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记念”和“纪念”的区别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0-31


  这里以推敲《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记念”与“纪念”为例说明。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用“记念”一词,长期以来,不少人感到疑惑不解。在讲授这两篇佳作时,常有人想到:为什么鲁迅用“记念”不用“纪念”?

  在邵纯的《思想巨人鲁迅》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由于敬仰,读先生的文章时精神高度集中,很自然地加深了记忆,不仅能够背诵先生的一些杂文(如《记念刘和珍君》《友邦惊诧论》) ,我至今也不明白‘纪念’为什么写成‘记念’,而且能背诵一些小说的片断(如《祝福》《孔乙己》《阿Q 正传》)。”邵先生列举一些能够背诵的篇目中,特地穿插了一句:“我至今也不明白‘纪念’为什么写成‘记念’。”揣摩语意,《记念刘和珍君》应当写成《纪念刘和珍君》。

  著名作家王蒙的长篇小说《青狐》,其中第19 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忘却的纪念》,这是鲁迅的一个多么精彩的命题!”评论精当,但不知为什么,王蒙把《为了忘却的记念》写成《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一时粗疏还是以为“记念”一词不当,有意用“纪念”改正?鲁迅两个名篇是否误写“记念”一词,看来有认真推敲、深入研究的必要。

  两文中的“记念”,鲁迅没有误写,也不会错用。《记念刘和珍君》,标题用“记念”,结句“呜呼,我说不出话,以此记念刘和珍君!”也用“记念”。标题结句都不用“纪念”。《为了忘却的记念》,标题用“记念”,文中又四次用“记念”:“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他的心情并未改变。想学德文,更加努力,也仍在记念我。”“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1936年3月11日夜,鲁迅写《白莽作〈孩儿塔〉序》。文中写道:“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写着“记念”,不写“纪念”。

  那么,有没有不用“记念”而用“纪念”的呢?鲁迅作品中,既有“记念”,也有“纪念”。用“纪念”一词,也不少见。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是,鲁迅在同一篇作品中,使用“记念”,也使用“纪念”。最典型的一篇是《忆韦素园君》。用“记念”一处:“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用“纪念”二处:“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


  现在,“记念”和“纪念”,基本同义,一般通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现代汉语词典》:“记念,见纪念。”“纪念:1.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用实际行动纪念先烈。2.用来表示纪念的(物品) :纪念品,纪念碑,纪念塔。3.纪念品:这张照片给你做个纪念吧。‖也作记念。”而鲁迅,对“记念”和“纪念”有时通用,往往不等同使用。那么,鲁迅笔下的“记念”与“纪念”有什么细微区别呢?懂得这种细微区别,有助于研读品味鲁迅名篇佳作,学习鲁迅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的精神。再说,现代汉语中“纪念”和“记念”一般通用,也不是全部、处处可以通用。如:某某朋友,“仍在记念我”,不宜把“记念”写成“纪念”。了解鲁迅笔下“记念”与“纪念”的细微区别,对我们今天写作时自觉地精确地运用词语,也不无启迪。

  鲁迅笔下“记念”和“纪念”的细微区别,就要从“记念”和“纪念”两个合成词的构成谈起。“记念”与“纪念”,都由古汉语两个单音词合成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词。因构成“念”字相同,基本同义;又因“记”“纪”左边偏旁相异,含义略有不同。

  “念”字常用义项: 
  (1)思念、想念。如李贺《老夫采玉歌》:“村寒白屋念娇婴。”
  (2)考虑、想到。如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冲:虚。牧:养。)
  (3)念头、想法。如陶渊明《闲情赋》:“众念徘徊。”又如:《红楼梦》第四回:“这冯公子是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

  而“记”与“纪”两字,本义是不同的,许多义项也是不同的。“记”,本义是“记住,与‘忘’相对”。《后汉书·应奉传》:“凡所经履,莫不暗记。”(上海辞书出版社《学生古汉语词典》)“记”,可引申为记忆、惦记、铭记等。

  “记”的主要义项还有: 
  (1)文体的一种。如《桃花源记》《醉翁亭记》。
  (2)记录,记载。范仲俺《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后汉书·张衡传》:“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纪者,端丝之谓也”(《说文句读》)。

  “纪”的本义,是“丝的头绪”。《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罟”( g ǔ) :网的总称,“纲”:提网的总绳。例句大意:好比是丝线有头绪,捕网上有总绳。“纪”,又可作动词,解释为理顺乱丝。《广韵》“纪,理也”。“纪”有治理、管理、料理、记载等引申义。当“纪”作记载解释,通“记”。(商务印书馆《辞源》)例如:《论衡·须颂》:“司马子长纪黄帝以至孝武”。(司马子长:司马迁。孝武:汉武帝)又如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纪载,即记载。“纪”通“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现代汉语词典》)

  了解“念”的常用义,了解“纪”和“记”的本义、引申义,了解“纪”和“记”二字相同和不同的义项,我们就可能比较清楚地理解鲁迅笔下“记念”和“纪念”的细微区别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2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12(35页)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11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9页)2
《记念刘和珍君》表格式教案6
《记念刘和珍君》pptx课件(20页)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纪念刘和珍君》学案
《记念刘和珍君》复习学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5
《纪念刘和珍君》学习要点
《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教学实录(第2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同步训练2
《记念刘和珍君》重难点分析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2)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