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浙江省 >>
浙江省义乌树人中学201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2-24


浙江省义乌树人中学201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包庇    复辟   裨将    刚愎自用       B.膝盖   蹊跷    栖息   休戚相关
C.呜咽    摇曳  拜谒     笑靥如花       D. 占卜   破绽    颤栗   明修栈道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此联表明了曾国藩破斧沉舟的坚决态度,不流于俗的雄心壮志:只有做圣贤一条路可走,否则便堕落为禽兽!
B.中心医院心理咨询室的田主任认为,通过心理渲泄得到情绪缓解,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殴打”产生的心理平衡,而是缘于在这过程中因运动带来的快感。
C.林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赢得一派叫好,这个“偷”字是点睛之笔。这句诗里咀嚼不出一点蝇营狗苟的负面心理,反显出白海棠的洁白无暇的襟抱。
D.说来也怪,自半年前两国做势剑拔弩张开始不久,这个神秘的女巫医就在武林中声名鹊起了。这个人的名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却无一人得见她的真面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出口企业一定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出口欧美这一条路,而应试图打开国内市场。
B.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钉是钉,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
C. 今年初,由众多明星主演的长篇历史剧《江山风雨情》,以“全国之最”的强大阵容出击荧屏,谁知播出后却惨遭收视滑铁卢。
D.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8月5日,上海倒塌大楼“莲花河畔”业主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上海市抢险指挥部在没有任何公告的情况下,下令建工集团进入倒楼现场进行清理。
 B.此次主帅选拔是按照中国足协各级国家队教练员竞聘工作,经过报名和公开竞聘,在专家组讨论提出候选人名单的基础上进行的。
C.成人歌曲音调较高、音域较宽,经常唱这样歌曲的孩子,会对音带造成严重损伤。此外,迎风唱歌或唱歌后喝冷饮,都会损伤声带。
D.世卫组织全球预警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病毒人际间传播仍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但随着其他地区确诊病例不断增多,把警告级别提升至6级的可能性不能不排除。
5.先剔除一个与段意关系不够密切的句子,再把剩余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只填序号)
①特别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果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不加制约,就会使一些意志溥弱者滥用手中的权力。
②只有强化对权力的制约,才能防止权力腐败,保证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
③权力制约,就是权力所有者运用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
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对其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情况
进行监督。
⑤由于权力是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的力量,具有强制和不对等性,当其不受限制地被运用时,必然出现无限扩张的异化倾向。
⑥制约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有规则的、透明的、双向的约束方式。
6. 下面是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关于教育问题说的一段话,请提取主要信息,用一句话来概括。(不超过18个字)(4分)
杨福家说:“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怎么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去问问题,懂得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7.读下面的漫画《树:这并不是胜利!》,完成下面的两道小题。(共5分)
 
(1)用不超过60字的文字,简要介绍漫画内容。(3分)
 
(2)结合漫画的标题,用一句话谈谈你读漫画后的感受或启示,不超过20字(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如果被问及是否想有更多的时间睡眠,多数人会持肯定的回答。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睡眠不足呢?显然期盼更多小睡的愿望,容易让人得出下述结论:人们似乎普遍患上了慢性睡眠剥夺症。更令人担忧的是近来有专家声称:睡眠不足会引起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相关障碍。
早在1894年,《英国医学期刊》就登载过一篇社论,提醒世人警惕现代生活的“仓促与骚动”正在诱发失眠症这一流行病。虽然在当时,这一点并不确切。事实上,大部分成年人的睡眠是充足的,我们的集体性睡眠债务(如果它确实存在的话)近年来也没有趋于恶化。更何况,声称睡眠剥夺正在造成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断言也已不攻自破。据有关专家判断,绝大部分人的睡眠是十分充足的。这并非说睡眠剥夺不存在,但从总体上而言,我们在这方面的状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乐观。
过去40年里,对公众的实际睡眠状况有过几次大规模研究,其结果始终证明:健康的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是7到7个半小时。对当今风行的睡眠债务说的更多支持,据称是源自于实验室里运用非常敏感的睡意测试方法所进行的试验。例如在多重睡眠潜伏期试验中,将参与者送入一个光线暗淡的安静卧室,叮嘱其“务必精神放松,闭上眼睛,竭力试图睡去”。这些试验声称揭示了总人口中呈高水平的睡眠潜力,但由于它们是在轻松自如的条件下进行的,自然更能满足平素多半不为人觉察的睡意。
另一类动辄被拿来炫示慢性睡眠剥夺的证据是:我们在假日和周末的睡眠时间一般较长,每每可达9到10个小时。对此,专家常会这样假设: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清偿一星期来所累积的睡眠债务。我们的确很容易睡得超出平素的日常标准,例如星期六早晨睡懒觉,星期日下午又打盹。然而,仅仅从此类习性中不一定能推导出结论,仿佛我们真的需要额外睡眠似的。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睡过头,放纵一下身心呢?有时候我们吃喝过量,远远超出生理上的需要,毕竟只是出于热情好客。为什么对睡眠就不能作如是观呢?
一旦被喂养过饱、关入笼内或者感觉厌烦,大部分哺乳动物就会睡得比平时更长久。生有三指的树懒,可谓是一个佳例。树懒呆在动物园里一天要睡大约16个小时,而在天然野生的状态下,则睡眠时间不到10个小时。德国普朗克鸟类研究所的尼尔斯·拉滕博格及其同事,最近将微型脑电图(EEG)记录仪系在巴拿马树懒的头部,首次对自由放养的野生动物进行试验,由此印证了这一事实。为什么它的睡眠习性会有
这种差异呢?最可信的解释是:树懒被关入笼内完全睡过头了。这种现象也见之于家畜。无论圈栏里的羊、关入厩内的马还是谷仓中的牛,睡眠时间都要比置身于开阔的野外长得多;与野猫相比,宠物猫睡起来也是漫无边际的。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8.对第二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睡眠剥夺不会造成肥胖症和糖尿病。      B.绝大部分人的睡眠是十分充足的。
C.不存在所谓的睡眠剥夺。                D.不存在所谓的集体性睡眠债务。
9.从全文看,文章末段想证明的是(  
A.大部分哺乳动物被喂养过饱、关入笼内或感到厌烦会比平时睡得更长久。
B.树懒在动物园里睡得时间较长,在天然野生状态下睡得较短。
C.大部分哺乳动物的失眠习性是有差异的。
D.人会由于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睡眠时间的长短。
10.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希望更多小睡的愿望,并不意味人们普遍患上慢性睡眠剥夺症。
B.实验室里的睡意测试方法所进行的试验的结果,放大了人的睡眠需要。
C.假日或周末睡眠较长并不是生理需要,只是身心放纵。
D.传播全社会患上慢性睡眠剥夺症,只会造成对安眠药的更大需求。
11.根据文章材料,归纳作者对睡眠的看法。(3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爬上墙头的猫
清晨,谁会去在意一只爬上墙头的猫?它本应该在灶边睡觉,守着初燃的灶火,听着火焰欢笑的噼叭声,在早餐的淡淡香气里沉醉。可是这个早晨,它却弓起身体,悄悄地溜到院子里。
猫儿攀着藤蔓爬上高高的石墙,踮起脚翘起尾巴,在窄窄的墙头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惬意地伏下来,遥望。
没有人去关心一只猫的真实念头,人们总是喜欢以纯粹的生存活动来看待身边的动物。好在猫儿并不介意这些,毕竟人是语言与文字的绝对拥有者,他们一直自以为万物的主宰。
猫在人的世界里生活,猫在猫的世界里思索。
人垒起石墙挡住风、阳光和窥探的视线;猫爬上墙头,寻找最早抵达的温暖,张望更远处的风景。
灰色的枯藤死乞白赖地紧贴着墙体。失去了水分与生命,它们已无法攀爬到猫儿的高度。却依旧打算坚持这样姿势,直到雪花纷落的冬天。清晨的湿露沿着藤的轨迹交错散落,  
在初生阳光下升起的透明水汽钻进猫儿的鼻孔。它满意地打了个喷嚏。
初秋的早晨,空气微凉,阳光照在脊背上,尚且感觉不到更多的暖意。猫儿微微眯起眼,看着一个农妇走上田间的小路,渐渐远离。她的脚步匆忙而沉重,猫儿倾听着,不屑地翘了翘胡子。这样的脚步声对于田鼠们是再清晰不过的警报,那些在秋天里肥硕起来的家伙们,会警惕地避开农人,钻进更深的洞穴。
对于这样的事情,猫儿不会做出任何评论,甚至懒得“喵”一声。对于同伴的错误,不要轻易开口——--如果那错误不会影响到自己。聪明人们都会这样做,聪明的猫儿亦同。田鼠对于猫儿的诱惑,远不如灶台下那只破碗里泡了鱼汤的剩饭,它们在猫儿的概念中是另一种生物,与食物已毫不相干。
猫儿或许已经意识不到,它与凶猛的虎豹一同划归为猫科,它的祖先曾经生活在野外,以勇猛、机敏、血腥的捕杀为生。即便它了解这一切,对它又能有什么影响?除非失了主人的庇护,它才会投身于野猫的队伍,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找回自己凶猛的本性。
作为一只养尊处优的家猫,且足够智慧,就应该思索一些更重要的哲学问题。
哲学的猫儿目光不会只停留于近处,它不会像墙上的那只大大的葫芦般一声不吭地等着更热烈的秋阳晒透它的内部,一直晒成空空的壳。
朝霞在树枝间碎裂,红色的光落在枯草上,闪动着铁锈的色彩。浅浅的溪水如透明的小蛇,快乐地从树林边蜿蜒而过。厚厚的落叶一层层腐烂,贴近泥土,努力地化作泥土的一部分。叶子稀疏的树木把根扎得更深,吸吮着大地深处的养份。
仍有开放着的野花争相在秋色的舞台里显示着最后的艳色。鸟鸣声在林间回转,风在山间飘来荡去,为秋天的色彩划分层次。
无论植物、虫豸、鸟类还是其它什么动物,一切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毫不关心,这样的生存是否成为某一类被关注中的风景。
猫儿眼中的世界永远不会空寂。趴在墙上的猫儿仰起头,目送着铅色的云在阳光下慢慢变淡,结伴游走,去往更加蔚蓝的天际。
秋天的早晨雾一般微缩在一双琥珀色的眼睛里,在那清澈的目光深处,隐藏着一个奇特的世界,与人们所见的世界相似,与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不同
1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4分)
(1)猫在人的世界里生活,猫在猫的世界里思索:                                 
(2)石墙:                                                                 
13.猫儿对田鼠是什么样的态度?这说明了什么?(3分)
:                                                                     
                                                                          
14.文中描写的景物呈现出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4分)
:                                                                     
                                                                             
15.文中不少所见所为是从“猫”的角度而来的,从这个视点来写有什么好处?(3分)
:                                                                     
                                                                       
16.结合全文,说说“与人们所见的世界相似,与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不同”的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6分)
: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
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以贯之                                贯:贯通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顾:考虑
C.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遣返
D.斫山固侠者流                            固:本来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在颜渊为叹圣            ②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B.①一日以千金与先生        ②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而排之          ②而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其齿颊            ②其余评论尚多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3分)(   )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2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3分)
译:                                                                                                   
②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3分)
译: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________”对“春山”,“________”对“鸟”“自落”对“________”,极其工整。(每空0.5分,共2分)
23.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                                                                        
                                                                            
                                                                            
(三)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予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⑦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元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④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4.(1)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名言,来概括“忠”、“恕”的内涵。(1分)
忠:                                                        
恕:                                                        
   (2)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3分)
:                                                                       
                                                                                   
25.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   __,____     __,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3)寄蜉蝣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5)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 仰之弥高,                             ,忽焉在后。(《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假如你是一只正在练飞的雏鹰,不要因害怕风雨的伤害而不敢飞翔;假如你是一即将破土的幼苗,不要因畏惧坚石的阻碍而放弃成长;假如你是一枚洁如冰清的美玉,不要因忧虑外在的瑕疵而黯淡光芒……人生所要面对的许许多多,都在帮助着我们义无反顾地走向梦想。                                  
请全面理解这段文字的内涵,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浙江省义务树人中学201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 (A 裨pí将  B膝xī盖 D占zhān卜)
2.D( A.破斧(釜)沉舟,B渲(宣)泄,C.洁白无暇(瑕)。)
3.C( A.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了非常纯熟的地步。 B.钉是钉,卯是卯:喻做事认真,常用于褒义。 C. 滑铁卢一战,不仅彻底结束了拿破仑·波拿巴的军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也使这一大片堆满了六万多具将士尸骨的土地永远载入史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凭吊的古战场,“滑铁卢”这三个字也从此成为“失败”的代名词而流传下来,并在全世界广泛使用。 D.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褒贬失当。)
4.A.(B.成分残缺,当为“按照……竞聘工作程序”;C.语序不当,当为“孩子经常唱这样的歌曲”;D.不合逻辑,当为“不能排除”。)
5.(3分)⑥③⑤①②(本题考查语言的衔接连贯。通读六句话,文段围绕权力制约的重要性展开论证,尚未涉及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问题,所以④句应剔除。其余各句按照句间逻辑关系排列。)
6.让人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人学会”1分:“提出问题”1分;“解决问题”1分,“思考问题”可不作要求)
7.(1)示例:漫画的主体部分,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光秃秃的“食指”和“中指”成“V”形。
(2)示例:这不是表示胜利,而是对人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能说出漫画的含义,且能结合标题去说,意思相近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8.B “断言”不攻自破是因为大部分人的睡眠充足。(A没有普遍造成肥胖症和糖尿病是因为不存在社会性的睡眠剥夺。C个别情况还是有的,文中有表述。D文章没有否定它的存在,只是表示怀疑。)
9.D 文章是在谈论人的睡眠,末段材料是用来说明人的睡眠情况。(ABC的解说都只是着眼于本段,而非全文。)
10.D 无中生有。(A见第四段,文章说小睡习性不一定能推导出人们患有慢性睡眠剥夺的
论。B见第三段末尾,因为实验是在轻松自如的条件下进行,更多的满足了人的睡眠需要。C希望更多小睡只是出于放纵身心。)
11. 大部分人的睡眠是十分充足的,偶尔延长睡眠是出于身心的放松(有能力自然调节睡眠时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12.(1)猫只是被人看做是动物,似乎被人主宰;其实猫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有自己的思想。(2分)
(2)既指石砌而成的具体的墙,也指人们与自然隔离、不与自然平等的无形的观念。(2分)
13.猫儿对原本是自己食物的田鼠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没有了捕捉的欲望。(1分)这说明猫儿在人类的干预下,已经丧失了勇猛、机敏、血腥的本性。(2分)
14.特征:(1)都是有灵性的、有坚持的生命。(2)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如枯藤,尽管失去了水分与生命,呈现灰色,却依然死乞白赖地紧贴着墙体,依旧打算坚持这种向上的姿势。(写出特征3分,例举1分)
15.打破了人的传统思维方法,从动物的视角形象地表现了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有自己的生命特色,有自己的思想,告诉人们不要以世界的主宰自居,拓宽了审视问题的视野,深化文章的主旨。(3分)
16.含义:世界万物所见之物客观存在,所居环境大同小异;但是每一物种的生存方式是不同的,思考是不同的。体会略。(含义2分,体会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喜欢饮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声音洪亮,环顾四周时神采卓异,所有经史子集.笺疏训诂,和那些佛家.道家两教的经典及阐释经典的杂书,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中心贯通始终,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千金给先生,说:“先生拿这些钱去放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先生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就对斫山说:“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添您守财奴的恶名罢了,我已经替您花掉了。”王斫山笑了笑没有计较。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起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思,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在颜渊来说是惊叹圣人孔子,在孔子来说是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他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至今流传世上的著作,只有评点《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的几种刊刻版本。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的人,像长洲毛宗岗.徐增,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是最出名的,到现在求学的人还称赞他们。
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别开生面。唉!多么优秀的人啊!虽然遭遇惨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我路过吴门,去寻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悼念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17.(3分)*C.【遣:在这里是使用,花费的意思】
18.(3分)*A.【都是动词,是。B介词,拿/介词,按照。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
19.(3分)*B.【这是“座下缁白四众”的感受,不是金圣叹的行为】
20.(3分)*C.【A原文并没有“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的意思;B王斫山是将钱借他经营;D原文是“无人知道先生的住处”】
21 ①(3分)喜欢喝酒,善于品评文章,所发的议论都是前人所不曾说过的。“衡”.“所未发”各1分,句意1分。②(3分)由明入清以后,(先生)断绝了仕进的念头,改名为人瑞,字圣叹,除了与朋友亲人谈笑外,就是独自端坐在贯华堂中,致力读书著述。“绝”.“为务”各1分,句意1分。】
21.(1)如果被敌人打败,头都被杀掉了,还有什么财物!
(2)虎豹都吓得腿发抖,掉入水中溺死的士兵上万,河水因此不能流动。
[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1)“为所”被动格式1分,“首领”1分,“何财物之有”宾语前置句1分。(2)“股战”1分,“士卒赴水溺死者”定语后置1分,“为”1分。]
(二)答:(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4.(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错一处即不得分)
   (2)答案要点: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为前提,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3分,如与上述观点不同,能自圆其说,酌情给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4.(6分) (只选3小题,一个空格1分)
(1)到黄昏,点点滴滴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浙江卷作文题目及教师下水作文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三5月联合语文测试卷
2022届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衢州市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2021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卷之讨论
2022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5月高考适应性测语文题
2022年浙江省高三下学期五校联考语文试题试卷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2022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年4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22年浙江省衢丽湖三地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2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3月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十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月考暨首考模拟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月语文试题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卷之讨论 (火爆)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统测语文试题
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11月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浙江省湖丽衢三地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2022届高考语文模拟卷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三9月基础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2021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秋季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语文试题
202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