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妇女解放》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0-08


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本次主题为《妇女解放》的探究学习,主要通过组建探究小组,制定讨论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展示探究成果来进行。这些学习活动主要由学生或合作、或独自进行,教师在此次探究学习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探究者,通过本次探究学习,使学生增进对妇女解放历史的了解和对妇女权利的认识,进而树立进步健康平等的现代性别观,同时使学生增强主动探索社会的意识,培养其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进而形成宽容、理解、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主要由开题课→组建探究小组→制定探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展示探究学习成果→结题课组成。
    《妇女解放》相关资料的收集采用间接和直接两种方法。间接法,即对图书馆、报纸、互联网进行资料查阅与收集;直接法即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注意资料的时效性、可靠性、代表性、准确性)。
探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要筛选出真正反映课题本质的资料,这些资料必须是能经得住推敲的。
2、对保留的资料要进行分析比较,使资料更有说服力。
     课题(包括子课题)论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
    
[教学流程]
一、       探究前的方法指导
开题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发怒,我不也是君子吗?)这句话是谁说的呢?
(孔子!孔圣人!)
对!其实孔子留给我们的语录有很多,《论语·阳货》篇中就有这么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只有小人和女子最为难养了,为什么呢?因为一旦接近,她就不敬;一旦疏远,她就心怀怨恨。
我们知道,大家都看不起小人,而孔子把女子和小人归为一类,不难看出,孔子是歧视女性的。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数千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男女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极为不平等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那怎样才能使妇女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实现男女权利完全平等呢?
这也是我们今天探究学习的主题——《妇女解放》。
什么是“妇女解放”呢?“妇女解放”是否只是妇女们的事情,“妇女解放”的目标又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
妇女解放就是通过男女劳动者共同奋斗,反对歧视妇女,使妇女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实现男女权利完全平等的一项社会目标或社会劳动。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妇女解放”之后,该如何进行本次探究学习呢?请看大屏幕。
首先,全班同学要分成四个小组,以自愿为原则,自行产生组长。本次主题探究学习《妇女解放》要持续进行一周的时间,因此由科代表负责全班子课题及人员的协调,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与老师的联络。
分组后,围绕主题《妇女解放》并依据参考子课题或自行选择的子课题制定探讨方案,并按照探讨方案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可以在图书馆、微机室等场所进行,也可以拟订计划后,进行校内外的实地调查或采访。资料汇总整理后,经小组分析讨论,最终形成本组自己的观点,制作演示文稿,做好相关记录。
在本次探究学习的最后一天,我们将集中进行成果展示并进行学习经验交流。
二、       探究中的方法指导
1、         分组并拟订子课题
全班同学要分成四个小组,并确定小组探究的子课题。子课题研究内容参考: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料的搜集及探索;女诗人、女作家文学作品的搜集及探究;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讨论;有关中国古代、近代妇女生活情况的了解及探究;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或家庭生活中性别平等问题的社会调查。也可在围绕主题“妇女解放”自行选择、拟订子课题。
2、          制定探讨方案
在组建子课题组后,制定探究方案,内容包括子课题的名称,选择课题的依据,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步骤,方法,时间进程,研究的条件要求,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等。
3、  收集和整理
分组后,依据参考子课题或自行选择的子课题制定探讨方案,并按照探讨方案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可以在图书馆、微机室等场所进行,也可以拟订相关计划后,进行校内外的实地调查或采访。资料汇总整理后,经小组分析讨论,最终形成本组自己的观点,制作演示文稿,做好相关记录。教师将视具体情况为各小组提供便利条件并给予各小组以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4、  做好相关记录
可以记录前期探讨小组的组建情况,探讨方案的制定,期间资料的采集和整理,探究日记,后期的探究报告、演示资料等。
各组根据各自的探究方案,自觉主动地展开综合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既分工负责,又互相配合,力求做到全体成员分工与合作的统一。老师为探究小组各成员提供必要的咨询与指导,并负责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监控,根据探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指导同学调整研究计划等。
5、  收获劳动果实——得出结论
经过探究,各小组会对探究妇女解放运动问题形成一定的见解,在按计划完成子课题研究之后,要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或各类研究文章,叙述各自的研究思路、研究过程或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描写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及参与的体会等。
三、成果展示会的现场设计(结题课)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可以是一份报告,一篇心得或体会,也可以制作幻灯片,举行一次讨论活动等等。在成果展示会上主要通过幻灯片进行成果汇报。
设置情景导入
在今天的中国,妇女解放可能不是一个问题了,因为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平等上学,同工同酬,同样参政议政等等。而这些在旧中国,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等等,就是束缚妇女解放的绳索。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为此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妇女解放”,感受妇女解放的艰辛。(多媒体展示)。
1、各小组展示成果
    每组选派2名同学代表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其中一人负责演示文稿的播放,另一个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可在每组成果展示结束后,现场可以就某一子课题或某一片段进行讨论,讨论中可以就同一主题或主题的某一方面发表不同的见解,对讨论中意见暂时不能取得一致的问题,可以留待课后或今后继续探讨。
展示成果由科代表主持,老师做最后点评。
2、学习经验交流
与小组成果展示同时或随后进行,主要通过观看各小组制作的幻灯片,查阅各小组的探究方案、探究档案和探究心得、体会等进行学习经验交流。
3、探究的延伸
同学们是否思考过,当妇女解放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女性权利极度膨胀,远远高于男性的时候,会不会出现一个全新的话题“男子解放”呢?
生各抒己见,师做最后小结。
如果妇女解放走向了一个极端,当妇女在社会地位和权利都远远高于男性时,是会出现另一种全新的社会运动的,也就是“男子解放”,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4、总结
同学们,这次主题探究学习就要结束了,可对我们而言,这恰恰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可以到老师和同学推荐的网站查阅最新的有关妇女解放的信息,进行深入的探讨,让我们以中国妇女解放为基础,继续进行世界妇女解放的探究,在探讨中去感受妇女解放,让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人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将“妇女解放”进行到底!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主题探究学习:妇女解放》同步练习2
《主题探究学习:妇女解放》测试题
《主题探究学习:妇女解放》ppt课件(12页)
《主题探究学习:妇女解放》同步练习
《主题探究学习:妇女解放》练习题
《主题探究学习:妇女解放》ppt课件1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妇女解放》教案2
主题探究学习:“妇女解放”教学设计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