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下(初一下) >>单元练习 >>
河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练习题
作者:   上传者:%u4f1a%u5458%u6ce8  日期:09-02-19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汩汩细流(  ) 瞻仰(  ) 上溯(  ) 逾越(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2分)

⑴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取义成仁:

⑵冯兰池还是坚持要砸钟,嘴上喷着白沫,说出很多节外生枝的话。

节外生枝:

3.填写:(4分)

⑴《黄河颂》选自 ,作者 。《梅岭三章》作者 。

⑵《护钟》选自   ,作者 。

⑶《出师表》作者 是     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⑷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4.说说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2分)

⑴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烽烟: )

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

⑶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恢弘: )

⑷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激: )

5.译句:(3分)

⑴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中谏之路也。

⑵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2分)

①成语: ,人物及故事: 。

②成语: ,人物及故事: 。

7.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强:加强  勉强  倔强  强制

B、差:差遣  差役  出差  钦差

C、恶:恶习  恶毒  恶心  厌恶

D、参:参观  参军  参与  参差

第二部分:

(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8、哪组句子中指定词语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1分)

A、遗: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刑: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这个杀人犯被判处死刑

C、异:使内外异法也  他的父母离异了

D、志:恢弘志士之气  志同道合

9、这两段文字中有两个词语也成为常用的成语,它们是      和      。(2分)

10、“使内外异法”中,“内”指     ,“外”指     ;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     和     。(各填两个字)(2分)

11、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2分)

12、译句:(2分)

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⑵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二)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理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甲)。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

⑴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⑵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永远怀念和敬仰。⑶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⑷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13、文中(甲)处恰当的词语是(  )(1分)

A、中心  B、主旨  C、精神  D、主题

14、第一段文字对石碑的说明,先 ,后 ;先 ,后 ;先 ,后 。按 顺序说明,条理清晰。(2分)

15、第二段文字的句序已被打乱,正确语序应是 。(2分)

16、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段意。(2分)

17、第二段文字说明事物的特征是(  )(1分)

A、先烈们的精神万古长存。

B、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C、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造型,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D、整个纪念碑经过多种装饰。

18、选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和 。(1分)

19、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

⑴永垂不朽 (  ) A、倒挂 B、流传下去 C、将近 D、存在

⑵起草 (  ) A、草率 B、书写 C、书法 D、草稿

20、文中所说的纪念碑的造型“有民族风格”指的是 ,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又指的是 。(2分)

(三)

一双黑布鞋

夕阳在枪声中跌落,暮色渐渐浓酽起来。红军中有许多人负了伤,他们被白匪兵包围了。

侦察员回来了。胸口一个弹孔,身后一条血路,乌黑地延伸在惨白的月色里。他是爬着回来的。他就躺在那块冰冷的岩石上,已是弥留之际,然而眼睛终是不闭。“放心去吧!你娘的后事有我……”他的堂弟涕泣着说。没有反应,那眼睛还睁着。有很多人安慰他,然而,他茫然暗淡的眼睛却顽固地睁着,睁着……

“是入党问题吗?”指导员低声问连长。连长铁青着脸,摇摇头。他默默地蹲下去,脱掉了套在侦察员脚上的那双黑布鞋。眼睛闭上了。尽管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是那颗年轻的痛苦的心显然是安息了,战士们比血更宝贵的眼泪流下来了。是的,这是全连惟一的一双鞋,只有执行最特殊任务的人才有资格穿。

拂晓的时候,枪声和火花中,机枪手大个子穿着这双鞋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全连冲出去。然而,机枪手牺牲了,他僵僵地斜倚在岩石上,手里却捧着那双染满鲜血的黑布鞋,似在痴痴地等候……

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布鞋的脚印延伸着,雪山,草地,延安,北京……

21、这段文字运用了     人称的写法,其中主要人物是 、 。(2分)

22、这段文字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组织材料。(2分)

23、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成功地描写了弥留之际的红军战士的眼睛,红军战士的眼睛为什么“顽固地睁着”?(2分)

24.这段文字运用了     、     、     、     的描写方法。(2分)

25.这段文字末尾一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2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2分)

27.这篇小说对人物刻画很形象,请你也写一段文字来表现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2分)

(四)

⑴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草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那么紧。人       ,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⑵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⑶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⑷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的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⑸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⑹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⑺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们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12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⑻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八路?”“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⑼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起沙着嗓子喊:“没有!”

⑽敌人杀死了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⑾“没有!”“没有!”

⑿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28.在第一自然段空格处补充上喻体,那一项更恰当(  )(1分)

A.好象生活在水里的鱼  B.好象生长在苇上的虫儿

C.好象飘荡在水上的船儿  D.好象寄生在苇里的鸟儿

29.第二自然段作者详细列举了各种苇的不同用途,是为了具体说明第一段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  )(1分)

A.水养活了苇草  B.人们依靠苇生活

C.这里到处是苇  D.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

30.下面对第⑷段划线句子深刻含义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项(  )(2分)

A.它充满了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是抵抗日寇侵略的象征。

B.苇不单纯是好看,它还有各种用途,养活了生活在冀中的勤劳朴实的人民。

C.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

D.它之所以成为名胜,是因为它体现了冀中人民的坚韧不拔、不可征服的民族的精神,因而显得壮美。

31.第⑸段加点的“血液”一词在此有特定含义(  )(1分)

A.反抗斗争  B.坚强不屈  C.流血牺牲  D.英勇智慧

32.请简略回答“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这句话:⑴从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看,它起什么作用?⑵作者接下去并没有写“采蒲台的苇”,那么它有何深刻含义呢?(2分)

(1)

(2)

33.这篇文章的题材裁是(  )(1分)

A.小说  B.报告文学  C.通讯  D.散文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经常帮助父母干些农活儿,也许你会喜欢上嫁接,喜欢上养殖;受同学或朋友的影响,你可能迷上了航模,喜欢上足球……请写一写你喜欢做这种事情的过程。600字左右。


第三单元自主检测题答案

1.略 2.⑴指为真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⑵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 3.⑴《黄河大合唱》;光未然;陈毅⑵《红旗谱》;梁斌⑶诸葛亮;三国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⑴这里指战争⑵时期⑶发扬光大⑷感发,激动 5.略 6.略 7.B 8.A 9.妄自菲薄、作奸犯科 10.宫内、朝廷、宫中、府中 11.略 12.略 13.D 14、四周;中间;台阶;碑身;题字;碑文;空间 15、⑶⑵⑷⑴ 16、说明纪念碑的位置、结构、题字、碑文、造型等。 17、C 18、说明和议论 19、BD 20、略 21.第三;侦察员机、枪手 22.时间先后;一双黑布鞋 23.他脚上穿着的全连惟一的一双鞋还没交还连队。 24.神态、动作、语言、环境 25.突出黑布鞋在革命战争年月中的特殊作用。 26.我们的战士一心想着革命队伍,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意近即可) 27.略 28、D 29、B 30、B 31、D 32、⑴引出下文。⑵这句话很自然地将文章从对苇的描述转入对人的赞美,并明确交代了写作目的,在人不在苇。(意近即可) 33、A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周周清试卷(第三单元)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三)2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三)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2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周周清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一单元生字词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字词练习题
河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河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检测练习题
河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检测练习题
河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检测练习题
河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练习题
河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练习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