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写作特点
|
|
作者:胡付彪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5-29 |
高考作文的写作特点
高考作文,除了它的文学性外,我们还得注意它的功能性,即选拨功能,所以,借鉴过去的经验,阅读和感悟2008年的高考作文特点,则势在必行!
18套作文试题,为我们解开了高考作文最基本的特点,总的来说,它要求我们具有精神上的自由、大胆地反思和假设、小心地求证思想、顺应自然的应变能力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以去年满分作文予以说明:
如江苏满分作文“好奇心”片断: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只听见丝丝裂响在我的周身回荡……
景德名瓷
……
好奇开窑
我被放进了那黑色的巨大窑窖中等待着烈火的焚烧。然而,我不畏惧,美丽的背后一定会有付出。我的命运就是这重重烈火的煅炼,我流泪……
这一切都被那名年幼的孩子尽收眼底。他好奇地扭过头,望着我流着泪却坚毅的背影,眉头皱着,悲哀地目送我进入了炉窑。
……
美丽积淀
……
人们惊奇于我的美丽。那交错分布的裂纹,如丝如缕,纵横阡陌,如同肆意流过的泪痕那般清晰可见。
我微笑,在阳光下展现我晶莹剔透、水润明净般温润的身躯。我感谢那孩童的好奇心,是他的理解,他的单纯,他的好奇,成就了我今世的惊叹!
……
本文起笔不凡,以诗意的“传奇”开篇。然后以“我”的角度述说了景德名瓷的产生的经过。一个莽撞的动作却成就了绝世之美!很有哲理。从本文中,不难看出,对题目内涵的把握既要做到“准”,更要在思维上“自由开放”,要有对已有的进行大胆的假设,才能写出如此漂亮之作!
如上海作文满分作文“他们”片断:
老通宝的悲剧
当读完茅盾的《春蚕》,或许每个人眼中都充满着泪水。老通宝的悲剧是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悲剧。
……
进城的陈奂生
要推举一个人来代表八十年代的农民,陈奂生是个典型。
……
孙少安的婚姻
翻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孙少安的出场无非开启了中国农民的另一个转折。他的身上集合了农民的所有优点,他勤劳,他朴实,他善良,和老通宝、陈奂生不同,他读过书。虽然最后依然退回到一个旧的农民的角色,但短暂的读书经历却让他定义出自己的目标——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撑起一个家的生活。他的目标激活了他的斗志。
……
当视野投向我们身边的人时,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到我们面前——农民工,似乎现在社会的苦难似乎全部集合在他们身上。对此,我们应该反思,几代几世农民养育了我们这个民族,可是我们将他们摆在什么位置呢?难道给予他们的只有漠然与歧视吗?难道他们在这个社会能扮演的只是弱势群体吗?反思是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加完美,希望有一天所有农民将不再挤在社会的角落,接受着来自四面的歧视;希望有一天他们古铜色的面庞将挂上满意的永久的微笑!这就是大胆的反思精神的体现。从本文中,我们至少明白,关注我们身边的人或事,更有现实意义,也更有真情实感!
如重庆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片断:
在自然中生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本能。
晋代的陶渊明,你是后人的典范。……
庄周,你的境界是无数人向往却又无法企及的。……
在5.12地震中倒下的“短信妈妈”,你的行为让多少人动容。……
在孤岛上的汶川县委书记王斌,你是13亿中国人的挂念。……
我们向往自然,我们敬畏自然,我们却不怕自然灾害。……
这是一篇典型的谈人与自然关系的满分作文,对于自然来说,我们不禁向往,敬畏,但也要勇敢地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在与自然的“相搏”中,我们变得淡然、睿智;懂得感恩,学会了坚韧。
再如四川满分作文“震不垮的脊梁”片断:
2008年5月12日,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一个叫汶川的地方,突如其来,突如其来……许多感人的故事,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许多英雄的身躯,筑成了中华民族震不垮的脊梁!
最难忘,那一个叫陈坚的人,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一个响当当的中国汉子,一个和他的名字名符其实的坚强的人……我们震撼,因为我们知道,那是灾区人民坚强的缩影,那是中华民族坚强的缩影。
最难忘,一个叫谭千秋的物理老师,一个用生命诠释了师魂的人,一个和他的名字一样名垂千秋的人……他的坚强却永远的刻在了我们的心里,刻在了一个民族的记忆里。多难兴邦,在大难面前,我们的民族显得无比的坚强。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听着这些报道,看着那些画面,我们无不泪流满面,那不仅是悲伤的泪,那更是撼动我们心灵的泪,泪水中有人性的光辉,泪水中有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生生不息的坚强,中华民族有震不垮的脊梁,大声的告诉世界,震不垮的脊梁屹立着我们民族的坚强!
在这场灾难面前,无数的普普通通的人,用他们的“脊梁”诠释了什么叫坚强,用他们的身躯书写了一个个大写的“人”字,他们的品德将光照千秋,他们的精神将为世人所赞扬!染色们屹立于世界东方时,不要忘记敢曾经托起民族精神的“脊梁”!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仅明白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更应该明白高考作文的写作特点。我相信,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对于2009年的考生来说,必然就有了一个明白而清晰的蓝图,必然也有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正如前人所说“文有法,而无定法。”如果没有这个法则,所写的文章就没有明确的体例,就不能突出主题和中心;而如果只按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写,那么文章又只会千篇一律、百文一面。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视野的宽阔,思维的灵敏,对文字的感悟都是极其重要的。学习一些“应考”的技巧,通过范文进行“临摹”,也未尝不可!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