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咏物诗四首《子规、葡萄、赏牡丹、小松》教案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6-18


咏物诗四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刘禹锡;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识记古诗常见意象所包含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分析《赏牡丹》中比喻、拟人和对比烘托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识记古诗常见意象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总结。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拓展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子规

【导入语】

同学们,这个世界真美好!这个世界给我们如此多的美的感动!看着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我们会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我们会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们会想起纯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我们会感受到惜别的情;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我们会想起一首诗“楚楚心皎洁,盈盈清如晶。纤柔光似泉,斜移树影倾。”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爱之物以深意,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就存有咏物诗602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物诗,一起来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那么,什么叫做咏物诗呢?咏物诗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咏物诗。

【咏物诗的鉴赏】

1、含义: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2、特点:第一,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咏子规,题目即为《子规》;咏葡萄,题为《葡萄》;咏牡丹,题为《赏牡丹》。第二,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石灰吟》中写“大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其实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第三,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寄托作者的情志。如对于青松,我们可以读出青松的“坚贞不屈、傲岸高洁”、对于梅花,我们可以读出梅花的“不畏严寒、清雅高洁”、对于石灰,我们可以读出石灰“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明磊落的襟怀”,当然,物的品质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品质体现,是作者的人格写照。

3、作者借所咏之物所寄托的常见情感:第一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第二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第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第四,表达对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4、鉴赏方法: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常用的写作手法有,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拟人、比喻、双关、借代、对比衬托、环境烘托、象征。

【解题】

题目中“子规”即杜鹃,也叫怨鸟,布谷、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蜀鸟、蜀魄、蜀魂、蜀鹃等。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晚年时,洪水为患,蜀民不得安处,杜宇虽然竭尽心力治水,但依然不能平息灾难,因此忧心忡忡。后来,从下游的湖北地区,来了一个叫鳖灵的人。他胸怀大志,胆识过人,才略出众。望帝杜宇见了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为相,让他治理水患。鳖灵担任蜀相之后,主持政务,兴利除弊,为了治水,不辞辛劳,废寝忘食,甚至数年之间不曾回家探望。通过治理水患,他在民众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望帝杜宇见状,便按照当时的惯例,主动把君主之位禅让给了鳖灵。鳖灵成为蜀地新的君主,号“开明”,又称为“丛帝”。望帝杜宇禅位之后,退居西山。昔日统治全蜀的君主,如今成为闲居的老人,自然难免一点点惆怅。更要命的是,太平日子没过多久,四乡竟然传来了流言,说杜宇把君主之位禅让给开明,是因为在开明率众治水期间,杜宇同开明的妻子发生了私通,所以才羞惭让位的。这似乎反映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富含的八卦精神?流言传来,望帝杜宇是又气又急。想不到一番好意竟然落得这样的诬蔑。杜宇原本就上了年纪,又在长期的为政中殚精竭虑,损害了健康,受此打击,很快一病不起,含恨逝去。他的魂魄不忍离开蜀地人民,于是化身为鸟,昼夜鸣叫,声音凄切。而川中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们的君主,把这种鸟叫做“杜鹃”,以表达对望帝杜宇的怀念。后来人们就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用“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并且,子规意象在古诗中常用为“凄凉、哀伤、哀怨、思归、乡思”等意义。诗人以“子规”为题,借子规化鸟悲啼,声明“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意在指明世间冤魂太多,表达对世道不公的不平之意。

【译诗】

杜宇冤死累积有很长时间了,每年都能听到它啼血的叫声,让人感动悲伤。如果让每个冤死的魂魄都能化身为杜鹃,那么哪里的树,哪里的山能够栖息如此多的子规鸟呢?

葡萄

【解题】

这是韩愈的一首咏物诗,韩愈25岁中进士,却久不得官,后入仕,却屡遭波折,元和十二年因功被升任刑部侍郎,却因谏迎佛骨,再度遭贬,做潮州刺史。这首《葡萄》就是在这一时期所作。诗写葡萄“新茎半枯,高架复扶”,若要“满盘堆马乳”,更需“添竹引龙须”。表明自己遭贬谪而复起用,需要加以栽培,刻意提携,方能有大的回报,表明自己希望得到扶持提携的心愿。

【字词、译诗】 

遍:满。            犹:还。           辞:推辞,此指忘记。

葡萄的新生茎叶还未长满,枝干有一半还是枯干的,葡萄藤不规则地缠绕在高高的葡萄架上,要将它垂下来的藤条重新扶上架子。要想在盘子里堆满像马奶头一样成熟的葡萄,就不要忘记现在添加竹竿牵引那像龙须一样卷曲的藤蔓(wàn)。

赏牡丹

【导入语】

同学们知道被称之为“花王”的是什么花吗?它就是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美称的牡丹,牡丹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因此古往今来有许多歌咏牡丹的诗篇,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刘禹锡的《赏牡丹》。

【作者介绍】

刘禹锡,与白居易齐名,白称之为“诗豪”,世称“刘白”。其诗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格律精切。牡丹是我国国花,素有花王、百两金之贵称。唐人认为牡丹是“万万花中第一流”。
本诗是一首牡丹花的赞歌。

【译诗】

庭院前的芍药花艳丽、妩媚,但没有格调,池塘里的荷花素净,但缺少情趣。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花开放的时候惊动了京城。

【诗歌赏析】

1、“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牡丹?

           

明确:作者先评芍药和荷花。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芍药的艳丽、妩媚之态。荷花的洁净。但通过芍药妖艳而格调不高,荷花洁而寡情,孤芳自赏对比烘托出牡丹的高贵(教师补充:其实,牡丹和芍药历来并称“花中二绝”。它们同属毛莨科,芍药属。有人比喻说:“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人们常把它俩栽种在一起,花王、花相次第而开,使观赏期大大延长。牡丹与芍药外貌酷似,如同姐妹俩,所以不少人分辨不清或误认牡丹为芍药,或误认芍药为牡丹)。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牡丹,表现了牡丹什么特点?

明确: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正面描写牡丹。“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上,烘托出牡丹的高贵富丽。“唯有”写出牡丹在诸花中独一无二的位置。“动京城”写出了时人对牡丹痴狂般的态度,反映了牡丹独特的美。

【小结】

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得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这些都是对两种名花的赞美之词;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两种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花的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净)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此外,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物性的花具有了人情味,全诗也就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松

【解题】

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帝都,京都)不相识”,以致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诗人心中颇感苦闷,于是写了这首“小松”,托物讽喻,表达自己被埋没于深草的不平。

【字词、译诗】

刺头:松针,状若刺,又直又硬,称之刺头。        

小松从很小时,长满松针的头被埋没在深草里,现在渐渐觉得小松已超过了野草的高度。时俗之人不认识小松是能长成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直等到小松长成高耸入云的树木时,才称道松树的高大。

【附录:古诗常见意象】

1、树木类——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竹:气节 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折柳: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往事如烟,用来抒发兴亡之感。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傲岸 坚强 生命力。梧桐: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2、花草类——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红豆:男女爱情的信物,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菊:隐逸高洁 脱俗。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莲:表达爱情  纯洁清高。

3、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鸿鸽::理想 追求。鱼:自由 惬意。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沙鸥:飘零 伤感。鸟:象征自由。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双鲤:代指书信。(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鸿雁:书信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寒蝉:悲凉。鸳鸯,指恩爱的夫妇。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4、风霜雨雪水云类——海:辽阔力量 深邃 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发展。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 环境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坎坷、挫折。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 飘泊。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天晴:欢愉 光明。金风:秋风。水: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5、器物类——玉:高洁  脱俗。珍珠:美丽 无瑕。簪缨 (冠):官位 名望。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吴钩:泛指宝刀、利剑。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作业布置:预习《咏史诗三首》。

板书设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咏物诗四首》练习题
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ppt课件
《咏物诗四首》ppt课件1
《咏物诗四首》教案3
《咏物诗四首》教学设计2
《咏物诗四首》教案1
《咏物诗四首》之《子规》《葡萄》ppt课件1
粤教版选修《咏物诗四首》之赏牡丹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