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唐山大地震》教案2
作者:   上传者:liweiyan  日期:09-09-08


《唐山大地震》教案 
锦州市凌海三高中  李学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慰藉死难者的同时,也让新生一代了解那场灾难,了解我们伟大的民族是如何战胜苦难、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
    2、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1、本文是如何体现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的?
    2、地震留给人们的启示和教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联系背景)
    日历翻开到7月28日,时钟倒转回了31年前,历史凝固在凌晨3时42分56秒,一场人类史上堪为最惨烈的地震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短短的十几秒,房屋倒塌,烟囱折断,公路开裂,铁路弯形,地面喷水冒砂,正在酣睡中的人们来不及反应就被埋在了瓦砾之下,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被夷为一片废墟。242419人丧生,36万多人受重伤,70万多人受轻伤,158886户家庭解体,7821个妻子失去了丈夫,8047个丈夫失去了妻子,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3675位孤寡老人,4204个孤儿……这就是唐山大地震。
    二、感受地震的惨烈情景
    多媒体播放几张有关唐山大地震的照片。
    三、自主探究
    以组为单位,研究几个问题:
    1、 在唐山大地震中广大军民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不可胜数,课文为什么节选了犯人、盲人等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救灾中的表现?
    指导:报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种类:典型人物报告文学、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和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本文属于重大事件报告文学。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强调交待事件的全过程及其重点,涉及社会生活面比较广泛。它通过事件本身及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来体现主题思想,事件贯穿全文,而人物刻划则服从于事件展示。写到的人物往往很多,对多个人物进行简略的粗线条的描写。往往要写出不同人物共同的精神特点。写作时一般都采用特写镜头式的描写方法,也就是在交待事件和揭示问题的过程中,把镜头对准一个又一个的人,寥寥数笔,白描勾勒。当然,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和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常常用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犯人、盲人等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救灾中的表现尚且如此,其他人自不必说了。
    2、 “大户”是怎样形成的,又因何而解体?
    指导:“大户”是在灾后自觉形成的,又因“当人们从废墟上扒回了自己家私有的财产,那私有财产在他们各自的‘铺位’前越堆越高的时候,那种休戚与共的感情上的维系开始解体了。充满生命活力的是顽强的‘私有’观念”而解体了。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报告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具体表现为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当时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时期,提倡公有制观念,反对私有制观念。尽管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却正体现了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灵魂的特点。
    3、 哪些地方运用了白描手法?哪些地方运用了叙述中抒情的手法?
    指导:(1)报告文学反映和推动现实的功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读者阅读的目的是扩大认识。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对读者产生的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是重视虚构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这是报告文学经常产生轰动效应,社会作用比较直捷的根源。因此报告文学在表达方式上最必不可少的手法为白描手法,即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例如:“铁门伏卧在灰土中,岗楼碎成一堆乱石”,寥寥几笔,灾难的破坏力可想而知;“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走在被晒得滚烫的路上”,短短几句,盲人的执著与艰辛刻画得淋漓尽致。
    (2)融情于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避免了直接的议论,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叙述之中,渗透到了素材的选择之中。例如:“整整一天啊,这支刺刀下的救险队伍,没有一刻停歇。囚犯们无言地苦干着……”等,能在读者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
    四、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研究两个问题
    1、地震给们们留下的极为深刻的启示和教训有哪些?
    (震前预报、建筑物的防震设施、地震的应急准备、正确对待外援)
    2、怎样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指导:21世纪的人类对于战争带来的惨剧怀有深刻的记忆和高度的警觉,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纪念日,缅怀战争的死者,祈祷人类的和平。相形之下,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高度警觉和理性的整体防御,还刚刚开始。我们应该重视能源、环保、防震搞灾等自然问题。
    五、小结
    大作家雨果曾说过:“回忆是力量之源”,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回望31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凭吊死难者的同时,也让新生一代的你们了解那场灾难,了解我们伟大的民族是如何战胜苦难、创造们人间奇迹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唐山大地震》教学资料汇编
《唐山大地震》练习题
《唐山大地震》同步练习
《唐山大地震》ppt课件2
《唐山大地震》mp3音频朗读
《唐山大地震》ppt课件1
《唐山大地震》相关图片素材
《唐山大地震》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