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失街亭》与《群英会蒋干中计》比较鉴赏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2-05


一、导入新课
先给大家讲一段罗贯中佚事。有乞丐相约到罗家乞讨,因为沉迷在写作中的罗贯中会让乞丐自己动手舀米。从这个故事可见罗贯中在创作时贯注了全副精力。
读本里头有《失街亭》一文,和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群英会》同出自《三国演义》。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很生动的记叙。
请问:蒋干中计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前还是之后?
生1答:之前。师追问:它在赤壁之战中起了什么作用?
生2:它决定了赤壁之战魏军的失败。正因为蒋干中计,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两员大将,水战实力大减,所以才被东吴以少胜多战败。
师:周瑜运用了什么计?生答:反间计。
师:当时曹操军力如何?蜀吴兵力呢?
生答后,教师点明:当时曹操号称80万大军,而蜀吴联军不过五、六万。蜀吴唯一的优势是海上水战。而魏军中唯一能水战的是荆州刘表的降部。
师:赤壁之战成功之处还得力于哪些计策?
生3:边环计。
生4:苦肉计。“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出处就在这儿。
生5:再加上曹军之内,我方有内应——庞统。
教师问:庞统是谁引荐给曹操的?顺便介绍蒋干与庞统的关系。
二、比较阅读《群英会》与《失街亭》
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两篇文章加以比较。既可以是人物比较,也可以进行写法比较。
学生自读,然后组成四人小组讨论。五分钟后,有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听课随想:虽是公开课,但这堂课非常随意、自然,没有老师特别精心的准确,也没有刻意营造的气氛,教师没有特别打足精神应对,学生既不特别紧张,也不特别兴奋,而是一往既往。让人觉得师生之间的理解特别容易,特别默契,许多环节都已成习惯,似乎只是平平常常讨论,却时有精彩之处闪现。)
生6:我觉得蒋干和马谡两人都很自大,而周瑜和司马懿则都将计就计。
.师追问:课文中最能体现蒋自大的是哪段?(教师用追问的形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既有观点,又能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语段、句子、词语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生6:“愿凭三寸不烂之舌……”一段,显得蒋干极为自负。
师再问:蒋当时有没有考虑到说周瑜投降可能碰到的困难?学生会意一笑。
生7:我来找找两文的不同。《群英会》中吴方不像《失街亭》中的蜀方那样内部闹矛盾。周瑜胸有成竹,一派大将风度。
生8:事后对待中计的态度,蜀方和魏方也不同。失街亭后,诸葛亮勇于自责,“三哭”,“吾之罪也”。而曹操心知中计,却不肯认输,蛮虚伪的。(许多学生轻声笑起来,气氛变得更轻快了。)
师:如果曹操当时认错,会怎么样呢?
生9:我觉得认错比较好。知错认错,将士会比较敬佩主帅。
师:诸葛亮、曹操二人的确有许多可比之处。如在用人方面,二人有何不同?
生10:曹操手下可用之材虽多,但曹操对他们并不了解。
师:诸葛亮倒是了解马谡的,但感情用事。
生11:我觉得诸葛亮感情比较细腻。
师:曹操为什么会中计,杀了蔡瑁、张允两员大将?
生12:曹操对二降将原本就不信任。师追问: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前面的设计比较大气,教师试图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的能力,但从上面两三问看,教师主导课堂的习惯又占上风。问题渐趋琐碎,思维之路渐行渐窄。)
生12:……是“汝等不用心”。
师:撇开小说,从历史上看,曹操是个什么人?
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师:他对人才什么态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他是求贤若渴的。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艺术形象是有距离的。
三、评价《三国演义》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投影:毛宗岗评《三国演义》
师:曹操在小说中为什么变成奸雄?他 的才略都变成了狡猾、残忍。这与作者有关。《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它首先是小说。作者的感情倾向于刘备诸葛亮。他以刘为正统汉室,“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非常明显。
师问:在人物塑造方面,还有什么可比?
生13:作者把诸葛亮神化了,“多智而近妖”。而曹操被写得太奸了。作者塑造人物较夸张。
师:两文的两个将领能否比较,周瑜和诸葛亮?
生14:我发现一个规律。《三国演义》中只有诸葛亮不在场时才表现周瑜的聪明才智。其实周瑜也是料事如神,精心策划的。
师:《失街亭》对诸葛亮着墨不多,但赤壁之战许多笔墨都花在周瑜身上。苏轼《赤壁怀古》中是如何 描写周瑜的?
为什么课文要花大量笔墨写周瑜?
生15:还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周瑜的种种精彩表现,这一切,诸葛亮都料到了。可见,写周只是为了反衬诸葛亮。
师: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生16:对比和烘托。水涨船高。
周瑜在临死之前哀叹“既生瑜,何生亮”,就是证明。
师:文中的周瑜潇洒、聪明,但还有一个特点……
生(齐答):气量较小,且处处针对诸葛亮。
师:两文都是通过什么手法刻划人物的?比如比如《群英会》中有多处语言、神态描写。
生17:周瑜的笑(前后写了几次?)写到六次。
师:除了刻划周瑜,还有对蒋干的描写,蒋干一开始“昂然”,接着“愕然”,“惊愕不敢多言”,最后“面如土色”。
学生品读,体会人物刻划之妙。
师:《失街亭》是否也一样?
生18:《失街亭》中的“三笑三哭”很精彩。
师:这是白描手法。
师:文中还有对比和烘托手法吗?
生19:蒋干和周瑜处处有对比。
投影:周瑜诈睡……

师:以现代眼光来看,周瑜之计虽精妙,也有疏漏之处?在哪里?
生20:周瑜初见蒋干,就怀疑他来做说客,可见东吴方面应该有所防备。
生21:信照学理是不可能放在桌上的。信封上写着“蔡瑁、张允谨封”更无必要。
师:如果蒋干稍作分析,即可发现破绽。但他大喜之下,毫无怀疑,可见求功心切。
下课铃响。下课。

板书:人物描写
七实三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太空一日》课堂教学实录
《太空一日》课堂实录
《时间的印记》课堂实录
《最后一次讲演》课堂实录
《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堂实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堂实录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课堂实录
《驱遣我们的想象》课堂实录
《蜀相》课堂教学实录4
《背影》课堂实录3
《谈创造性思维》课堂实录(节选)
《苏武传》课堂实录
《谈创造性思维》课堂实录
《美丽的颜色》课堂实录(获奖课例)
《五石之瓠》课堂实录
《一着惊海天》教学实录
《渡荆门送别》课堂实录
《杞人忧天》课堂实录
《穿井得一人》课堂实录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课堂实录(余映潮版)
《归园田居》(其一)课堂实录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5
《“飞天”凌空》教学实录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实录片段
《逢入京使》教学实录
《灯笼》教学实录片段
《灯笼》课堂教学实录
《过秦论》教学实录4
《回延安》课堂实录
《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3
《失街亭》与《群英会蒋干中计》比较鉴赏实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