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王何必曰利》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08


一、说教材
《王何必曰利》是高中语文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孟子》选读的第二节,本单元共选七节,每一节都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从不同方面展现了孟子思想的精深与伟大。对于孟子的思想,学生较陌生,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陌生,在教学中通过课文的延伸,联系实际生活,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联系、思考、探究,领略“纯中国学时期”文学的艺术魅力。
《王何必曰利》一节主要介绍孟子的义利观,孟子把仁义张扬为私利之上更高的价值,对我们省察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念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根据此教学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中文言知识。 
2、掌握孟子对比论证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分析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首尾呼应的结构;
2、 诵读课文,对比孟子和孔子的义利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 ; 掌握孟子的义利观
二、 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点拨法:布置预习,让学生利用课本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教师点拨突破第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后训练(创新课堂自主学习部分)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2)引导法:对于孟子的思想,学生较陌生,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陌生,通过课文的延伸,联系实际生活,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联系、思考、探究,以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
(1)自主学习,诵读课文,梳理文中的文言知识。
(2)合作探究:借助课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三、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则 
1、学生诵读第一则内容。
2、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3、第一则内容探究
 (三)学习第二则 
1、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2、第二则内容探究
(四)合作探究
(1)对利的追求孔子与孟子的区别在哪里?
(2)试比较孔孟两人的利义观? 
(3)孟子的义利观的局限性
(五)课文总结: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请以“自私”或“文明与小节”为话题,运用正反对比法写一段话,阐述你的观点。
(七)教学反思(待后续)
 李霞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王何必曰利》ppt课件(38页)
《王何必曰利》ppt课件(15页)
《王何必曰利》ppt课件(16页)
《王何必曰利》ppt课件(27页)
《王何必曰利》ppt课件(28页)
《王何必曰利》学案
《王何必曰利》导学案
《王何必曰利》原文及翻译
《王何必曰利》练习题
《王何必曰利》ppt课件3
《王何必曰利》教案4
《王何必曰利》学案
《王何必曰利》mp3音频朗读
《王何必曰利》ppt课件2
《王何必曰利》教案3
《王何必曰利》教案(第二课时)
《王何必曰利》ppt课件1
《王何必曰利》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