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10 |
河北石家庄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粉丝”这个概念对公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不太可能拥有自己的“粉丝”,更多的情况下是别人的“粉丝”。但是,在微博世界中,任何一个普通用户都会有“粉丝”,甚至有大量的“粉丝”。一名微博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会被自己的“粉丝”直接看到,也会收到来自“粉丝”的回复与评论,还有可能被“粉丝”转发,这都给了普通用户一种“明星”般的体验。另外,对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而言,他们则需要将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受关注度继续在微博世界中延展。 微博“粉丝”具有非专一性。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崇拜或迷恋的对象往往数量不多,但是在微博中,用户常常会成为很多人的“粉丝”。在现实世界中,当A与B两位公众人物之间出现竞争、不和或是对立关系时,A的“粉丝”群体与B的“粉丝”群体的态度、选择往往是泾渭分明的。而在微博世界中,A、B的“粉丝”群体成员则很有可能出于某些原因,同时成为对方偶像的“粉丝”。 微博“粉丝”具有非崇拜性。既然“粉丝”是“迷”的意思,那么一般而言必然带有对对方的崇拜,但是微博“粉丝”在这一点上恰恰不同。在微博上,一位用户成为另一位用户的“粉丝”,或许是出于对对方的崇拜,但也有可能并非如此。登录微博之后,显示出的页面几乎都是你所关注的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因此,如果你想知道某一个人发布的信息,就要首先成为他的“粉丝”,这是由微博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要想知道一个人发布的信息、状态,与对一个人表示崇拜、迷恋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而这两种情况在微博中却天然地合二为一了。概言之,微博“粉丝”的关注行为并不一定出于崇拜心理,有时仅仅出于好奇而已。 微博“粉丝”对关注对象也具有攻击性。在微博上,不少用户都受到过自己“粉丝”的攻击。心理学家把“攻击性”定义为想要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倾向。微博“粉丝”呈现出的攻击性。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其攻击范围有时包括“关注”对象,这是微博“粉丝”与普通“粉丝”之间较为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粉丝”是不会对自己的偶像进行指责、攻击的。既然“粉丝”带有“迷恋”的含义,那么他们就不但不会批评偶像的缺点,甚至会对偶像的不足、过失视而 | |
| 标题: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25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