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沪教版《论语》七则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6-24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了解孔子生平及“仁”的思想
  
3、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词句解释,课文理解
  
教学难点:
  
“仁”的基本意义的解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内容:
  
词语解释、找出文中的介宾后置、主谓倒装;掌握有关孔子和《论语》有关的文学常识;思考文中哪些内容具有普遍性永恒性,符合现代人生观和价值观。

  
1. 背景资料介绍:


关于“圣人”毛泽东有个说法,说是封建阶段的圣人是孔子,现代革命催生了另一个圣人就是鲁迅。有两个故事,足以展示一个活生生的“圣人”
  
孔子之笑:孔子周游列国,行色匆匆,有人说他“若丧家之狗”,他得知了,朗然而笑,“说我像丧家之狗,是这样,是这样。”


孔子之哭:孔子强调“哀而不伤”。颜回死,孔子哀哭二至于恸,门人开导,孔子曰:“不为这样的人哀伤而恸哭,又能为谁哀伤而恸哭呢?”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这样一个圣人面对情感波动时的态度。

  
现在常有人一说到孔子,就觉得是说教,以前是唯圣言是听,现在又导向极端,盲目质疑。我们认为这都是不对的,希望学习时可以还原真实的孔子,看看他讲的究竟是什么,对于经典也不能盲目说“不”,“五四”时说“打到孔家店”,孔子有消极的东西,但几千年发展下,有不少非孔子的东西加入孔子,并且孔子的思想能够流传至今一定是有其道理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学,无需膜拜,但是一定要尊重。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他年少时做过许多卑贱的工作:“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50岁左右逐渐受到重视,但后来因不满鲁君愤然离去,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漂泊生涯。孔子周游列国,始终未能找到实现政治理想的地方,甚至畏于匡、困於陈蔡,年近70,在失望中回到鲁国,没过几年就带着遗憾死去了。孔子始终为恢复理想中的社会秩序而奋斗。“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是一种情感,即“爱人”,首先从亲情出发,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谓“忠恕之道”,以此打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学生三千,较有成就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内容是首先怎样做一个正当的“人”,教授的方式是启发式的,鼓励学生谈论自己的观点。

2.《论语》就是把师生间和他人的言论记录下来,各记所见闻编纂成书,这样把别人说的话采集在一起,就是语录体。 (注释1)

3.孔子在《论语》中主张“修己以安人”。修己:修身养性。安人:就是爱人,爱他人。


“修己”是前提,成为仁德之人。“安人”是目的。

4. 疏讲


第一则: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判断句。是,指示代词,这。所:……的事物(人)以:介词,用。其道:正当的方法。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贱一句:判断句。得:得到(指得到摆脱贫贱的效果)可以译为“摆脱”。去:躲避。译:贫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君子是不躲避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去:离开。恶乎成名:恶乎,宾语前置。恶:何(什么)                    乎:介词,于(凭)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于是:于,在。是,指“仁德”。 


  
分析:孔子对富贵、贫贱的选择态度是什么?取舍标准是什么?


  
答:不处也,不去也;是否“以其道得之”修己:用仁道的方式获得金钱和地位;用仁道的方式摆脱贫穷和低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二则:


  
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子三十岁,是孔子十分喜欢的学生。


  
“贤哉回也”主谓倒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堪:忍受。其;指示代词,这种(穷苦)。


  
分析:颜回乐的是“道”,而不是“食”、“饮”、“在(居住)”。“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忧与乐形成对比,体现出颜回的安贫乐道。


  


  
第三则: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饮水:喝白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枕:以……为枕,把……当作枕头。


  
“乐亦在其中矣”:这当中也有乐趣啊!矣:语气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义:正义;仁义。且:并且,连词。于:对。译:干不仁义的事而升官发财,对我(来说)如(过眼)浮云。


  
分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却“乐亦在其中矣”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在清贫中保持自己的情趣,在乐观中显现自己的豁达。


  
前三则:物质追求,道德追求


  


  
第四则:


  
仲由字子路,本来很粗野,逞勇,非常爽直。后受孔子感化。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问孔子于子路:于,介词,向;本句为介词结构后置。


  
对:回答。


  
子曰:“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女:汝。奚:疑问代词,为什么。


  
为人:做人。发:解开。(发掘:挖开)愤:学习时遇到的想不明白的问题。以:连词,而。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老:作名词,衰老。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云尔:如此而已。


  
分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这是(学习作用)


  
典型的自强不息的表现。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也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                                        


  
第五则:


  
曾子:字子舆。孔子认为他能通晓孝道。他著了《孝经》一书。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古时,也称读书人。“仕”是指做官的人。弘:恢弘,宽广。毅:强毅,坚定。弘毅:心胸宽广、意志坚强。


  
“任重而道远” 担子沉重并且路途遥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以为:把……作为。不亦……乎:不是……吗?译:把行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要的吗?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而:连词。已:停止。译:实行仁道一直到死然后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这是肯定了人生价值应该在今世实现。


  
分析:将实行仁义作为自己的使命,直到死才罢休所表现的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的大志向。孔子认为读书人的责任是重拯文化,重塑道德。


  
                


  
第六则:


  
“在陈绝粮” 绝粮:断了粮食


  
“从者病,莫能兴”病:饿倒。莫:没有人。兴:站起。从者:跟随的人,者:……的人。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愠:恼怒。穷:困窘(走投无路的时候)。(穷是处境不好,反义为“达”,贫是缺钱,反义为“富”)乎:语气助词。固:固守,安守(节操)。斯:就,表承接。滥:泛滥,胡作非为。


  
分析:面对穷困,君子:人格高尚。小人德行底下。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理状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看法)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对待别人的态度)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对已对人的要求)


  


  
第七则: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害:损害。以:连词,表达结果,以至于。身:自己,自身。以:连词,来,表达目的。

分析:这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就仁道的价值观,反映了“修己”的最高境界不贪生怕死的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思考:孔子这样说有前提吗?杀身的目的是什么?“忠孝节义”,节是为了不在道德上有所损,宁愿牺牲性命。

  
后四则:如何追求真理,要做的事情一件比一件困难。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论语》七则练习题精选
《论语》七则ppt课件2
《论语》名句摘译
沪教版《论语》七则教案1
《论语》七则ppt课件1
《论语》七则教学设计2
《论语》七则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