方法。
说明:
《生命的节日》记叙了一对农村父子试图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痛苦煎熬和奋斗历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作为高考的直接参与者“我”,一次次在奋斗中失败,一次次在失败中崛起,不断地挣扎,不断地奋斗,谱写了一首高昂的奋进之歌。而父亲呢,一次次在希望中失望,甚至绝望,又在绝望中萌生出新的希望,满腔的渴望汇成一条亲情的长河。如果我们仅仅关注父亲的形象(尽管父亲的形象的确着墨很多),而忽视文中的“我”,那将很难触动生活在上海、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学子的心灵。因此,我将鉴赏的重心锁定在“我”和父亲共同决战高考的情感历程和心灵互动,感受父子二人共同抗争命运表现出的浓烈亲情和抗争命运、永不服输的主题。
当然,作者在揭示他们抗争命运、坚忍不屈精神的同时,也把农民这个社会群体所承受的巨大物质和精神的苦难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在被他们的精神感动的同时,还更多地会激起对苦难、对命运的一些思考,对整个中国社会农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对城乡二元化体制的拷问反思,从而引领学生由正确解读文本向深入解读文本发展,引领学生认识人生、关注社会,带着悲悯情怀去热爱生命,积极生活。
归纳叙事散文分析人物情感心理的一般方法,也是本节课的任务之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以具体词句为载体,在整体把握基础上,追寻“我”和父亲四次决战高考的情感历程和心灵互动,从而体会本文浓烈的亲情和抗争命运的主题;
2、归纳叙事散文分析人物情感心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以具体词句为载体,梳理父子决战高考的情感历程和心灵互动
|
|
考试结果 |
“我”的情感心理 |
父亲的情感心理 |
“我”和父亲心灵的
交互影响 |
|
第一年 |
差2分
|
痛苦愧疚更努力
|
宽容希望加鼓励
|
痛苦之时有父亲的安慰鼓励;
父亲以为挣考分像挣工分一样容易。 |
|
第二年 |
差12分
|
想要放弃转踏实 |
怒骂激将不放弃
|
想要放弃之时有父亲的鞭策激励;
父亲以为读书是享受。 |
|
第三年 |
又输了
|
悲伤郁结近崩溃
坚毅执着永不弃
|
希望失望至绝望
再萌希望永不弃
|
几近崩溃之时,父亲的“认命”式的安慰激起了我永不言败的斗志,而绝望的父亲也重新燃起了沉重的希望。
父子的心灵融合在一起。 |
|
第四年 |
考中
|
生命节日醉朦胧
|
生命节日醉意浓
|
超越父子,情同手足。
“兄弟”:父亲拉着老牛叫兄弟,因为它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拉着我的手叫我兄弟,是因为父亲视我为家庭的精神支柱。而且四年的共同奋争,两人早已消除了父子的隔阂,结下了情同手足的兄弟之情。一声兄弟,催人泪下。 |
二、归纳分析人物情感心理的方法
1、抓住叙事抒情散文首尾呼应的句子(点题、升华情感主旨的作用)
例如:
第1段:那个七月已经远去了。然而,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
第20段:这是咱祖祖辈辈最大的节日……
2、抓住文中直接表达人物情感或心理的词语
比如:
第2段:痛苦、焦虑、恐惧
第4段:虔诚
第5段:痛苦
第7段:踏实
第10段:悲伤
3、抓住典型的人物语言(言为心声)
比如,在读与不读的问题上:
父亲:
第5段:父亲对我说再去念吧。
第6段:父亲说再读。
第14段:父亲说做官中状元都是出在祖坟里,咱坟里没埋下。
“我”:
第6节:我鼓足勇气说,爹,算了,我不念了。
第15节:我对父亲说:爹,你再给我一年时间。
4、抓住典型的细节描写(以第三年为例)
(1)在与村子相对的山梁上,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像一只老鹰,蹴在大门口,他手里长长的烟锅不停地喷出烟来,像一列钻出隧道的火车。父亲站了起来,他伸了一个非常舒展的懒腰,身体像蜷缩了一个春天的花朵尽情地舒展开来,两只长长的胳膊伸了伸,还上下起伏了几下,那是一种飞翔的姿势呀!父亲真像一只要飞起来的老鹰。(第8节)
(2)父亲一扬手里的长烟锅,打在那两瓶酒上,酒瓶碎得十分彻底,酒像月光一样洒了一地,醇烈的酒香弥漫开来。(第12节)
(3)父亲抬起头看看没说什么,他只是抽着烟凝望着天空。
三、归纳总结本文的主题
本文通过“我”和父亲的高考奋争史,表现了浓烈的父子亲情和两代人对命运的抗争,从他们身上体现出底层人物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折射出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永不服输的精神。
四、读完《生命的节日》,请你发表一句话感言
五、完成课后练习
1、“这目光凝滞而沉重,仿佛将我置于一潭黏稠的汁液中,使我喘不过气来”这句话怎么理解?
2、作者为什么说“家乡人没有闲钱,家乡人的钱比家乡人还忙”?
3、文章两次写到“父亲”的“驼背”,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那个七月”是“我生命的节日”,是“咱们最大的节日”?
5、本文构思精巧,看看“酒”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6、概括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附参考答案:
1、“父亲”期望“我”考上大学,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父亲”这种期望的殷切,同时也表现了这期望给予“我”的压力。
2、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当时家乡人处在贫困的生活境地。
3、(1)表现了“父亲”劳动生活的艰辛;
(2)“父亲”在背已经驼了的情况下仍不放弃追求,足见其意志坚强;
(3)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怜悯与感激。
4、(1)“那个七月”见证了“父亲”和“我”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抗争并最终实现梦想、取得胜利的生命历程。
(2)它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而且实现了父亲和家族祖祖辈辈的心愿,它在“父亲”和“我”最难以忘怀的,所以说它是“我生命的节日”,是“咱们最大的节日”。
5、“酒”代表节日的喜庆和欢乐,是父子两代人抗争命运取得胜利的象征,“酒”贯穿全文,是勾连四次高考和父子情感起伏的纽带。
6、父亲是善良、仁慈、宽厚、要强,抗争命运永不屈服的硬汉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