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前延伸案
1、给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芊芊细草:
黛色:
磅礴:
贮满:
匍匐:
秋波澹澹:
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2、朗读课文两遍,圈点勾画,找出文中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作批注。
3、资料链接: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 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 工程等多种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 、 《人杰鬼雄》等。
课内探究案
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感受本文的“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注意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二、自主学习: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并思考下列问题:
l 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总体特点?
l 为了表现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夏天的?
l 全文表现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情感?(学生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l 仿写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
冬之色为
l 圈点勾画,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1、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2、遣词造句的角度;3、多感官的运用。)
四、当堂检测:
根据课文填空
作者不仅感受到夏天的_______、夏天______色彩、夏天_______旋律,而且还感受到夏天那______ 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_____之情,深情地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但“夏”在古诗词中还是有的,我们不妨将它们摘抄下来作为积累。要求注明作者名字。
课后提升案
如果你来写家乡之夏,你将选取哪些景物?准备写出景物的哪些特点?
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