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骑桶者》教学设计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1-02


《骑桶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和骑桶者的形象意义,领悟小说的内涵。
2、 通过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重难点】
分析骑桶者的形象,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早晨,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你觉得这现实吗?欧洲有一位作家就把它写成了名著,这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
PPT呈现: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卡夫卡《变形记》

由人异化为虫是一个不合常理不合现实的荒诞的情节,这其实就是——虚构。
虚构是小说家编织的谎言,与事实相反,它是超现实的想象,但它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表现的是心灵的真实。因此,虚构意义就是编织真实的谎言,追求心灵的真实。
今天我们学习《骑桶者》这篇小说,体验作品在虚构荒诞的外表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心灵真实。
二、整体把握
1、 快速阅读课文,请用两个字概括小说的中心事件:讨煤、买煤、赊煤……
2、 找出“赊煤”的文本依据
明确:第3段“行行好,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第12段“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
三、文本探究
◆探究一:“我”为什么要去赊煤?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划一划,看看有哪些原因,请举例说一说。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圈点。
明确:自身的穷困潦倒:煤桶空了(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
外界环境的冷酷:四周是挥之不去的冷酷,没有丝毫温暖
强烈的求生欲: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迫切想要逃离寒冷。
齐读第一段,感受一下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我”穷困潦倒,困苦不堪的处境。
◆探究二:“我”为什么以骑桶飞的方式赊煤?
提示:
1、骑着桶去比提着桶去好在哪里?
2、为什么到达目的地后“我”还不下来去赊煤?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请结合人物的言行加以分析。
3、作者为什么要设置“我”骑桶飞着赊煤的情节?
 

1、骑着桶去比提着桶去好在哪里?
明确:
骑着桶去速度快,可见,我骑着去是为了早点赊到煤,快马加鞭,迫切想要逃离寒冷。
骑着桶去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我真的已经一无所有,贫困潦倒。引起同情,获得施舍。
 

骑着桶去迫切想要赊到煤的“我”——
 

2、 为什么到达目的地后“我”还不下来去赊煤?
在下不来的情况下赊煤,“我”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请结合人物的言行加以分析。
明确:
结尾虚构“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我的一无所有,最终使得我从地球上消失,在这种生命的轻飘中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沉重孤独绝望。面对这个冷酷的社会现实,我努力想要摆脱困境却不能,我是多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最后只能彻底弃绝这个世界。
 

“我”下不来,老板娘到底有没有看到高高漂浮在上空“我”,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么一个冷酷的事实,那就是“我”濒临绝境的呼喊求救的声音被这个世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我”在空中独自呼喊,不管“我”怎么叫喊,都没有人回应,仿佛和这个世界隔绝一样,“我”又下不来,仿佛我和世界始终存在一段距离,一段无法逾越的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要获得帮助而不得,想要摆脱困境而不能,想要保持尊严而不能。“我”的内心充满了困境无法摆脱、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焦虑,孤独,痛苦,绝望。
这不正是“我”的生存困境么!
 

3、作者为什么要设置“我”骑桶飞着赊煤的情节?
明确:
情节是虚构荒诞的,但是虚构背后“我”的内心世界是真实的,艺术虚构表现心灵的真实,凸显人物形象和心理,揭示小人物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生存困境。
 

卡夫卡许多作品都借助艺术的虚构来表现人物的这种生存困境。
骑桶者的生存困境不也是《城堡》中土地测量员K的困境吗?
K离乡背井来到城堡附近的村庄,在茫茫雪海中,作出生存的斗争。他一心想进入城堡,但他始终进不了城堡,明明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对k而言,目标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
四、深化体悟
1、领会作者困境
卡夫卡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人物的困境呢?在这些人物身上其实也有着作者的影子。
 

一切障碍正在摧毁我! ——卡夫卡
 

德国卡夫卡研究专家对卡夫卡在这个世界上的处境曾作了精彩的总结:
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漠不关心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
作为保险公司的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
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
在职务上他也不是全心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
但是他连作家也不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家庭;
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德】安得特斯
 

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卡夫卡有着怎样的人生困境呢?
他是一个没有归宿感的作家,他没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甚至在职业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之间的 “边缘人”。卡夫卡在家庭中感到孤独,在社会上更是如此,总有一种被隔离的感觉。
卡夫卡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空前加剧。来自社会的各种压迫、剥削、歧视、欺凌、欺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忌、相互残杀,特别是战争,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痛苦。
陷入痛苦的他并没有放弃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他一生怀抱悲悯情怀寻找归宿、寻找精神家园,只不过至死未能找到。
 

2、体悟现代人的困境
    卡夫卡虽然离我们很远了,但是他是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焦点。作家奥登对卡夫卡的生存困境有过这样的评述: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旅美英籍作家奥登
 

现代人面临着怎样的人生困境呢?差不多和卡夫卡同一时期的爱因斯坦有着这样的体悟:
在战争时代,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在和平时期,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们绝大多数是一天到晚地厌倦地工作着,他们无法享受劳动的乐趣,而且经常提心吊胆,唯恐失去他们可怜的一点点收入。——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对现代人生存的困境应该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下,生活的乐趣越来越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了,理想难以得到实现。这应该是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骑桶者,面临和他一样的生存困境。我们面对困境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呢!我想困境既然是普遍的,我们还是应该积极面对,而不该绝望!
 

五、课堂总结:
在这物欲横流、缺少悲悯情怀的人世间,卑微的人再美好的理想也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毫无现实意义的幻想,“飞翔”只是一个美丽的虚构而已。而艺术的虚构留给读者的是对心灵真实更深的悲悯和更多的思考。
“飞翔”只是一个美丽的虚构而已,卡夫卡的文字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他告诉我们:现实是荒诞的,人生是真实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卡夫卡《骑桶者》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骑桶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骑桶者》pptx课件(19页)
《骑桶者》ppt课件(53页)
《骑桶者》导学案2
《骑桶者》ppt课件(22页)
《骑桶者》同步练习
《骑桶者》教学反思
《骑桶者》ppt课件6
《骑桶者》学案及答案
《骑桶者》教学实录
《骑桶者》说课稿
《骑桶者》ppt课件5
《骑桶者》教学设计3
《骑桶者》教案2
卡夫卡《骑桶者》ppt课件4
《骑桶者》ppt课件3
《骑桶者》教案1
《骑桶者》ppt课件2
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ppt课件1
卡夫卡《骑桶者》全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