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MAIL:hechenyu_1215@126.com
诗词常见意象
月亮 ①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②还常常蕴涵诗人的悲愁,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③月圆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喻亲友分离,事情不如意,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燕子 ①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②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菊花 虽不能与国色天香之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梅花 清高坚忍、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松 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三国时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 ①由于“莲”与“怜”音同,可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②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竹子
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如苏轼《绿竹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梧桐 梧桐
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杨柳 ①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杨柳便成为离愁别绪的象征。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又常作故乡的象征,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杜鹃鸟 ①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②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鸿雁 ①鸿雁是大型候鸟,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②指代书信。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丁香结 指愁思。如唐人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又如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结”喻指心中郁结的忧愁。 浮云 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黄昏落日 黄昏日暮带上了相思离别的意味,充满了人生悲凉的色彩。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流水 喻绵绵不尽的情思。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长亭 一般与送别联系在一起。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王实甫《西厢记》中就有《长亭送别》一折,其中有“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凭栏 用于表达较为激烈的感情,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吊古,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悲愤慷慨等。如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辛弃疾《水龙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渔翁 多用以喻指隐逸清高、遗世独立之人。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东篱 多用于比喻隐逸之士或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醉花阴·九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南浦 屈原《九歌·河伯》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之句,所以南浦也就带上了离别的意味。如南朝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何之如!”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西楼 多跟相思之情联系在一起。如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新亭 《世说新语》中有“新亭对泣”的故事,故“新亭”常用于象征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如辛弃疾《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刘克庄《贺新郎》:“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猿啼 表现愁绪。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