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7-20


1、主题:动物是我们的朋友
2、学习内容:23《最后一头战象》、*24《金色的脚印》
[学习目标]
(一)23《最后一头战象》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读词语。
2、有感情读书,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读书,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讨,解决。
  4、学习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二)*24《金色的脚印》学习目标:
1、读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读书,了解课文。
3、有感情读书,体会狐狸一家及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懂得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和老师一起学]
(一)23《最后一头战象》
1、学习生字:
躁zào——操的提手旁换成足字旁就是躁,躁动。
    搏bó——傅的单人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搏,拼搏。
2、词语理解:威风凛凛——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
               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3、理解句子:“没想到……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真的没有想到一个象鞍会使嘎羧顿时安静下来,说明他对过去的事情的留恋。
    “二十六个春秋过去了,……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却仍然英武豪迈。
    “它死了……它在期盼和平吗?”嘎羧走了,它虽然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值得我们深深地思索!
 
(二)*24《金色的脚印》:
  1、理解词语: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2、句子理解:“光秃秃的柞树林边上……悲伤的声音。”说明小狐狸的可怜,为正太郎对狐狸的援救埋下伏笔。
    “他费力地睁开眼……温暖着他的身体。”写出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会更加温暖、美好。
    “迎着耀眼的朝阳……一直延伸到密林的深处。”金色的光芒是动物那种真切的感人的浓浓的亲情光芒,是人们努力创造的和谐美好的地球生活的光芒。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ào yuàn  dǐ yù  qīng miè  miǎn lì  kuí wǔ  chéng fá
(    )   (    )     (    )   (    )    (    )    (    ) 
 
二、用“精”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
  王师傅雕刻艺术十分(    )。他花费了毕生(    ),(    )研究,制作的工艺品构思(    ),工艺(    ),受到人们的称赞。
 
三、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成语。
没精打(  ) 同心(  )力 负(  )请罪 自相(  )盾
精兵(  )政 承前(  )后 一言九(  ) 完(  )归赵
 
四、按要求写句子(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____________桑娜____________抱回了____________孩子。(扩句)
2、根据《詹天佑》这篇课文的内容,分别用下面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虽然……但是……
不管……总是……
 
五、修改病句。
1、我们已经即将小学毕业,学习更紧张了。
2、我们要善于发扬并认识自身的优点。
3、“六一”节那天,我迈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4、我国人民全力抗击“非典”,终于使“非典”疫情得到有效制止。
 
六、阅读片断,答题。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远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地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复”音序为______。“复”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重复②恢复③再,又④答复 在“一去不复返”中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聪明(    )   空虚(    )
3、用“______”划出片断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
4、选择。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向聪明的人询问我们的时间去哪儿了。
B、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过去日子的留恋。
5、填空。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一句劝人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ào yuàn  dǐ yù  qīng miè  miǎn lì  kuí wǔ  chéng fá
(抱怨)    (抵御)   (轻蔑)    (勉励)   (魁梧)   (惩罚)
 
二、用“精”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
  王师傅雕刻艺术十分(精巧)。他花费了毕生(精力),(精心)研究,制作的工艺品构思(精巧),工艺(精湛),受到人们的称赞。
 
三、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成语。
没精打(采)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自相(矛)盾
精兵(简)政 承前(继)后 一言九(鼎) 完(璧)归赵
 
四、按要求写句子(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善良的桑娜匆匆抱回了可怜的孩子。(扩句)
2、根据《詹天佑》这篇课文的内容,分别用下面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虽然……但是……  虽然造桥有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还要继续。
不管……总是……  不管天多冷,我们总是坚持锻炼。
 
五、修改病句。
1、我们已经即将小学毕业,学习更紧张了。
   我们即将小学毕业,学习更紧张了。
2、我们要善于发扬并认识自身的优点。
   我们要善于发扬自身的优点。
3、“六一”节那天,我迈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六一”节那天,我迈着轻松的步伐,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4、我国人民全力抗击“非典”,终于使“非典”疫情得到有效制止。
   我国人民全力抗击“非典”,终于使“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六、阅读片断,答题。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远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地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复”音序为F。“复”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重复②恢复③再,又④答复 在“一去不复返”中应选第③种解释。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聪明(笨拙)   空虚(充实)
3、用“______”划出片断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
       答案略
4、选择。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B)
A、向聪明的人询问我们的时间去哪儿了。
B、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过去日子的留恋。
5、填空。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因为时间流逝。(答案不统一)
6、请写出一句劝人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