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教案3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0-07 |
《五彩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七册第十三课。课文介绍了作者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各种不同形状的五彩池以及五彩六色的池水,同时揭示了其中的奥妙。
一、创设情景,感受神奇。 课前指名学生回答在课文中奶奶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作者去旅游见到什么导入,使用多谋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五彩池风光图片供学生欣赏,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这样做好目的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像到五彩池游览了一番似的,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听老师配乐范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打比方的句子,讨论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生1:我找到了“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展幅地毯的宝石”这一句,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五彩池的颜色美,它把光辉比作宝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五彩池的神奇景色。 生2:我找到了“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的像盘子的,有的像莲花的…..”这一句,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五彩池的形状奇特,它把水池的形状比作葫芦、镰刀、盘子和莲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五彩池的神奇特等色。 3、师:除了课文讲到的形状外,你还能想象出五彩池有哪些形状吗?并用筒笔画画出来。 4、生:展示学生作品。 5、师:课文还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彩池的神奇样子? 6、生1:我从这一句“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中体会到了五彩池的数量多。 生2:我从这一句“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母指能触到池底。”中体会到五彩池的大小和深浅。 7、师:你们很会读书,找得很准确。五彩池的确很神奇。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 8、生1:神奇的语气 生2:兴奋的语气 9、师:是的,我们应读出作者初见五彩池时惊讶之情,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一次。 10、师:刚见到五彩池,作者就被它无比的神奇深深吸引住了。然而,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1、生: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池水的颜色。 12、师:对,就是池水的颜色使作者感到惊奇。那么五彩池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 13、生:池水的神奇表现在两方面;a、水池的颜色各不相同,b、同一水池的颜色也不相同。 14、师: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写池水色彩的成因,并动笔画一画。 15、生1:a、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笋。 生2:b、石笋表面有石粉。 生3:c、阳光折射。 生4:d、花木倒影。 16、师:看到这么美丽的五彩池,唯怪作者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了“以读为本”的基本手段,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配乐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充分感知语文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采用读后找——找出打比方的句子;读后议——讨论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并说出这样写的好处;读后说——说说五彩池还有哪些形状;读后画——用简笔画画出五彩池的形状。让学生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在学习课文中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朗读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学生在多读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了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被五彩池的神奇景色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生1:五彩池真是天上人间啊! 生2:五彩池实在太美妙了,同时大自然又太神奇了! 3、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有关美丽的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