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0-07 |
2013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9月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对于农民作家及其创作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可有不同看法,有人着眼“写作改变命运”,强调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如何通过写作“活出了尊严”;有人关注农村文化生态的贫瘠,称赞农民写作为乡村注入了文化活力;有人忧虑农民生活方式的单调贫乏,说即使贫困中的写作也远比玩麻将有价值,等等。所有这些观点无疑都是直面今日中国农村现状、构建起土地与文学之关联的真知灼见,只是从文学自身的角度来看,仍然有点显得过于“工具主义”——这些观点似乎没有触及农民作家的作品对中国文坛、对当下中国文学创作的意义,没有提出这些带着泥土味的作品所具有的文学乃至历史的意义。在文学中找生活,还是在生活中找文学? 在最近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能与时代相呼应的重大而深刻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却不断听到“文学式微”的消息,从纯文学刊物的倒闭,到作家共同体的衰落,不一而足。尽管各种各类的畅销书销量之高,敲键如飞的网络写手码字速度之快,堪称空前,但遗憾的是,无论引人入胜的“灵异”,还是天马行空的“穿越”,还是个人私密的“把玩”,还是符号粘贴的“图解”,虽然有文采、有情节、有悬念,但却气息不济、灵魂缥渺、感觉苍白——因为其中独独没有生活:写作者们过多地在文学中找生活,却没有去生活中找文学。脱离了生活,文学就像纸花,再怎样艳丽,都不会有生命的灵动。文学成为了工具,因为文学中没有人的发现和人的追求:作品仍然提供读者以体验,但不是共鸣、震撼或接受美学意义上创作的延续,而只是类似快餐店,至多专卖店里出售的那种“消费体验”。分享体验的基础首先不是个人经历的独特,而是生活的相似。 农民作家群不拥有体制内养尊处优、市场上丰厚版税、书斋里闲情逸致或闺阁中无病呻吟的条件;他们同样在贫穷的逼迫下,但不可能靠码字糊口 | |
| 标题: |
2013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19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