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人物》教案3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6-19 |
第四单元 人物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 2.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区别。 二、作品赏析 《娜塔莎》 1.托尔斯泰及其创作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鲁迅称他为“19世纪的俄国巨人”,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把他的创作看成是“全人类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 托尔斯泰一生的思想一直在变化,他的创作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1852—1863年是他的早期创作阶段。在这个阶段,他发表了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的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1854—1855年托尔斯泰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了基础。在1863年的《哥萨克》中,托尔斯泰首次提出贵族知识分子与上流社会决裂,返回大自然、走平民化道路的主张。 1863—1880年是托尔斯泰的中期创作阶段。这期间他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成为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的中心思想是“人民的思想”,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也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其后,他又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宁娜》,小说艺术已炉火纯青。 1881—1910年是托尔斯泰的晚期创作阶段。从70年代末起,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他抛弃了地主贵族的“一切传统观点”,转变到宗法制农民思想立场上来,并站在这个立场上抨击俄罗斯的国家制度,抨击特权阶级的生活和道德。 | |
| 标题: |
《话题:人物》教案3 |
| 文件大小: |
51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