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朱子语类》学案
|
|
作者:lihaiquan9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3-27 |
《朱子语类》学案
第一部分 课前热身
一、阅读下面一首朱熹的两首《观书有感》,回答后面问题: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
其二
昨夜江头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朱熹被称为“理”家宗师,这两首小诗看似写景,实际上都含有言外之意,富含理趣。那么你能从两首诗中分别读出什么景象?又分别能悟到什么道理呢?
其一:景象:一块半亩见方型的小水塘,像是一面展开的镜子,平静清澈,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哲理:半亩水塘因有了活水的不断补给,才显得清澈明亮,人的智慧、知识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永远地增长。人要心灵澄明,就得活读书、读活书,时时补充新知。也可以理解为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才能达到新的境界。也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或者认为是宇宙中的一切只有不断地更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其二:景象:一夜的时间里,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哲理: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是因为积累多了,人会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读书积累是以贯通为归宿,而贯通则以积累为基础,这是人们在读书中需要把握的。人的修养也是一样,往往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在。
2、这两首小诗在表现手法的使用和风格特征上有什么样的共同之处?请简要回答。
这两首诗都是借景喻理诗,都以鲜明的形象表达来自已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既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其所包含的思辨性,非常引人入胜,正是所谓的“寓物说理而不腐”。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的意思。
①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2分)
① 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
② 故曰巧伪不如拙诚(2分)
② 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③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2分)
③ 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 |
| 标题: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朱子语类》学案 |
| 文件大小: |
18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lihaiquan9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