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距离的组织》赏析
|
|
作者:卞之琳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2-24 |
想独上高楼读一篇《罗马衰亡史》,
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纸上。
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
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
(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儿了?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
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啊!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以下是诗人加的注:
1、1934年12月26日,《大公报》国际新闻版伦敦25日路透电:“两个星期前索佛克业余天文学者发现北方大景座中出现一新星,兹据哈华德观象台纪称,近两日内该星异常光明,估计约距地球一千五百光年,故其爆发而致突然灿烂,当远在罗马帝国倾覆之时,直至今日,其光始传至地球云。”这里涉及时空相对的关系。
2、“寄来的风景”当然是指“寄来的风景片”。这里涉及实体与表象的关系。
3、第五行。这行是来访友人(即未行的“友人”)将来前的内心独白,语调戏拟我国旧戏的台白。
4、第六行。本行和下一行是本篇说话人(用第一人称的)进入的梦境。
5、1934年12月28日《大公报》的“史地周刊”上《王同春开发河套记》:夜中驰驱旷野,偶然不辨在什么地方,只消抓一把土向灯一瞧就知道到了那里了。
6、《聊斋志异》的《白莲教》篇:白莲教某者山西人,忘其姓名,……某一日将他往,堂上置一盆,又一盆覆之,嘱门人坐守,戒勿启视。去后,门人启之,视盆贮清水,水上编草为舟,帆樯具焉。异而拨以指,随手倾侧。急扶如故,仍覆之。俄而师来,怒责“何违吾命”。门人立白其无。师曰:“适海中舟覆,何得欺我!”这里从幻想的形象中涉及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关系。
7、最后一行。这里涉及存在与觉识的关系。但整诗并非讲哲理,也不是表达什么玄秘思想,而是沿袭我国诗词的传统,表现一种心情或意境,采取近似我国一折旧戏的结构方式。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