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考点分布
汶上一中 郑飞
2011——2013年山东高考基础知识题考点分布(1——5题)
|
年 份 |
字音 |
字形 |
近义词 |
标点 |
词语 |
病句 |
|
2011年 |
读音不相同的一项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三个词语
提出-提醒
引发-产生
合适-适合 |
|
四个成语
漫无边际
闲言碎语
浓墨重彩
良莠不齐 |
偷换主语
搭配不当
句式杂糅 |
|
2012年 |
读音相同的一项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三个词语
融化-溶化
沟通-勾通
喧闹-喧哗 |
|
四个成语
巧舌如簧
瓜田李下
久假不归
奔走呼号 |
歧 义
否定不当
句式杂糅 |
|
2013年 |
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 |
|
顿号、问号、书名号、括号 |
两个词语
侧目 其间
两个成语
如坐春风
鼎足而立 |
歧 义
成分残缺
偷换主语 |
2011——2013年山东高考社科文考点分布(6——8题)
|
年 份 |
题目 |
题干及考查类型 |
|
第6题 |
第7题 |
第8题 |
|
2011年 |
《衡中西以相融》 |
“衡中西以相融”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概念把握题) |
对晋唐画风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考查语段内容理解与句间逻辑关系) |
标示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综合理解题) |
|
2012年 |
《围棋与国家》 |
围棋的起源和发展理解正确的一项(考查具体语段内容与句间逻辑关系) |
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句间逻辑关系) |
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综合理解) |
|
2013年 |
《一丸冷月的韵味》(节选) |
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概念把握题) |
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考查语句的逻辑关系) |
根据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综合理解题) |
2011——2013年山东高考文言文考点分布(9——13题)
|
年 份 |
篇目 |
实词 |
虚词 |
人物 |
内容 |
翻译 |
|
2011年 |
《管子》(节选) |
已、渝、济、修
|
于、而、则、之
|
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
|
内容细节把握
|
重点实词:惧(使动)、正(形容词做动词)、霸王(名词作动词)、从、本事(古今异义)、欲
重点虚词:以、则。
句式:“以”字式介宾结构后置、省略句(主语) |
|
2012年 |
《阴兴传》
|
躬、称、固、能
|
而、为、以、乎 |
直接体现阴兴美德
|
无中生有 |
重点实词:幸、嘉、夺、听
重点虚词:辄、见、遂。
句式:省略句(主语)被动句(见) |
|
2013年 |
《看松庵记》
|
茹、秀、被、狎 |
因、于、而、乃 |
描写匡山松树 |
无中生有 |
重点实词:负、凌、易、退(活用)
重点虚词:每。
句式:判断句。 |
2011——2013年山东高考诗歌考点分布(14题)
|
年 份 |
体裁 |
题目 |
题材 |
作者 |
赋分 |
考点 |
|
2011年 |
律诗 |
《咏山泉》 |
咏物 |
唐·储光羲 |
2题8分 |
鉴赏句子、思想感情 |
|
2012年 |
律诗 |
《吴松道中》 |
抒情 |
宋·晁补之 |
2题8分 |
意象、描写内容、作用 |
|
2013年 |
律诗 |
《山寺夜起》 |
抒情 |
清·江湜 |
2题8分 |
意象特点、情感原因 |
2011——2013年山东高考名句默写考点分布(15题)
|
序号 |
作者 |
出处 |
名句 |
年份 |
|
1 |
杜甫 |
《登高》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2013年 |
|
2 |
李白 |
《蜀道难》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2011年 |
|
3 |
李白 |
《蜀道难》 |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2012年 |
|
4 |
李密 |
《陈情表》 |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2012年 |
|
5 |
李清照 |
《声声慢》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2013年 |
|
6 |
李商隐 |
《锦瑟》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2011年 |
|
7 |
刘禹锡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2011年 |
|
8 |
论语 |
《论语·学而》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
2011年 |
|
9 |
论语 |
《论语·子路》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2012年 |
|
10 |
论语 |
《论语》 |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2013年 |
|
11 |
诗经 |
《诗经·击鼓》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2012年 |
|
12 |
诗经 |
《诗经》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2013年 |
|
13 |
苏轼 |
《赤壁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
2012年 |
|
14 |
苏轼 |
《赤壁赋》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2013年 |
|
15 |
王勃 |
《滕王阁序》 |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
2012年 |
|
16 |
王勃 |
《滕王阁序》 |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
2013年 |
|
17 |
王羲之 |
《兰亭集序》 |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2011年 |
|
18 |
王羲之 |
《兰亭集序》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2013年 |
|
19 |
辛弃疾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2011年 |
|
20 |
辛弃疾 |
《书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2012年 |
|
21 |
荀子 |
《荀子•劝学》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2011年 |
|
22 |
荀子 |
《荀子·劝学》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2012年 |
|
23 |
荀子 |
《荀子 劝学》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
2013年 |
|
24 |
张养浩 |
《山坡羊·潼关怀古》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2011年 |
2011——2013年山东高考语言运用考点分布(16——18题)
|
年 份 |
题型1 |
题型2 |
题型3 |
|
2011年 |
连贯 |
表文转换 |
得体 |
|
2012年 |
仿写 |
概括语段(分层次) |
得体(修改语段) |
|
2013年 |
连贯(关联词) |
仿写 |
下定义 |
2011——2013年山东高考文学类文本考点分布(19——22题)
|
年 份 |
题目 |
作者 |
体裁 |
19题 |
20题 |
21题 |
22题 |
|
2011年 |
《审丑》 |
严歌苓 |
小说 |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
赏析句子 |
分析人物心理 |
探究标题丰富的意蕴 |
|
2012年 |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张锐锋 |
散文 |
分析叙事方式及其好处 |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
分析语言特点 |
探究文本的思想感情 |
|
2013年 |
《活着》(节选) |
余华 |
小说 |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
赏析句子 |
分析景物描写作用 |
探究问题的好处 |
2011——2013年山东高考实用类类文本考点分布(19——22题)
|
年 份 |
考查内容 |
考查角度 |
|
体裁 |
作者 |
题目 |
|
2011年 |
科普
|
赵鑫珊
|
《没有天堂》 |
1、理解文章开头的作用及表达技巧
2、鉴赏语言理解句子含义
3、深入思考和判断,从不同角度挖掘文本的某种特色和探究深层意蕴。
4、探究标题意蕴。 |
|
2012年 |
科普 |
叶永烈 |
《古怪的重水》 |
1、理解文章开头的作用及分析表达技巧;
2、概括提炼文本主要信息;
3、鉴赏分析语言特点理解句子含义;
4、探标题意蕴深入理解文本。 |
|
2013年 |
传记 |
沈从文 |
《定和是个音乐迷》 |
1、考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2、考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3、考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4、考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
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2011——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考点分布(23题)
|
年 份 |
作文类型 |
审题技巧 |
立意方向 |
适合文体 |
|
2011年 |
材料作文 |
强调思考材料中关键词的关系 |
贴近生活实际,关注做人品格,越来越务实。 |
议论文 |
|
2012年 |
审题难度降低,角度越来越广 |
|
2013年 |
审题难度降低,角度越来越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