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 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继续培养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只作表面文章不能解决问题的道理,培养理解寓意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疏通文字、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借助圈画、品读等方法,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教学过程:
1、导入
询问带有动物故事的成语,组织学生交流,引起他们对“虎”字成语的兴趣,引导学生说出一定的寓意。
2、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晚号犁眉公。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终年65岁,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旧属处州府青田县),明代政治家、诗文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字伯温,明国开国功臣。故时人称他为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为刘诚意。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
3、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俟sì 牖yǒu 踣bó 掎jǐ 衢qú 豕shǐ 攫jué 噬shì
4、散读课文,讨论翻译课文;
5、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6、在概括每一节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1)楚人是如何降服狐的?他是怎么做的?
(2)楚人降服豕后是怎么想的?
(3)导致楚人悲惨的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有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楚人是个怎样的人?
7、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理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不看客观形势的变化,而机械移植、盲目照搬,就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四、作业布置:
1、抄写句子,并翻译;
2、整理文章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