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屋》教学参考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4-11 |
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时代的印痕也烙在这些封建的迷信的仪式上”这句话?
茅盾出生于1896年的浙江桐乡乌镇。这是一个颇有文化底蕴的小镇,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商品经济并不发达,这时的手工业还保持了较原始的状态,所以给人艺术的感觉。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现代工业已经比较发达了,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了纸扎业上,工业化、机械化的操作取代了以前的精工细作,更加追求规模和效益,更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化。所以,作者说“时代的印痕也烙在这些封建的迷信的仪式上”。
语言品味
为了突出大都市上海纸扎的现代工业化特色,作者在短短的篇幅里用了两个“精密”,四个“紧张”。“精密估计”写出了现代工业化作业的程式化,而“精密的分工”则说明了现代工业化作业的流水化;四个“紧张”形象地揭示了现代工业化作业忙碌、紧凑的特色,让人不禁想起了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的滑稽形象。“精密”“紧张”正是现代工业的特点,这种精密、紧张与儿时家乡的纸扎“艺术”的悠游从容形成了鲜明对比,套用作者的话,那就是“当真有天壤之差”。当然,现代工业化的纸扎也就失去了它“艺术”的美感。
教学建议
一、这篇散文描写了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纸扎工作,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些不同的?作者在对这些不同的描述中渗透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二、文章最后一句“时代的印痕也烙在这些封建的迷信的仪式上”是一个阅读难点,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
三、如今,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仪式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比如用于丧葬的纸扎再度兴起,且纸扎的内容有了变化,由以前的纸人纸马等变为了现代的楼房、汽车、家用电器等。可以请学生搜集媒体上的有关报道,在班里进行一次现代的封建迷信批判会,反思这些活动复活的原因。
四、纸扎艺术除用于丧葬仪式外,在民间还承担着烘托喜庆气氛等娱乐功能,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图片,亲手制作一些纸扎作品,或搜集、制作一些诸如剪纸等其他纸制手 | |
| 标题: |
《冥屋》教学参考 |
| 文件大小: |
7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