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江村小景》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1-04


课    题:                 《江村小景》
编    号:
时    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独幕剧容量小、场景集中的特点。
(2)体会本文精练通俗、内涵丰富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本文故事的时间地点都安排得十分集中,借此可理解独幕剧情节紧凑、结构谨严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兵祸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灾难。
(2)培养珍惜生活、热爱和平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独幕剧紧凑的结构;深刻的主题。
2. 难点:对人物台词丰富意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每当听到嘹亮的国歌,我们就不禁热血沸腾。同学们知道国歌歌词的作者是谁吗?
 2.田汉及其创作。
田汉,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等。剧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田汉一生从事于文艺事业,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话剧代表作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等。《关汉卿》代表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积累词语。
赚(    )钱  开差(    )   积攒(     )  蚌(  ɡ)埠(    )
2.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②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准备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根据自己的理解,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                  ”),情节的开端,写                                                                         。
第二部分(“                ”到“                            ”),情节的发展,写                                               。
第三部分(“                           ”到最后),情节的高潮,写                                                          。
2.归纳。
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母女俩各有怎样的生活理想?
                                                                          
                                                                          
                                                                          
3.质疑。
思考——为什么要写母女俩的理想?
                                                                           
                                                                          
                                                                           
4.探究。
讨论——母女对白中暗写了两个儿子,有什么作用?
                                                                          
                                                                              
5.问题深究。
思考——作者在作品的开头营造了较为轻松的氛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课内小结
这一部分虽然不是全剧的高潮,但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无一处闲笔,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和下文的情节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必不可少的交代和铺垫。要推敲对白中所蕴含的丰富意义。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分角色朗读开头至“穷人有书读的日子还早着呢”,体会母女俩朴素的生活理想。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析第二部分。
(1)思考、讨论:下列语句,表现了长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①声音还一样,娘啊,你老得这个样子了。(抱着白发人哭)
②啊,舒服得很,十几年没有睡过家里的床了。哦,是啊,我不是在这床上生的吗?二十八年了,这张床还没有坏,真是好木头啊。
③娘啊,只要这一趟打进了南京,就什么全有了。儿子可以升官发财了,你老人家就是老太太了。
④娘,怕什么!南兵来了,一枪就干掉他。
                                                                             
                                                                          
(2)表现长子如此复杂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2.问题深究。
有人说,作品中的两个儿子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作者对次子是赞扬的。你的看法如何?
                                                                          
                                                                          
                                                                          
                                                                          
                                                                          
                                                                          
                                                                          
3.分析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情节的高潮。长子流氓习性大发,导致了兄弟互相残杀的悲剧的发生。仔细阅读结尾,母亲的哭诉,有什么深刻含义?
                                                                          
                                                                          
 4.体会本文故事紧凑、结构严谨的特点。
找出本文时间、地点安排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本剧主题深刻,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扭曲。文中两个儿子虽然在性格上有差异,但他们都是军阀内战的牺牲品。长子的灵魂扭曲更为严重,这容易看出。但次子也是把前途寄托在自己要投靠的军阀身上,他也是站在自己投靠的主子的立场上判断是非。第二个方面,母女俩理想的破灭,深刻地表明:老百姓的最基本的希望也无法满足;这样的年代,老百姓是没有什么活路的!
延伸阅读:
《白毛女》选场
(一九三五年冬。河北省某县杨格村,村前平原,村后大山。)
(除夕,天降大雪。佃户杨白劳之女喜儿手拿玉茭子面在风雪中上。)
喜  (唱)北风吹,雪花飘,
雪花飘飘年来到。
爹出门去躲账整七天,
三十晚上还没回还。
大婶子给了玉茭子面,
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推门进屋)
(屋中简陋,内有一灶,旁有灶神,柴火及盆罐散放在角落里,锅台上放一油灯。)
喜(白)啊,今儿年三十啦,家家都蒸黄米糕,包饺子,烧香,贴门神……过年啦。爹出门七八天啦,还没回来,家里过年的东西什么也没有。(稍停)家里就是我爹跟我两个啦。三岁上就死了娘,爹种了财主黄世仁家六亩地:爹种地,我跟后,风里来,雨里走……年年欠东家的租子,一到快过年的时候,爹就出去躲账了。今儿年三十晚上,天这么黑了,爹怎么还不回来?(焦虑地)唔,刚才我到大婶家去,她给了我一些玉茭子面,我再掺上些豆渣,捏上几个窝窝,等爹回来好吃。
(舀水,和面,做窝窝。) 
(屋外风把门吹开,喜儿跑去看,无人。)
 啊,是风把门吹开了。
(唱) 风卷雪花在门外,
风打着门来门自开;
我盼爹爹快回家,
一脚踏进门里来,
一脚踏进门里来。
(白)爹出去的时候是挑着豆腐担子出去的,要是卖了豆腐,称回二斤面来,那还能吃上一顿饺子哪。
(唱)我盼爹爹心中急,
等爹回来心欢喜,
    爹爹带回白面来,
欢欢喜喜过个年,
    欢欢喜喜过个年!(继续做窝窝)
(杨白劳身上落了一层雪,背着豆腐担子,披着盖豆腐的布,踉踉跄跄地上。)
    ……
喜   窝窝捏上了,我去蒸去。
杨   等一等,喜儿,你看这是什么?(从怀中掏出一个口袋)
喜  (惊喜地抢过来)什么,爹?
杨  (唱)卖豆腐赚下了几个钱,
集上称回了二斤面,
怕叫东家看见了,
揣在怀里四五天。
喜 (唱)卖豆腐赚下了几个钱,
爹爹称回来二斤面,
带回家来包饺子,
欢欢喜喜过个年。
哎!过呀过个年!
  (白)爹,我去喊王大婶过来包饺子。
杨 (止喜)再等会儿,喜儿,你看这又是什么?
喜  什么,爹?
杨 (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包了很多层,一层一层剥开,原来是红头绳,边剥边唱)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爹爹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给我喜儿扎起来!
哎!扎起来!
(喜儿跪在杨膝前,杨白劳给她扎头绳。)
杨 唔,爹还请了两张门神来,把它贴上吧。(取门神)
喜 门神!(二人贴门神)
  (唱)门神门神骑红马。
杨 (唱)贴在门上守住家;
喜 (唱)门神门神扛大刀,
杨 (唱)大鬼小鬼进不来,
(二人合)哎!进呀进不来!
杨 (白)唔,叫大鬼小鬼进不来。
喜 叫那要账的穆仁智也进不来!
杨 好孩子,叫咱们过个平安年。(两人关门)
阅读建议:歌剧《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又根据当时的斗争现实进行提炼加工。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旧社会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千千万万像喜儿一样的穷苦农民得到解放。
所选的片段,是全剧的开端,初步揭示了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但更多的是表现了贫苦农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可以和《江村小景》的第一部分进行比较阅读。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赚(zhuàn)钱  开差(chāi)   积攒(zǎn)  蚌(bènɡ)埠(bù)
2.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②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准备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明确情节结构。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点拨:第一部分(开头到“女提篮下,老母依旧在做活”),情节的开端,写母女对白,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必要的交代和铺垫,同时也表现那个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追求。
第二部分(“已而闻叩门声”到“这些日子这儿查得好严(匆匆下)”),情节的发展,写长子回家,母子相逢,长子叙述在外的经历。
第三部分(“长子(在室内四望……)”到最后),情节的高潮,写兄弟互相残杀,母女希望破灭。
2.归纳。
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母女俩各有怎样的生活理想?
点拨:母亲的最大理想是让儿子“积攒几个钱将来娶一房亲,也好接续香烟后代”,是自己死了能有儿子给自己送终。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当时的老百姓只能有的理想。
女儿的理想是进城读书,表现出对新生活执著的追求。
3.质疑。
学生活动:思考——为什么要写母女俩的理想?
点拨:独幕剧在突出两个儿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的同时,对母女俩的生活追求也进行了一定的表现。她们毫不过分的理想最终也破灭了。写母女理想的破灭,是独幕剧表现主题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4.探究。
学生活动:讨论——母女对白中暗写了两个儿子,有什么作用?
点拨:母女对白中暗写了两个儿子,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性格,为后面情节的全部表现打下了基础,也是主题表现的需要。
5.问题深究。
学生活动:思考——作者在作品的开头营造了较为轻松的氛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作品的开头,尽管是战争连年的岁月,但一个蒙着不幸阴影的普通的家庭中母女的对白还是洋溢着温馨的气氛,这和第三部分的兄弟互相残杀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写悲,愈见其悲。
四、课内小结
这一部分虽然不是全剧的高潮,但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无一处闲笔,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和下文的情节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必不可少的交代和铺垫。要引导学生推敲对白中所蕴含的丰富意义,教师的点拨要及时、适当。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分角色朗读开头至“穷人有书读的日子还早着呢”,体会母女俩朴素的生活理想。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析第二部分。
学生活动:
(1)思考、讨论:下列语句,表现了长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①声音还一样,娘啊,你老得这个样子了。(抱着白发人哭)
②啊,舒服得很,十几年没有睡过家里的床了。哦,是啊,我不是在这床上生的吗?二十八年了,这张床还没有坏,真是好木头啊。
③娘啊,只要这一趟打进了南京,就什么全有了。儿子可以升官发财了,你老人家就是老太太了。
④娘,怕什么!南兵来了,一枪就干掉他。
    点拨:他有着兵痞的恶习,当兵卖命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可是他对母亲也有着和常人一样的感情,对家中的温馨生活也很留恋。总之,在他身上,既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
(2)表现长子如此复杂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点拨:作者想告诉我们,长子本来也应该是个善良、淳朴的人,正是黑暗的社会、罪恶的战争,使他的性格扭曲了。作者的控诉是深刻的,战争不单单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也摧残了人的灵魂!
2.问题深究。
学生活动:有人说,作品中的两个儿子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作者对次子是赞扬的。你的看法如何?
点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长子和次子虽然在性格上有差异,但他们都是军阀内战的牺牲品,都被那个特定的时代扭曲了灵魂。比较而言,长子的灵魂扭曲更为严重,他染上了严重的兵痞气和流氓气,品行恶劣,是非不分;次子和长子相比,要善良一些,如关心妹妹前途,孝敬母亲,但长子和次子的本质是相同的,次子也是把前途寄托在自己要投靠的军阀身上,他也是站在自己投靠的主子的立场上判断是非的。所以,这两个人物不是对比关系,只是一种互补关系。
3.分析第三部分。
学生活动:这一部分是情节的高潮。长子流氓习性大发,导致了兄弟互相残杀的悲剧的发生。仔细阅读结尾,母亲的哭诉,有什么深刻含义?
点拨:母亲的哭诉,揭示了独幕剧的主题——老百姓的最基本的希望也无法满足;这样的年代,老百姓是没有什么活路的!
 4.体会本文故事紧凑、结构严谨的特点。
学生活动:找出本文时间、地点安排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
点拨:独幕剧要求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因此情节集中,结构紧凑。本文情节相对比较简单,不太复杂,但事情的发生环环紧扣,巧合不断,在有限的时空中表现了深刻的主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江村小景》图片素材(4张)
《江村小景》ppt课件(40页)
《江村小景》ppt课件(14页)
《江村小景》教学设计9
《江村小景》赏析
《江村小景》练习题
《江村小景》教学反思
《江村小景》导学案
《江村小景》教案8
田汉《江村小景》原文阅读
《江村小景》ppt课件5
苏教版《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同步练习
《江村小景》教案7
《江村小景》教案6
《江村小景》教案5
《江村小景》教案4
《江村小景》教学设计3
《江村小景》ppt课件4
《江村小景》ppt课件3
《江村小景》同步练习
苏教版《江村小景》ppt课件2
《江村小景》ppt课件1
《江村小景》备课资料及练习
《江村小景》教案2
《江村小景》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