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课堂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1-28 |
《瓦尔登湖(节选)》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来自:深圳市皇御苑学校 高一(7)班 作者:张蕾 点评:刘天元
师:同学们,进入这个单元以来,我们攀上了雄奇的黄山,见识了巩乃斯大草原的骏马,可以说祖国之美尽在眼中。那么今天,让我们把步子迈得更远一点,跟着作家梭罗去看看那梦幻似地瓦尔登湖。现在,请大家把书翻到17页,看看能不能从题目上看出本文与我们之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一部书的节选。
师:很好,那么有没有了解这本书的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呢?
生:(介绍)
师:说得好,看来我们同学平时的阅读面很广。现在我们一同来看一下作家徐迟在翻译这本书时作的一个译序(播放幻灯片)。
师:徐迟说“(它)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这是他的阅读体会。大家读完这篇课文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写得很美。
生:是种静谧的美,让人心情很快平和下来。
[点评:作者介绍这一环节,张老师不是简单的一放课件了事,而是让学生知道多少说多少,重点打在对作品的评价上,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教者也是直奔本课中心——只听到张老师一字一板的和学生一起读道:“(它)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
师:大家刚才都提到了美,相信你们都找到了美的所在,那么,你们有信心用自己的声音表现这种美吗?
生:有!
师:好!那我们今天就先来做一个小的朗读比赛,我这里已经给大家配好了音乐,咱们现在推选出两位男同学和两位女同学来参赛,看看是咱们男同学读的好还是女同学读的好。参赛的同学注意,站起来之后请先向大家说明你读的是哪一部分,你认为它美在哪里。
生:(推选参赛选手)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谁先来?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生:女士优先。
师:看来咱们班的男同学在关键时刻都很有绅士风度嘛。
生:(笑)
师:那么我们先请沈铃子同学第一个来读。
沈:我要读的是第七自然段,我认为它美在写湖的时候从多个角度进行,有种朦胧飘渺的感觉,亦幻亦真。(开始朗读)
师:好,一号参赛选手朗读完毕,现在有请李宝珊同学。
李:我要读的是的六自然段,它所描写的湖水很清,读完之后,人似乎都能变得清爽。(开始朗读)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好!
师:那我们是不是要表示表示?
生:(热烈鼓掌)
[点评:不是读全文,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朗读,而且学生小释喜欢的理由,老师准备了四种不同的背景音乐,课堂上一下子变得音乐悠然,书声朗朗,语文之美育的作用感染了学生]
师:看来大家都有鉴赏美的能力,不光懂得从书中发现美,更懂得从身边发现美。现在我们请两位男评委秉着公正的原则来给我们的女同学做个点评。先请程豪评委。
程:我觉得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沈铃子的声音清晰,速度适中,李宝珊读得很有起伏感,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单调。
师:起伏感?这个说法比较新颖,再想想,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呢?下面请何有鑫评委来点评。
何:我觉得李宝珊同学读得更好一些,刚刚程豪说的那种起伏感,我认为其实就是有感情。沈铃子读得也不错,但是太“冷静”了一点,感情不是很到位,不能够吸引人。
师:说的真好!可见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什么才能够吸引或打动听众呢?
生:要有感情。
师:看来大家已经有所收获了,好下面让我们看看男同学的表现——先来听听颜桂亮同学的声音。
颜:我要读的是第五自然段,我觉得它美在写水的清澈的时候动静结合,使水的特点更加突出。(开始朗读)
师:好,现在请最后一位参赛选手,林生荣同学。
林:我要读的是第三自然段。这段在写水的颜色的时候写的非常细,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湖水颜色的多变与神奇。(开始朗读)
师:林生荣同学先等一下,我想问一下你刚刚读的部分里有个词,它的读音应该是蜿蜒qǔ折还是蜿蜒qū折呢?
林:(笑)读错了,应该是蜿蜒qū折。
师:这就对了,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想要读得好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是基础。现在,我们同样请两位女评委秉着公正的原则来给我们的男选手做个点评。先请詹可文同学来说说。
詹:我觉得这两位选手在“要有感情”这方面做的还是不够好,特别的林生荣,看得出对课文的内容不怎么熟悉,很多地方都读的断断续续的。
师:恩,很犀利的点评,现在请陈诗韵评委来谈谈。
陈:我也很同意可文的说法,而且我觉得这两位同学的节奏感掌握的不是很好,要不就是太快,要不就是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妨碍了感情的发挥。
师:看来咱们的女同学都很厉害啊,看问题都是一针见血。那么咱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要想用自己的声音表现文字的美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有感情、要讲究节奏、要熟悉文章内容、要咬字清晰声音清楚……
[点评:这一环节最好——对读得情况作一小结,小结朗读要领,记得我们听课时,张老师在小结后又选一个精彩段落再让学生读,这回是带着小结后的收获去读,可是这篇实录里怎么没有呢?]
师:非常好!在正式的比赛场合,我们还可以配上适当的手势,并且注意自己的表情,只要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进入“无人之境”,我们就一定能做到最好!那咱们今天的最后大家赢家是谁呢?
生:李宝珊!!
师:让我们再一次以掌声向她表示祝贺!
生:(热烈鼓掌)
师:看到咱们男同学那么热烈的鼓掌,我觉得很开心,看来咱们男同学不愧是男子汉,即使输了,照样实事求是的肯定对手。可见啊,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
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师:说得好。值得庆幸的是,咱们这就有不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刚刚的四位选手不光读的好,说的也很好。他们已经发现了美,那你呢?请大家试着用一段话来说说你体会到的美。
[点评:“请大家试着用一段话来说说你体会到的美”,代替了老师一味的讲,让学生自己分析课文,设计巧妙,暗渡陈仓,也顺理成章。张老师就这样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
生1:在这静静地瓦尔登湖边,我感受到了一种心平气和的美,它让我忘记一切,似乎什么都不在重要,什么都不再存在了。
生2:变幻多姿的色彩,清澈见底的湖水,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走进这篇课文,我想起了曾经学过的古文中的两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吧?
师:你们真是让我吃惊!这些回答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感谢你们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我想我们大家也应该感谢作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亨利*梭罗到底是个怎样的作家呢?咱们来一起认识认识他。(幻灯片展示作者简介)
[点评:哦,原来老师正式介绍作者安排在这里!细想想则恍然大悟,学生对这位作者很陌生,可能以前都没听说过他,现在读了他的文章,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再从作者的介绍中探寻写作缘由和文章主旨,真是匠心独运了。]
师:咱们进行了美的体验,也认识了这位与众不同的超验主义作家。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来看看大家对文章的找我程度吧。(出示幻灯片)这六个问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确立小组发言人来解决问题。(讨论的问题:1、本课划分层次有以下几种划法,正确的为哪种?并写出各部分大意。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2、瓦尔登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请用书中的词来概括。3、作者写钓狗鱼这件事,是为了什么? 4、第六自然段的描写突出了瓦尔登湖的什么特色?请用此段中的一个词来概括。5、哪处具体叙述瓦尔登湖“坚持着自身的纯洁”? 6、把本课分别与《黄山记》和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比较,说说三位作者对自然的态度有何不同?你更欣赏谁的态度?为什么?)
生:(讨论,并且逐一回答问题1~5)
[点评:老师还是没有出来正面讲什么,又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回是以题代讲,这些题目一看就是精选来的,它围绕了本文的主旨和写作特点。真又是别具匠心了。]
师:五个问题回答的都很好,大家很有合作精神!第六个问题咱们先留着,等明天细读一下课文之后再请第六组的同学回答。今天晚上请大家结合课后的一、二两道练习题,勾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明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下课!
[综述:张老师的这节语文课,是我们听课小组随机听到的,张老师课前并不知晓会有人来听这节课,听课后我感到这节课很有代表性,体现了语文课的诸多原则。譬如,文本重点段落重点处理的原则,语文课的美育原则,学生自主讨论的原则,突破语文课堂程式化原则,以练促讲的原则,精讲精练的原则等等。上周我突发奇想,便给张老师打了个电话,想请她及时制作出这节课的课堂实录,供我们大家学习借鉴。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