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语文趣谈《“活”与“死”的妙用》教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6-19


语文趣谈  “活”与“死”的妙用(初中语文七年级)

【学情分析】

所带初二13和14班两个班的学生,每班班49人,其中13班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作业书写认真,自学能力较强,考成绩较好,但上课回答问题不够大胆。14班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生书写潦草,不喜欢写作业,但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厚,教起来相对轻松些,有的同学回答问题较积极,背诵能力较强,考试成绩处于中段。

【教学内容分析】

“语文趣谈”的内容,包括文字、语法、语用、修辞、文言等语言学知识,鉴赏、创作、体裁等文学的应用理论知识。每单元一篇,短小活泼,趣味性强,可读性强,有趣有用。读读即可,读、写会起到潜在地起了指导作用。本节课学习的“语文趣谈”是《“活”与“死”的妙用》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的人》这一课,学生对课文中的“活”与“死”的含义已经有了了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课文中的“活”与“死”的含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

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掌握表达的一些技巧,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臧克家先生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有的人》一诗共七节,其中第一节是这样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中的“活着”与“死了”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

二、生读教材:

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回答: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是由“反动家伙们”肉体、生命之“活”说到他们灵魂、精神之“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由“无产阶级的代表鲁迅”肉体、生命之“死”说到他的灵魂、精神之“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三、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有关语言的一些现象。

(用书中的语句来概括,并让学生谈一下体会。)

四.课堂练习
1.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你能举一个事例吗?。
2.指名说

3、教师补充。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那些虽然仍然生存但是和死了没两样,人们不会记得他,就是俗语说的\'行尸走肉\',如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在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套子”“他躺在棺材里,神情温和、愉快,甚至高兴,”瞧!这个“套中人”死了,反而倒有神采了!生存对于他来说反而是痛苦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很多改变了历史,在历史上留名的人,如孔子,他虽然过世2千多年,但是他的思想学说还在世界上传播,这不是好象他还活着吗.
2、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分别举具体的事例说明“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作业安排】

根据下列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1.丰收

(1)指农业取得好成绩。                                               

(2)指工作和学习的收获多。                                          

2.见识

(1)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2)见闻,知识。                                                  

3、锐利

(1)尖而快,指刀刃锋利等。                                        

(2)尖锐(多指目光、言论、文笔等)。                                     

4、朦朦胧胧

(1)看不分明。                                                     

(2)某种想法还不成熟时。                                           

5、照顾

(1)考虑(到)。                                                    

(2)特别注意,加以优待。                                           

6、栽培

(1)栽种,种植。                                                   

(2)培养、造就人才。                                               

7、积蓄

(1)积存。                                                         

(2)积存的钱。                                                     

8、嶙峋

(1)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2)形容人消瘦露骨。                                               

9、闪烁

(1)(光亮)忽明忽暗。                                              

(2)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肯说明确。                                

10、漂浮

(1)漂。                                                           

(2)工作不踏实。                                                   

11、掩盖

(1)遮盖。                                                         

(2)隐藏;隐瞒                                                     

12、轻盈

(1)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2)轻松(笑语)。                                                  

13、倾注

(1)由上而下流入。                                                 

(2)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14、气魄

(1)做事的魄力。                                                   

(2)气势。                                                         

15、朴素

(1)(颜色、样式)不浓艳,不华丽。                                  

(2)(生活)节约,不奢侈。                                           

16、滔滔不绝

(1)形容大水滚滚,连绵不断。                                        

(2)比喻话多,连续不断。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一些下载下的有关“活”与“死”的图片。 
【自我问答】

(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学生作文,趣从“活”来:读诗笔记之“ 蝉”与“草莓”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