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志趣》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3-22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志趣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志趣”,是就文章主题的思想意蕴的美好、悲壮、崇高……而形成的心灵震撼力与感化力来说的。往往给予人的是一种悲剧感。本单元的文章,就在于使我们重新感受到这种诗意情怀和人文理想,陶冶自身的心性,升华情感和境界,使我们也做一个有信念、信仰的人,使我们有朝一日也能写出充溢着美好志趣的文章。如,教材中的《狱中书简》、《绞刑架下的报告》、《囚歌》,都是令人感动、使人灵魂净化的悲歌。也有对真、善、美的正面的颂扬,让人感受到文章中所表现的人格、情感、理想、信念等的高尚。文章的“志趣”,反映了文章的格调、品位,是作者长期自我历练、修养、蕴蓄的结果,是精神境界的自然显现。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在日常生活与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在自己的思考、自省中不知不觉地提升的。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什么是“志趣”,寻求自己真实的“志趣”,从学会真诚为文开始。

2.了解文章的优劣,主要不在于词语的修饰,而在于言语主体良好的言语人格、思想修养的贯注。

3.懂得文章品位的崇高是思想的崇高,须从提升思想境界入手,不是人为的作假、拔高。

【教学重点】

1.寻求自己真实的“志趣”。

2.学会真诚为文。

【教学难点】

寻求自己真实的“志趣”。

【教学建议】

1.课文复习导入。教师可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几篇文章,找出这些仁人志士的共同点是什么,再以此体会各篇文章不同的风格。教案明确:志趣之美还表现在志趣上,即所表现的志向、理想,美好、高远、崇高,充满了乐观、昂扬、向上、自我牺牲的精神。

2.革命诗情朗诵会活动。教师组织活动,供选诗歌可请学生从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中选取。

a.活动主题:革命诗歌朗诵比赛

b.活动方式:全班分4-8组,每组推选2-4人参加比赛。可单人朗诵,可多人组合朗诵。

c.活动准备:教师指导学生选材,课内课外均可;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朗读节奏。

d.学生分组交流探讨,互读切磋。

比赛顺序:抽签决定。

比赛评判:教师和学生推荐评委。

比赛原则:公正公开。评委当场亮分,及时板书累计。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配乐朗诵。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丰富的、有感情地朗诵,使学生体会革命诗歌的情感,并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使学生随着朗诵,沉浸在造句的或壮美或优美中,激起学习兴趣。

(三)教学资料要求

1.相关理论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商品化社会里,纸醉金迷的“精彩”世界对人的诱惑和影响,远甚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这使大多数人都难以据守心灵的安宁,精神的净土已是物欲横流、红尘滚滚;“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似乎已成为昨天的神话。写作这一神圣的事业,业已沦为充满喧嚣、躁动、伪诈的名利场。文学的堕落与学术的腐败,使精神家园绿荫不再。少年文学天才刚刚起步就大言不惭地将可怜的天赋称金论银,学术大腕居然是不择手段沽名钓誉的文抄公。而以“应试”和“应世”为目的的语文教育,则成为制造谎言和文字垃圾的作坊,成为培育伪君子——人格分裂症患者的温床。这与其说是社会进步的代价,不如说是生命的委顿和困窘,是人生、人类的悲哀。

人类的言说,从它发生伊始,就与真伪、名利、权力等结下了不解之缘。“君子有文以明道,小人有文以发身(即发迹)”,言说造就了文人,“明道”与“发身”两种价值取向塑造出“君子”和“小人”。“发身”属于“本我”的需求,这是人的生理的自然本能,受“快乐原则”支配,这使多数的未经打磨的粗糙生命趋之若鹜;“明道”属于“超我”的需求,这是人的超自然的精神自律,受“道德原则”支配,以求得最大限度的言语上的自我实现,这需要强盛健康的言语生命意识的约束和指引,需要时时压抑“本我”的物欲冲动,这只有极少数自强不息的人能做到;另有一部分人,则游移于“明道”与“发身”之间,受“自我”的驱使,服从于“现实原则”,试图在“明道”与“发身”之间取得一种折中,既不过分委屈“本我”,也不一味地迁就“本我”,“道德原则”是他们的理想,试图追随,却又可望而不可即,在灵魂的搏击中,往往以妥协败北,退而求其次,在“自我”上寻求精神的平衡。这类人活得特别累。但是,遵循“现实原则”却是多数人经过刻苦砥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人的言说,是人的生命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生克消长的表象。人的言语人格不可能完美,但是,这不能作为拒绝完美的理由。冯友兰先生说人生有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大约是对的。一般人也都努力地往上爬,但是多数人毕其一生也许还只是在功利境界徘徊,能上到道德境界的已是难能可贵,更不用说攀上天地境界了。人品与文品也许不完全对等,可是,人生境界势必制约着写作的成就。传世之作的作者人品未必都是高尚的,但是,具有深刻的人文性的优秀作品势必其作者必须具有伟大的人格风范。(参见王英琦:《用整体人格向世界说话》,载《写作》,2001年第7期)

“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叶圣陶:《作文论》,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99页)1  2  下一页   



2.实践参考

(1)关于“‘至情至性’诗文朗诵会”

本单元的选文,都是“至情至性”之文,都是作者真性情、真信念的流露与表达,因此,读来没有半点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感。志趣,是一种信念之美、信仰之光,是崇高的精神境界闪射出的生命光彩。没有钢铁一样的信念、信仰,是写不出《狱中书简》温柔而刚毅的诗一般的抒情,《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从容淡定、坚不可摧的意志,《牛虻就义》的藐视死亡,压倒、嘲弄敌人的大幽默,《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的气薄云天的豪迈气概。要朗诵好这些诗文,首先要能领会这些革命者的美丽情怀和高尚人格,感受他们的精神品质和崇高志向,并了解这些诗文的表现风格、特点,才能将它们的情感、精神风貌准确地表现出来,读出其中震撼人心的志趣。

(2)关于“写剧本,分角色扮演”

剧本,即戏剧文本。戏剧文本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文学作品,具有一般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它结构完整统一,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主题。另一方面,它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因而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在显示自身文学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戏剧价值。因此,与小说相比较,戏剧情节高度浓缩,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的矛盾冲突高度集中。为了表演的方便和符合戏剧表演的时间限制,戏剧文本的呈现方式十分独特——构成剧本主题的是人物语言和必须用括号“括”起来的舞台提示语。戏剧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唱词等。剧本塑造人物形象的唯一手段就是戏剧语言加上人物行动。舞台提示语一般非常简洁,但对帮助演员和读者加深对剧情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剧本,主要由对话构成。与小说中人物对话不同的是,由于剧本受戏剧表演时间的限制,因而剧本中人物的对话高度凝练,不像小说中的人物对话那样自由和生活化。这就决定了戏剧语言包含“台词”和“潜台词”。在戏剧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台词,探究潜台词,使学生真正理解剧中的人物和情节,理解戏剧所揭示的深刻主题。(参见潘新和主编:《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62-366页)

3.相关诗歌

李大钊诗六首之五

幼蘅行未久,相无又去江户,作此送之

逢君已恨晚,

此别又如何?

大陆龙蛇起,

江南风雨多。

斯民正憔悴,

吾辈尚蹉跎。

故国一回首,

谁堪返太和?

就义诗

杨超

满天风雪满天愁,

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

三年归报楚王仇!

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胜 利

邓中夏

那有斩不除的荆棘?

那有打不死的豺虎?

那有推不翻的山岳?

你只须奋斗着,

猛勇的奋斗着;

持续着,

永远的持续着。

胜利就是你的了!

胜利就是你的了!

诗一首

方志敏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

乃是宇宙的真理!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

为着苏维埃流血,

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我们是青年的布尔塞维克

殷夫

我们是青年的布尔塞维克,

一切——都是钢铁:

我们的头脑,

我们的语言,

我们的纪律!

我们生在革命的烽火里,

我们生在斗争的律动里,

我们是时代的儿子,

我们是群众的兄弟,

我们的摇篮上,

招展着十月革命的红旗。

我们的身旁是世界革命的血波,

我们的前面是世界共产主义。

我们是劳苦青年的先锋军,

我们的口号是“斗争”!

嘹亮,——我们的号筒,

高扬,——旗儿血红,

什么是我们的进行曲?

“少年先锋”!

伟大是我们的队伍,

无穷是我们的兄弟,

共产主义青年团,

新时代的主人翁。

我们是资产阶级的死仇敌,

我们是旧社会中的小暴徒,

我们要斗争,要破坏,

夺回劳动者的山,河!

我们要敲碎资本家的头颅,

踢破地主爷的胖肚,

你们悲泣吧,战栗吧!

我们要唱歌,要跳舞。

在你们的头顶上,

我们建筑起新都,

在你们的废墟上,

我们来造条大路,

共产主义的胜利,

在太阳的照耀处。

我们不怕死,

我们不悲泣,

我们要破坏,

我们要建设,

我们的旗帜显明:

斧头镰刀和血迹。

战斗的警钟响彻了天空,

是时候了,全世界无产青年快团结!

齐集在共产青年团的旗下,

曙光在前——

准备刺刀枪炮,袭击!

1930年“五卅”纪念

南京书所见

李少石

丹心已共河山碎,

大义长争日月光。

不作寻常床箦死,

英雄含笑上刑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志趣》教学设计2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志趣》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