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演练】
1.本文选自选自 ,作者是 ,字 ,号 。 代 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点卯( ) 瑶宫贝阙( ) 解数( ) 舍弟( ) 赊欠( ) 诛杀( )
3.课文题目中“借”为什么要加引号?
4.下面是课文中描写金箍棒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说说金箍棒的神奇之处。
⑴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
⑵“扛不动!扛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
⑶……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
⑷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
⑸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⑹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
【阅读提高】
大圣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刊,乎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哪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地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像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够了!”
5.将下面A组的字或词与B组相对应的意思连线。
A、不消 B、干什么
不知止足 不用
怎的 不知足
甚的 什么
6.结合你读过的课外读物,结合课文,请简要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7.你觉得孙悟空的哪个举动最能体现他的反抗精神?
(二)
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又上桥头再看,却似人家住处一般,好个所在。看罢多时,跳过桥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喜不自胜,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欠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众猴随后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定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服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8.文段刻画了石猴怎样的性格特点?
9、这段文字刻画石猴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各举一例。
⑴
⑵
10.请你描述出文段中“水帘洞”的位置、布局、陈设。
11.你能想象出石猴当上“美猴王”时的心理吗?请描述出来。
第三部分:
12.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13.《灰姑娘》、《小红帽》是哪部名著的故事( )
A、《安徒生童话》 B、《格林童话》
C、《伊索寓言》 D、《一千零一夜》
14.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的事迹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参考答案】
1、mǎo xiè shē shè zhū guō ān yuán tuó
2、《西游记》 吴承恩 汝忠 射阳山人 明 小说
3、打败了混世魔王,孙悟空真是春风得意,他搬来了傲来国的所有兵器准备教猴子们学习武艺,但他自己没有合适的一件兵器,在一只老猴子的建议下,孙悟空决定去龙宫走一趟
4、猴王到龙宫寻找新的兵器,再三挑选,总是不满意。最后龙王带他看龙宫中的“定底神珍铁”。这块神珍铁到了猴王手中,随心而变,如意而显。猴王称心如意,龙王无可奈何。(试了九股叉(拿、耍)觉得太轻;试了方天戟(接、比划)觉得轻;最后试了金箍棒(提、使)才觉得称手)
5、如意金箍棒: 有名字 很沉重 放光芒 随人愿
6、猴王找到这件如意兵器后,又向龙王讨要了披挂。例:合理,有了好用的兵器,应该配上合适的披挂;不合理,有点得寸进尺。
7、刚开始龙王恭恭敬敬迎接悟空,听说要借宝而觉得“不好推辞”,本想难为悟空,不料成全了悟空。龙王前面刚应承送走宝物,后面就反悔上告玉帝。龙王言行不一,行径可谓卑鄙。
8、文中运用了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如:(1)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2)俗语谓‘赊三不敌见二’,只望你随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
再如 :“抓耳挠腮、作了个揖、高高兴兴”等动作,及其复合悟空作为猴子的特点,很好地体现孙悟空对所借之宝的喜爱之情。
为突出悟空形象,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和侧面描写
为了突出孙悟空的神威和金箍棒的神奇,作品运用了对比和侧面描写加以衬托的方法。在龙宫里头三种兵器尽管都很沉重,抬兵器的虾兵蟹将一次比一次多,而孙悟空却都嫌轻。来到定海神针之前,通过孙悟空的眼观,手触,脑变,把金箍棒的与众不同和超凡妙处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通过老龙王的话对金箍棒进行侧面描写:“挽着些儿地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再次渲染了金箍棒的神奇,也从侧面烘托了孙悟空的威力。一方面是孙悟空轻松自在讨要兵器,说好话,嬉皮笑脸;另一方面是龙王兄弟憋了一肚子气,不敢声张,还得唯孙悟空是从。两相对照、互相映衬,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9、孙悟空:神通广大 武艺高强 机智勇敢 力大无比
【巩固练习】答案
1.《西游记》吴承恩 汝忠 射阳山人 明 小说 2.mǎo què xiè shè shē zhū 3.所谓的“借”,就要“还”,课文中孙悟空的“借”是只借不还,所以加上引号。 4、有名字 很沉重 放光芒 随人愿 5、不消---不用 不知止足---不知足 怎的---干什么 甚的---什么 6、孙悟空:机灵、能干、关心师弟、有福同享。猪八戒:急躁鲁莽,贪吃。沙僧:憨厚、老实、总干重活、累活。 7、大闹天宫 8.勇敢、机智、有心计、还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 9、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举例略) 10、表意准确即可 11、想象合理即可 12.D 是《水浒》中的故事 13.B 1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