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2届第一学期省城名校高三段考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1-30 |
安徽第一卷•2012届第一学期省城名校高三段考第三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林黛玉的诗观
魏 鹏
在大观园里,可谓诗人云集。通过读这些诗人的作品,看诗人的言行,我觉得青年诗人林黛玉最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她的诗观,对今天的诗人来说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黛玉的诗观是什么?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诗是诗人心声的倾诉。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她的作品来看诗人的心声。在《葬花吟》中,诗人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按理说,诗人作为老祖宗贾母的外孙女、宝玉的姑表妹,是不该受到如此待遇的,然而事实上,诗人自从到了贾府,就没有过上一次像样的生日,甚至没有人记得她的生日是几时。要是一般人家也倒罢了,可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不知要给多少人过生日,就连投亲的宝钗、宝玉的姨表姐,贾母曾捐献20两银子给她过生日,不仅办了几桌酒席,还在外边特意请来戏子来唱戏。相比之下,诗人受冷落和疏远的光景就可想而知了。一年三百六十日,诗人几乎是日日生病,天天吃药。宝玉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曾当着众人的面,要母亲给他360两银子为诗人配一副药。他母亲却不问究竟,马上斥责遭:“放屁!什么药这么贵?”结果是不了了之。可在场而又敏感的诗人,心中是何滋味?“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这不正是诗人心声的倾诉吗?
第二,诗要写得好,不必拘于形式。黛玉教香菱学诗,最能体现黛玉的这一诗观。香菱进了大观园之后,见了黛玉就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舍,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黛玉还鼓励香菱“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在黛玉不倦教诲下,香菱终于写出了“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的动人诗句。黛玉把立意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在内容和形式上,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如果把形式看得比内容更重要,只会引导作者在体裁、格调、词句和韵脚上下工夫,那样,只能写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诗”。那样的“诗”,是远离创新的“诗”,是停留在抄袭和摹仿上的“诗”。现在有些人学习外国诗,不是学其精神,而是拿外国的格调、结构、手法等形式上的东西来吓唬人。吓唬了谁呢?大不了不去读那些“诗”而已。香菱说“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得到了黛玉的肯定。其实,古今中外的“格调规矩”,都不应成为诗人的 | |
| 标题: |
安徽省2012届第一学期省城名校高三段考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18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