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张抗抗《可贵的“他人意识”》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张抗抗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7-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可贵的“他人意识”
 
张抗抗
 
    上世纪中叶的中国式“集体主义”,自从在世纪末之前,逐渐分解以及还原为对个人和个体的尊重,初步建立起个人的权益保障系统之后,“我们”——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已被更为普遍的“我”所替代。
    我喜欢说“我”,也因此欣赏其他的那些“我”。如果没有“我”的确立,没有无数“我”的合作,“我们”必定是空洞、脆弱、空心化以至于不堪一击的。然而,在“我”和“我们”之间,是以“他人”作为连接点的。“我”因“他人”而成为“我”;“我们”因“他人”而成为“我们”。当“我们”过度地强化、放大“我”而舍弃“他人”的时候,“我”便处于四面受敌的孤立无援之中。
    在我们的传统习性中,“他人”这一概念,更多情况下只是一种被供奉的虚设牌位。即便在集体主义理想教育最为鼎盛之时,“他人”不仅未能成为国人的自觉意识,“他人”反而意味着告密、背叛、异己、危险、离间等等。这种体制下的集体主义文化,终于导致了“他人即地狱”的严酷后果。也许正是由于对“他人”的恐惧,“文革”之后,“我们”迅速土崩瓦解,“我”自仰天长啸——而“他人”却不得不退出公众的视线,淡化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虚词,成为公民道德的模糊地带。
    五十年代以来,人口的高速增长造成生存空间的高密度化;人口压力长期形成经济发展与卫生保健的沉重负担;部分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计划生育仍然阻力重重。“我”生我的娃,关你什么事?在人口问题上,可有“他人”的意识吗?
    餐馆大肆收购、杀戮、烹煮野生动物为牟取暴利;食客面不改色食用野生动物以饱“口福”或炫耀财富;官吏不惜以野生珍稀动物作为最高规格的宴席,“贿赂”上级领导为自己铺设升官晋级的阶梯——在这个破坏自然生态的“人链”中,可有“他人”的位置吗?
    长期以来,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卫生系统始终没有得到真正重视:办公室的脏乱差、公共场所的日常消毒防护、公共厕所的洗手设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等等。但公共卫生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态,却有着惊人的共识: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在这些被忽略的公共卫生死角中,可有“他人”的概念?
    日积月累的民众生活卫生习惯中,沉淀下多少恶习陋性——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随地抛弃果皮塑料袋、就餐分餐制难以推行、酒后驾车、公共场所吸烟等等。“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这利益与灾祸均享均沾、“同甘共苦”的行为惯性中,可有愿为“他人”避免灾祸而自控自律的一份责任感?
    我们似乎一直在无意中铺设着迎接它到来的无障碍通道。然而,在公共领域里,“零距离”是有害的。距离便是“他人”,而“他人”即社会公德。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和“我”之外,地球上更多存在的是陌生的“他”——他人!还有“它”——与人类共存的动物朋友们。
    正是为了“我”的安全与自由,请不要再“惟我独尊”,而多些对“他人”的关爱吧。“我”的自由是他人自由的终结,而他人的自由,最终才能成全“我”的自由。
(选自2008.1《杂文选刊》,有删改)
15.请简要阐述你对“他人意识”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他人”与“你”“我”共存于地球上,不可避免地会互相接触,因此每个人都应有他人意识。
②舍弃“他人”,甚至“以邻为壑”,而过度地强化、放大自我,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失去友爱。
③“他人”即社会公德,过分强调“我”的自由,就会终结他人自由;人人都应该去理解、关爱“他人”。
④人类不应破坏自然生态,“与动物和谐相处”也能体现“他人意识”。
16.“我”“我们”及“他人”之间无法分割,密切关联,请具体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数“我”的合作,形成充实、强大的“我们”;(2)“他人”使“我”“我们”存在,就可以互帮互助,不会孤立无援;(3)“我们”只要去关爱“他人”,就能成全自己的自由。
17.联系全文看,人们所缺乏的可贵的“他人意识”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口问题(或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2)破坏自然生态(或忽视“与人类共存的动物朋友们”);(3)忽略公共卫生死角(或公共卫生系统没有得到真正重视);(4)生活卫生习惯中沉淀许多恶习陋性而不自控自律。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张抗抗《仰视缙云》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张抗抗《天边草原芍药谷》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埃菲尔铁塔沉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柏林墙消失》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鹤的舞蹈》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稀粥南北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雪一化, 就有路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把灯光调亮》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说绿茶》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云和梯田》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雪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浅滩》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海龟》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海市》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