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恶乎往而不可》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4-10


《恶乎往而不可》教学设计

安徽省肥西中学:张轩 QQ:570229613

(本人原创教案,仅供同行交流,转载或引用请联系本人征得同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②)翻译有关语句和文段。

③鉴赏评价文中所用寓言故事。

2、过程与方法

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归纳文言知识。

②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评价文中的哲理意蕴。

③师生讨论,理解庄子散文寓言说理、夸张奇思奇想的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②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学习重点〗

①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②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

〖内容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

“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屈子是也;无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庄子是也。”(刘熙载《艺概》)

教师提示:屈原和庄子超越社会时的出发点和方向是不同的,陈子龙说,“庄子游天地之表,却诸侯之聘,自托于不鸣之禽,不材之木,此无意于当世者也”,而屈子则“自以宗臣受知遇,伤王之不明而国之削弱,悲伤郁陶,沉渊以没,斯甚不忘情者也。”(《谭子庄骚二学序》)同样是否定社会,庄子看到了根本性的问题在于社会价值体系的虚伪,从而离世;屈原寄情楚国,意欲改造现存社会而不得,唯有以死明志。刘熙载总结他们的人生:“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屈子是也;无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庄子是也。”(刘熙载《艺概》)相异的人生选择决定了相异的人生结局,并形成了其对比互补的人生境界。

同学们,当我们面临人生的困境时,读一读庄子,或许能从中领悟一些这位哲人关于生存的大智慧。

二、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

三、知识归纳

第1节:

吾与之友矣(名作动,做朋友,交朋友)

伟哉夫造物者(主谓倒装)

颐隐于齐(“脐”)

跰鲜而鉴于井(状语后置)

女恶之乎(“汝”)

亡,予何恶(“无”;宾语前置)

予因以求时夜(“伺”)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悬”)

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今异义;为动,为……而哭泣)

伟哉造化(主谓倒装)

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宾语前置)

东西南北,唯命之从(名作动,向东向西向南向北;宾语前置)

不翅于父母(“啻”)

彼近吾死而我不听(使动,使……接近)

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使动,使……辛劳;“逸”,使……安逸;使……休息)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形作动,善待;古今异义)

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古今异义,犯,承受;后应读为“人之形”;名作动,成了人)

恶乎往而不可哉(宾语前置)

第2节:

丈夫与之处者(古今异义)

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使动,使……饱满;使……惊骇)

知不出乎四域(“智”)

且而雌雄合乎前(古今异义,女人和男人)

是必有异乎人者也(状语后置)

无几何也(古今异义,多久)

不爪剪(宾语前置)

取妻者止于外(“娶”)

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智”;“窥”)

故不足以滑和(“汩”)

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隙”)

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今异义,代称君王之位;名作动,统治)

恐吾无其实(古今异义,实在的和绩)

轻用吾身而亡其国(使动,使……陷于危亡)

第二课时

四、哲意探究

1、题目解说

“恶乎往而不可也”语出《庄子·大宗师》,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可他却“成然寐,蘧然觉”,一片安宁。究其原因,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说,我子来现在完全把天地当作大炉子,把造化当作造诣极高的铁匠,到哪里去不可以呢。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庄子借子来之口,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告诉人们如何面对困境乃至绝境。

2、第1则中,子舆生病后相貌变得怎么样(用原文回答)?子舆对此态度如何?

明确:“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沴。”变得腰弯背弓,五脏比头都高,下巴藏到肚脐眼上,肩膀高过了头顶,弯曲的颈椎骨指向天空。

明确:“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世俗的哀乐不能惊扰他内心的平静。

3、子来生病将死,子来对此持怎样的态度?

明确:“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

4、第1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观点?

明确:第1则故事表明像子舆、子来这样的人虽然面临着某种困境,但一定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靠“道”,靠巨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人生的突围,不能被困境压倒。

5、多媒体显示郭象注解并解说。

自古或有能违父母之命者矣,未有能违阴阳之变而距昼夜之节者也。死生犹昼夜耳,未足为远也。时当死,亦非所禁,而横有不听之心,适足悍逆于理以速其死。其死之速,由于我悍,非死之罪也。彼,谓死耳;在生,故以死为彼。理常俱也。人耳人耳,唯愿为人也。亦犹金之踊跃,世皆知金之不祥,而不能任其自化。夫变化之道,靡所不遇,今一遇人形,岂故为哉?生非故为,时自生耳。务而有之,不亦妄乎!人皆知金之有系为不祥,故明己之无异于金,则所系之情可解,可解则无不可也。寤寐自若,不以死生累心。

6、哀骀它相貌丑陋骇天下,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想嫁给她?

明确:面对世人认为无可奈何的死与生、贫穷和富有、毁谤和赞誉、饥和渴、寒和暑等一切变化,他的内心不为所动,平和、快乐、通畅而不失于愉悦,充满盎然的生机。他高超的德行就在于养成了这种外在事物无法摇荡的内心的纯和。而正是由于他的德行大大超越了常人,人们都忘记了他形体的残缺和丑陋,感受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

教师补充:庄子在外形丑陋要命的哀骀它身上,注进了“才全而德不形”的理想境界,可谓和支离疏、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各篇,一脉相承,如出一辙。这里,庄子反复把形体的残缺和思想的超然捏合在一个整体里,目的无非在于表明他的齐物思想,以及精神第一、超然物外的逍遥观。

7、多媒体显示郭象注解并解说。

恶,丑也。明物不由权势而往。明非求食而往。明不以形美故往。非招而致之。不役思于分外。夫才全者与物无害,故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而为万物之林薮。未经月已觉其有远处。委之以国政。宠辱不足以惊其神。人辞亦辞。(第1段)

食乳也。夫生者以才德为类,死而才德去矣,故生者以失类而走也。故含德之厚,(者)(二)比于赤子,无往而不为之赤子也,则天下莫之害,斯得类而明己故也。情苟类焉,则虽形不与同而物无害心;情类苟亡,(虽)则〔虽〕(三)形同母子而不足以固其志矣。使形者,才德也。翣者,武所资也。战而死者无武也,翣将安施!所爱屦者,为足故耳。翣屦者以足武为本。全其形也。恐伤其形。采择嫔御及燕尔新昏,本以形好为意者也。故形之全也,犹(六)以降至尊之情,回贞女之操也。德全而物爱之,宜矣。(第2段)

其理固当,不可逃也。故人之生也,非误生也;生之所有,非妄有也。天地虽大,万物虽多,然吾之所遇适在于是,则虽天地神明,国家圣贤,绝力至知而弗能违也。故凡所不遇,弗能遇也,其所遇,弗能不遇也;〔凡〕(二)所不为,弗能为也,其所为,弗能不为也;故付之而自当矣。夫命行事变,不舍昼夜,推之不去,留之不停。故才全者,随所遇而任之。夫始非知之所规,而故非情之所留。是以知命之必行,事之必变者,岂于终规始,在新恋故哉?虽有至知而弗能规也。逝者之往,吾奈之何哉!苟知性命之固当,则虽死生穷达,千变万化,淡然自若而和理在身矣。灵府者,精神之宅也。夫至足者,不以忧患经神,若皮外而过去。苟使和性不滑,灵府闲豫,则虽涉乎至变,不失其兑然也。泯然常任之。群生之所赖也。顺四时而俱化。(第3、4段)

天下之平,莫盛于停水也。无情至平,故天下取正焉。事得以成,物得以和,谓之德也。无事不成,无物不和,此德之不形也。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第5、6段)

闻德充之风者,虽复哀公,犹欲遗形骸,忘贵贱也。(第7段)

五、特色点评

1、文中将哀骀它及病后的子舆的外貌描写得极为丑陋古怪,你如何理解《庄子》的这种夸张手法?

明确:一方面,庄子这样写哀骀它和子舆,实际上是把我们置于常人承受不了的绝境中。在此基础上,再来凸显一种超越这种绝境的巨大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庄子及其后学有自觉追求奇怪的审美方向,因为他们“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即认为天下深沉污浊,不能拿庄重的语言跟他们交谈。闻一多认为,从艺术上说,《庄子》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荒诞丑恶的趣味”。

2、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

明确:(1)寓言中蕴哲思。本文依然是采用寓言故事说理。从子舆病后的“奇状”,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

(2)夸张手法的运用。不论是写子舆病的怪状,还是写哀骀它的丑相,作者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在大胆的夸张中更让人体会到像他们这样的人心内的巨大的精神魅力,即“道”的作用。

六、延伸讨论

1、我们班有没有同学为自己的相貌生得不如意而难过?

讨论后明确:我没有发现我们班有谁生得丑。即使是丑,丑也不是你的错。即使是丑,也可以整容,但整容要有思想准备,有的人是越整容越丑。丑除了整容外,还有一个补救的措施: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其实对待丑,最好的方法还是学习第1则中子舆和第2则中哀骀它的处世态度。

2、等到你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如果有一个非常丑的人很中意你,你会不会选择他(她)?

师生讨论,教师可以讲钟无盐的故事。

钟无盐复姓钟离名春,无盐人,世称钟无盐。

钟无盐是历史上著名的丑妇,生得高额深眼,长腰粗腿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由于貌丑,到四十岁还没出嫁。但钟无盐武术高强,天生聪慧,才智过人,是位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虽然齐宣王喜欢饮酒作乐,好色无能,但他对钟无盐的奇才高艺佩服得五体投地,便立她为皇后。在她的辅佐下,齐宣王从此罢宴乐,除佞臣,强兵马,强国库,使齐国强盛一时。

春秋战国时代,兼并侵扰,此起彼落,用现在话说是“竞争激烈”,各国的“民本思想”就都十分盛行,一个黎民百姓,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求见国君,陈述自己的愿望,对国家施政方针提出建议。有一天,无盐也鼓足勇气,前往临淄求见齐宣王。

无盐见到齐宣王,大言不惭地说:“倾慕大王美德,愿执箕帚,听从差遣!”

齐宣王后宫国色天香的佳丽比比皆是,更不缺执役人等,听了无盐的话,看着眼前这个丑陋的女人,竟然异想天开,不自量力,禁不住哈哈大笑。

不料无盐却镇静自若,一本正经地连说:“危险啊!危险啊!”

齐宣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你说危险,那是什么啊?愿闻其详。”

于是无盐慢条斯理,侃侃道来:“秦楚环伺齐国,虎视眈眈,而齐国内政不修,忠奸不辨,太子不立,众子不教,齐王你专务嬉戏,声色犬马,这是第一件可忧虑的事情;兴筑渐台,高耸入云,饰以彩缎丝绢,缀以黄金珠王,玩物丧志,利令智昏,这是第二件可忧虑的事情;贤良逃匿山林,诌谀环伺左右,谏者不得通入,谠论难得听闻,这是第三件可忧虑的事情;花天酒地,夜以继日,女乐绯优,充斥宫掖,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这是第四件可忧虑的事情。危机四伏,已是危险之至!”

齐宣王首先还是要听不听,渐渐地目瞪口呆,无盐说完之后良久才虔敬地说道:“得聆教言,犹如暮鼓晨钟,如果我今后还有一点点进步,皆君所赐。”

刹那之间,齐宣王一惊而悟,即刻下令拆除渐台,罢去女乐,斥退谄佞,摒弃浮华,然后励精图治,从此齐国国势蒸蒸日上。无盐也成了齐宣王的王后。

无盐虽然外貌丑陋,却能在进德修业上补救,学识上的修养,事理上的观察,以及道德勇气的培养,日积月累,都有了丰厚的基础,因此在第一次见面的交谈中就能一针见血地切中时弊,畅所欲言,震撼着齐宣王的心弦。

2、传说中诸葛亮的妻子也是一个丑妇。史书上说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传说却说是这个丑妇发明的。“窜梁鸿于海曲”中的在贤“梁鸿”就曾娶一个丑妇为妻;还有就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雷霆之后必有暴雨”)

六、课堂小结

本课所选两则选文,庄子就是想通过寓言故事,借助奇特的想像,来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包括病痛,包括死亡,包括长相丑陋……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养,自解倒悬之苦,突出重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其安时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固然折射着灵魂的随遇而安,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在危难丛集的人世间,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他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

〖板书设计〗

子舆生病:哀乐不能入

恶乎往而不可    子来将死:唯命之从                   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哀骀它恶骇天下:才全而德不形

 

 

 

 

 

 

〖补充〗干将莫邪的故事:

第一种版本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得被吴王杀死。干将依旧叹气,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却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

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像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

六百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丰城县令雷焕在修筑城墙的时候,从地下掘出一个石匣,里面有一把剑,上面赫然刻着“干将”二字,雷焕欣喜异常,将这把传诵已久的名剑带在身边。有一天,雷焕从延平津湖边路过,腰中佩剑突然从鞘中跳出跃进水里,正在雷焕惊愕之际,水面翻涌,跃出黑白双龙,双龙向雷焕频频点头意在致谢,然后,两条龙脖颈亲热地纠缠厮磨,双双潜入水底不见了。在丰城县世代生活的百姓们,发现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泪张望据说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龙突然不见了。而在第二天,县城里却搬来了一对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个出色的铁匠,技艺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锻打挣不了几个钱的普通农具却拒绝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干活的时候,他的小妻子总在旁边为他扇扇子,擦汗水。

第二种版本

干将是楚国最有名的铁匠,他打造的剑锋利无比。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干将为他铸宝剑。

干将花了三年工夫,终于铸炼出一对宝剑。这是他一生中铸得最好的剑。可是干将明白楚王的脾气,要是他得到了世上罕见的宝剑,一定会把铸剑的人杀掉,免得将来再铸出更好的剑来。

这时,干将的妻子莫邪快生孩子了,这使干将更加愁眉苦脸。到京城交剑的日子到了,干将对莫邪说:“我这一去肯定回不来了。我留下了一把剑,埋在南山上的大松树底下。等孩子长大了,让他替我报仇。”

干将带着宝剑去见楚王,楚王一得到宝剑,二话不说,立刻命令士兵杀死了干将。“哈哈,这下天下没有比我更好的宝剑了!”楚王得意极了。

干将死后不久,莫邪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眉间尺。莫邪记住丈夫的遗言,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带大。

十多年以后,眉间尺长成了一个小伙子,莫邪把他爸爸的不幸全部告诉了他。眉间尺流下了热泪:“啊,可怜的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杀死楚王,为爸爸报仇!”他跑到南山上,把埋在大松树下的宝剑挖了出来,日日夜夜练剑。

就在眉间尺加紧练剑的时候,楚王接连几天做了同一个梦,他梦见有一个愤怒的少年提着宝剑朝他冲过来,说要为干将报仇。楚王吓得直冒冷汗,他忙派大臣们去打听,才知道干将果然有个儿子,正准备进城刺杀他。

楚王害怕极了,一边派人去抓眉间尺,一边命令士兵守紧城门,防止眉间尺混进城来。

眉间尺只好带着宝剑逃进了大山。没法为爸爸报仇,眉间尺伤心极了。一天,眉间尺在树林里遇见一位壮士。壮士非常同情眉间尺的遭遇,决定帮他一起报仇:“我能为你报酬,不过,你得把你的头和你的宝剑借给我,我带着你的头去请赏,趁机杀死楚王。”眉间尺一听这话,立刻跪下给壮士磕头:“只要你能为我父子报仇雪恨,我什么都愿给你。”眉间尺说完,提起宝剑把头割了下来。壮士拾起了头和剑,伤心地说:“放心吧,我一定要杀死楚王。”

壮士来到王宫拜见楚王。楚王见这头和剑跟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高兴极了,要赏壮士。壮士说:“大王,要是你把眉间尺的头放在锅里煮烂,他的鬼混就不会来伤害你了。”

楚王赶紧叫人架起大锅,用大火煮头。谁知煮了三天三夜,眉间尺的头还是没有烂掉。壮士对楚王说:“大王,要是您亲自去看一看,眉间尺的头就能煮烂了。”

楚王也觉得奇怪,就亲自走到大锅边,伸长脑袋朝里看。壮士趁机拔出那把宝剑,用力一挥,把楚王的头砍落在大锅里。卫兵们大吃一惊,过来抓他。壮士手起剑落,又把自己的头砍落锅里。

人死剑在,干将造的一对宝剑留了下来。人们把其中一把叫做干将,另一把叫做莫邪。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恶乎往而不可》ppt课件(25页)
《恶乎往而不可》导学案3
《恶乎往而不可》导学案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4
《恶乎往而不可》练习题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3
《恶乎往而不可》ppt课件4
《恶乎往而不可》ppt课件3
《恶乎往而不可》ppt课件2
《恶乎往而不可》学案
《恶乎往而不可》ppt课件1
《庄子》选读之《恶乎往而不可》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