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说课稿 >>
《问说》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1-19


《问说》说课稿 

吴俊发 

      《问说》属于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 说教材 
      1、 教材在本单元的所在位置及教学目的 
      第六单元是文言文单元,前两课讲读课文《劝学》和《师说》都是论证学习的,是讲读课文,这篇文章是课内自读课文。《问说》和《师说》的体裁都是“说”。学习这几篇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特别是这篇课文对指导学生勤学好问有积极的意义。在写作方法上这几课都有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掌握正反论证、比喻论证,掌握若干活用词。这一篇古文虽说写于晚清,但是桐城派古文章多艰深,篇幅长,生字多。因此,要求学生加强预习,在课前掌握生字生词。 
      二、说教法 
      既然是自读课文,可以从知识迁移方面考虑,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教师在指导时,仍要重视诵读,使学生读出语感,和《劝学》、《师说》加以比较,进一步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朗读法――粗知课文了解内容。 
      讨论法――深入理解掌握意义 
      比较法――区分异同认识特点 
      练习法――实践归纳掌握字词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这一课,遇到的典故多,对此通读,知其大意即可应结合实际理解问与学的关系,重在诵读,归纳比较。配以练习,突破难点。除了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还应对常用字文言实词进行归纳整理。 
      四、说教学程序: 
      1、布置预习,朗读课文。结合预习提示和注解,粗知课文大意。划分段落层次,找出论点论据。 
      2、 导入新课,由《师说》从师而问引入《问说》由劝学即劝问引入《问说》,并指明《师说》《问说》同属“说”,一种议论文体裁。 
      3、 引导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第一段的内容要点是“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是推论。第二段论证“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破其疑”“求一得”“资切磋”这三个作用概括出“好问则裕”。第三段古人“虚中不断完善”“三代以下有学无问”第四段今人不好问的原因表现和危害,“为害于心术者大”。第五段今人不善问的表现。第六段从反面论证问与学相辅而行的关系。第七段总括全文。 
      4、 引导学生比较《师说》《问说》的相同处。 
   题目都有说,《师说》《问说》 
   都劝人们要虚心学习,要向各种人学习。 
   都反复运用对比的方法。  
   都是内容质朴,多排偶句,整散结合。 
   比较不同点 
   《师说》强调从师的重要性,学必有师,《问说》强调问的重要性,学必好问。《师说》对比对象繁多,参比内容单一。都是“不耻相师”与“耻学与师”。《问说》对比对象单一但对比内容繁多。 
   5、 归纳词的活用。 
   6、 学生提问教师解疑。 
   7、 总结学习要勤学好问,要掌握正反对比论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师说》《问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师说》《问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虽有嘉肴》《问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问说》教案3
《问说》ppt课件3
刘开《问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问说》mp3音频朗读
《问说》ppt课件2
《问说》练习题
《问说》ppt课件1
《问说》教学设计2
《问说》原文和译文
《问说》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