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呼唤生命教育》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5-13


执教:新安中学  李曦    点评:吴泓(特级教师)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个星期写过的一篇文章吗?
生:(齐答)我与空间
师:对,我这里有一个开头,想同大家一起分享。(放幻灯,师读:没有人是独立存在的,就像海明威说的“谁也不能像一座孤岛”我们就如同是鱼生活在水里一样,生活在我们的空间里。这些有大有小的空间,有交集也有重合,是我们赖以生活的天地,也是我们内心的空间。只有当我们能达到外部环境与内心情感的平衡时,我们才能生活得悠闲自在,乐得其所。)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为什么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立的岛呢?大家赞同这句话吗?
生:(齐答)赞同。
师:每个人都应该关心我们的社会,关心身边的人。
师生:(放幻灯齐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师:古往今来,多少学子,身在课堂,心系社会;多少仁人志士,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我们年轻人,一样应该拥有关注社会、直面众生的胸怀!因为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停顿)
生:(齐答)孤岛。
师:但是,现在有一些人,他们不仅不关心别人,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放在心上,我给大家看一组材料。(放幻灯自杀现象校园暴力 虐待动物)这都是如今这个社会出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大家有关注过吗?
生:(齐答)有。
师:很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的这个单元的文章,就是关注这个社会出现的种种现象而写的,这样的文章叫做——(放幻灯)
生:(齐答)时评。
师:什么是时评呢?
生1:对世事的点评。
师:非常好,对这个社会出现的好的坏的现象的点评,时评有三个特性,大家能想到吗?
生2:时效性。
师:对,时评及时的揭示问题,还有呢?想一想。(停顿)既然是针对问题而写的文章,这叫做——
生:(苦思状)真实性、针对性
师:对,针对性,除了这两个特性,还有一个特性,(停顿)会不会是很专业化的问题,大家都不知道的?
生:不会,普遍性。
师:对,是很大众的,或者叫做群众性。(放幻灯 针对性 时效性群众性)那我们看这篇文章,(放幻灯呼唤生命教育)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生:(齐答)生命。
师:或者说是——
生:(齐答)生命教育。
师:呼唤(着重)生命教育,说明我们现在的生命教育已经很充分了吗?
生:(齐答)不是,很欠缺。
师:对,很欠缺,刚才展示的那三组材料,大家想不想再仔细看看?
生:(齐答)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放幻灯 青少年自杀现象念略)大家看到这组材料,心里是什么感觉?
生:太傻了。
师:对,生命是多么可贵啊,一旦选择了自杀就不能再选择——(停顿)
生:生存了。
师:我们不禁想问一下,这些孩子的心理为什么这么脆弱?难道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父母?就这样轻率的把自己生命结束了。(放幻灯校园暴力念略)为什么这些同学的心这么残忍,为什么这样不看重别人的乃至自己的生命?
生1:不重视生命。
师:对,他们根本就不珍惜生命,不懂得生命的可贵。这样的人对待小动物只会变本加厉。(放幻灯虐待动物念略)大家想想,这些人为什么心这么残忍啊?
生:(反映热烈)变态、无聊、性格扭曲……
师:是什么造成的?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停顿)
生:(齐答)缺失生命教育。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揭示了一个什么问题?能够在书上找到吗?
生1:虐待生命。
师:对,有的同学已经说出来了,虐待生命。(板书:虐待生命)是什么让这些花季少年们这样虐待生命呢?这是个什么问题?在书上找到了吗?
(有同学说找到了)
师:这位同学,请你来用原文回答。
生:反映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对生命的漠视。
师:(板书 荒漠提出问题)这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写法叫做——(停顿)
生:(齐答)开门见山
师:(板书 开门见山)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啊?
(有学生说:清楚、明了。)
师:很正确,我们看了那么多触目惊心的材料,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下。(放幻灯片)你觉得生命宝贵吗?为什么?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能唤起我们对生命珍视的文章吗?
(生 思考 热烈讨论  师巡堂)
师:大家觉得生命宝贵吗?
生:(齐答)宝贵!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只有一次。
师:对,生命不能重复,在你来到这个世界之前,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过你,在你之后,这个世界也再也不会有你了。还有吗?
生2:因为还不知道生命的意义。
师:所以我们不能轻易的结束生命,还有更美好的明天等待我们去创造。还有吗?
生3:有生命才有价值。
师:对,还有吗?
(生 苦思状)
师:一个人的生命是自己一个人的吗?
生:(齐答)不是。
师:对,我们的生命寄托着太多人的期望,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文章,教给我们生命重要的一篇文章,还记得吗?
生:(齐答)《我很重要》!
师:对,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还记得文章里是怎么写的吗?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她说,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复制的孤本;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我们是至高无上的;对于朋友来说,我们是独一无二的。
师:所以我们——(停顿)
生:(齐答)很重要!
师:我推荐给大家一篇文章,冰心的《敬畏生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短文。
(生看学案 齐读 师巡堂)
师:非常好,其中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期待大地亮丽,资源不短缺,必须从懂得珍惜开始。这使我又想起了另一位同学的作文,他开头是这样写的:(放幻灯师念)站在狂风的天台,一望无际,这一座孤独的城市,在天空与傍晚交接的尽头,谁追寻空旷的自由;夜幕笼罩灿烂的一片灯海,多少人多少种无奈,川流不息的人游荡在街头,谁能听见谁的寂寞……找一个角落可以相依,找一个空间留给自己,不要再让心灵备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不要再让孩子们知道战争和饥荒,不要再让人们整日惶惶,不得不面对巨大的压力……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哪些现代文明的冲击呢?这位同学,你来说说好吗?
生:腐朽的文明,腐朽的资本主义。(大家笑)
师:现代文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也给人类带来了压力,就算你们身处校园,也有感受到压力吗?
生:(齐答)有。
师:有,比如说——(停顿)
(有学生说考试)
师:对,考试也是现代社会竞争机制带给我们的压力,还有吗?(停顿)前段时间,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金融危机,同学们在学校感受到了吗?
生1:有,从电视。
(其他同学笑)
师:同学们身处课堂,可能感受没有那么深刻。每个人内心都很惶恐,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书上有一个词,能描写这样的心理状态的,是——(停顿)
生:(看书 齐答 无所适从)
师:对,什么叫“无所适从”?
生2:不知道去哪里,不知道怎么办。
师:那要怎么样消除人内心的惶恐呢?用原文来回答我。
(学生安静看书 思考)
师:这位同学你来回答好吗?
生3:人内心的惶恐是因为浮躁,有压力。
师:那怎么消除这种压力呢,改变外部环境能消除吗?
生3:不能。要保持人内心一尘不染。
师:归结到书上,就是——(停顿)
生:(齐答)呼唤生命教育。
师:(板书 无所适从内心<——生命教育)这部分内容在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这叫做——(停顿)
生:(齐答)分析问题。
师:我们虽然身在校园,可是也同样感到压力,下面我给大家一些数据,是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放幻灯据调查:在中国大陆,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青少年人群的第一死因。“看到人情冷暖和父母的不理解,加之学习负担重,高考征途渺茫,因此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所以就想自杀”,这是一名高三学生发自内心的话,学习和竞争的压力,已经成为困扰孩子的最大问题。在香港,超过七成半的市民认为香港青少年自杀情况普遍;台湾青少年自杀率逐年上升,自杀者年龄逐渐下降,自杀已居青少年死因第三位,构成社会一大隐患。)目前,青少年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停顿)
生:(齐答)学习
师:那是不是面临学习的压力,就必然导致青少年自杀呢?
生:(齐答)不是
师:孩子们,在你们成长的路途上,绝对不仅仅有欢笑和任性。你们在慢慢的长大,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学会思考,承担孤独和压力,这就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去面对困难。如果就这样选择结束生命的话,那就太不负责任了。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吗?
生:(齐答)对!
师:好,课文已经提出了问题,分析了问题,最后,让我们来解决问题吧!书上提出解决问题是第几自然段?
生:(齐答)第八自然段。
师:好,现在请大家看书,然后告诉我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内涵。
(生看书 思考 师 巡堂)
师: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生:(齐答)生命教育。
师:那到底什么是生命教育,我们一起读出来。
生:(齐读)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师:好,包括哪些内涵呢?请一位同学来说。
生1:保存生命教育。
师:意思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停顿)
生1:活下来。
师:第二点呢?
生1:谋求发展。
师:一个人拥有了生命,还要努力去实现一个人的价值,还有呢?
生1:死亡教育。
师:什么是死亡教育呢?
(有生说 介绍死亡 死亡时怎么一回事)
师:死亡对于生存的意义,我们之前学过很多文章,都是向我们昭示死亡对于生存意义的,那些人在面临死亡与生存的抉择时,坚强的活下来,做出了超乎一般人的成就,他们——(停顿)
生(七嘴八舌):司马迁、左丘明、孙膑、仲尼、霍金、史铁生……
师:(放幻灯)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这是史铁生,还有一个人,你们第一个就说到了。
生:(齐说)司马迁。
师:(放幻灯)司马迁因为罪名罔加,被投入狱,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他每天都想着去死,但是他说:“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相对于死来说,什么才是真正勇敢的行为呢?
生:(齐答)活!
师:对,这就是死亡带给我们的意义。可是,现在你身边有一个和你一样大的朋友,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你们来劝解他不要轻生好不好?想一想,怎么劝解他?那好,我就是那个想轻生的你的朋友,想想,你们会怎么来劝解我?
(板书)我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现在要解决问题了,这是我们学过的议论文经典的——(停顿)
生:(齐答)三段论。
师:对,我希望这样的格式能运用到同学们的口头表达和作文中,现在就请先帮我分析一下我轻生的原因,以及帮我走出自己的心理阴影。
(生热烈讨论 有同学主动发言)
师:我现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生1:你恋爱了?
师:对,我早恋了,又失恋了,我不想活了。
生1:这没什么要紧啊!
师:可我非常痛苦!
生1:你的未来是那么美好!
师:是吗,我的未来是美好的吗,我一点信心都没有。
生1:你要鼓起勇气,选择死亡是对自己,对父母不负责任。
师:恩,这时候我的心不禁颤抖了,谢谢你,还请一位同学继续劝解我。
生2:你是因为早恋?
(生笑)
师:不仅仅是。
生2:还有来自学习的压力。
师:对啊!怎么办?!
生2:我觉得你不能轻言放弃,你现在还没有进入社会,还没有和更多的优秀的人接触,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需要你去体验和尝试。但是,这一切你都还没有去经历过,只是在自己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思想没有打开,才会一时想不通。你现在应该做的是走出自己给自己设的牢笼,往更远的方向看,其实生命是非常美好的。
(师生鼓掌)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劝解,我的心又动摇了不少,但是还需要一个朋友来劝解我,谁肯伸出你的双手?好,请这位同学来继续劝解我。
生3:其实人生很美好,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自我,体现在学习方面。现在你的学习不太如意,但是慢慢的通过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第二个方面是家庭,你要想到自己的父母,就不会轻易选择轻生;第三个方面就是以后的工作,因为未来是未知的,人生充满着激情,也充满着挑战;你还会有自己的子女,这是第四个方面,你的生命还可以得到延续。如果你现在能够克服这个困难,让自己勇敢的活下去的话,以后你也可以跟你的孩子说,让他感受到你的勇气!
师:好,非常好!
(师生鼓掌)
生3:最后还有一句话送给你。当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师:你是我的好朋友,你可不可以陪在我的身边,我们一起奋斗,共同努力?
生3:可以!、
师:非常感谢四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好。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一个个体的生命牵扯到各个方面:我们的家人,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前途,我们的未来。所以,虽然我们很渺小,但是我们却非常的重要。还记得开始上课时海明威说的那一句话吗:“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现在,请大家看到你的学案上面,有一首小诗,是英国诗人约翰写的,最后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诗。
(师生一起朗诵诗歌《丧钟为谁而鸣》)
师:好,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命,也更加尊重别人的生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附板书:
                       呼唤生命教育
                                张云飞
               虐待生命  情感荒漠 <—— 提出问题
                                        (开门见山)
               无所适从       内心<——生命教育
                                        分析问题
               生命教育           <—— 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呼唤生命教育》是粤教版(必修四)时评文单元文章。文章不难,高二的学生很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虐待生命这个现象的思考,在激发他们对生命价值的重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围绕这个教学重点,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的资料引起他们的思考,再加进冰心的《敬畏生命》和约翰·唐恩的《丧钟为谁而鸣》进行引导,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用他们自己写的作文开头作为导入,用他们平时学到的一些历史人物作为例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后,吴老师告诉我:“如果能让学生自己课前查找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思考相关问题,在上课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就会更清楚,思考就会更深入,跟老师的互动也就更热烈,这节课就会上得更有意义。”我欣然赞同。
 
点评
    该实录为教材文本学习后的第二课时,围绕着虐待生命这一现象进行思考,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具体过程中,有如下特点:问题质疑,引发思考;联系旧学,相互印证;插入材料,丰富理解。作为一名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有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原文阅读
《呼唤生命教育》说课稿
《呼唤生命教育》学案
《呼唤生命教育》练习题
《呼唤生命教育》ppt课件(27页)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5
《呼唤生命教育》ppt课件2
粤教版《呼唤生命教育》ppt课件2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4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3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2
《呼唤生命教育》ppt课件1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参考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