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与自救》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0-08 |
《救世与自救》教案
课时总数: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课文: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善其身”与“济天下”是古人所追求的。在今天的社会中,精神生活普遍平庸化,但仍不乏“善其身”与“济天下”之人,这两类人被周国平先生归结为自救与救世,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周国平先生的《救世与自救》这篇文章,看看周先生是如何来看待这两类人的。
二、请同学们默读一边课文,要求:
1、标出你认为重点的字词。
2、画出本文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本文思路,掌握本文主旨。
学生默读,老师板书:
畸形 堵塞 粗鄙 谴责 竭精殚虑 摇唇鼓舌 如坐针毡 寝食不安 危言耸听 媚俗哗众
提问: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论述了当今时代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的事实及其主要表现。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阐述了对精神生活平庸化现象持否定态度的两类人。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进一步阐释了这两类人的表现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2、整合你所画出的关键句,简要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论述了当今时代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的事实及其主要表现,分析了宗教型、道德型、理智型和比较个性化的知识分子对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现象的不同态度,作者通过分析这四种人的不同态度,充分肯定最后一种人的“自救”精神。救世者必先自救,周国平是一个关注内心和自我的人,相对于救世,他更重于自救。
三、解析文本:
1、请一位同学起来读文章的第一段,概述第一段内容,并指出其在文中的作用。(为引出后文的两类人做铺垫)
2、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两类人?这两类人各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
3、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作者对这两种人持什么观点?(对于救世,周国平更重于自救。)
学生找出文中写自救者的句子。(读)
4、请一位同学读文章第8段,思考:文章第8段中写到了“精英”与“智者”,作者所说的精英与智者各指哪类人?联系上下文解释。
5、自读文章第九段,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⑴、透底地说,真正精神性的东西是完全独立于时代的,它的根子 要深邃得多,植根于人类与大地的某种永恒关系之中。惟有从这个根源中才能生长出天才和 精神杰作,他( 它) 们不属于时代,而时代将跟随他( 它) 们。
⑵、“这里无所谓精神的死亡或新生, 因为它的光明从未消失,它只是熄隐了又在别处重新闪耀而已。”
(真正的自救者不局限于时代,当时代跟随他们时,“救世”也就达到了。)
(人类精神生活作为一个整体从来也决不会中断,看来似乎孤独的精神旅程便属于这个整体,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之泯灭。)
四、结语:
周国平的这篇文章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如何自救与救世呢?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