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结构》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6-01 |
第六单元话题--结构
(一)谋篇布局
1.结构是一个“容器”
结构,是组成整体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比例、地位、顺序相互连结与影响的一种形式,是生活长河之水的一个“容器”。比如《牲畜林》,德军扫荡和游击战争,可写之事很多,在一个短篇小说的篇幅里,只可能选择一部分来写。选择哪一部分?一个结构,就决定了所选择的这一部分,以及所选材料彼此之间的关系、位置。
在《桥边的老人》中,老人就是结构的要点,小说要写的是西班牙内战,要揭露法西斯叛军的暴行,要表达作者的人道主义忧思,但是它不可能铺开来写、面面俱到,于是桥边这个老人,就成为一个合适的“容器”,战争的创伤、人性的坚强,都能在他个人经历的小小范围之内体现出来。而《墙上的斑点》,更是“以小载大”的典型。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是非常漫阔的,倘若随意写来,那就不成篇章,但是有了“墙上的斑点”这个“容器”,任它如何漫阔的遐思,都不至于散乱。而且,从对这个斑点的种种猜测,到文末披露这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又是在更高一层的象征意义上消解了对世界之认识的意义,虽然有点虚无主义,但是运用的文学手段很妙,将自己的各种遐思从精神维度上纽结起来。这一点非常重要,文章的“容器”与生活中真实的“容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除了物理上的装载,还有一层精神上的纽结。后来很多好事者模仿《墙上的斑点》,之所以无法达到它的艺术高度,就因为只是找到一个形式上的结构要点,把散漫的内容很勉强地串在一起,而缺乏精神上的深邃联系。这样的模仿,只能称之为文字游戏,不能称为文学上的创造。
为了找到合适的小说结构,构思者往往会花费很大精力。甚至为之寝食难安。当灵感终于降临于这个勤奋思考、求索不倦的人,其狂喜之情则难以言喻。特别是当小说家想突破一般的结构模式,想找到与自己的生存经验更贴合、量身定做的结构时,这种痛苦和快意尤为剧烈。
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储存本身就有选择性,种种经验和感觉就像碎片一 | |
| 标题: |
《话题:结构》教案1 |
| 文件大小: |
14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