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苏教版宋词选修学习指导《专题一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1-06


会员:zhaomiaomiao9910026  友情提供 
苏教版宋词选修学习指导
专题一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专题解说
    1、在唐代发展繁荣的同时,中国诗歌又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形式──词。词于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展苞初放。
    2、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有密切关系。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兴盛,为适合市井需要的各种艺术的萌生与成长,提供了温床,“歌酒家家花处处”(白居易《送东都留守赴任》)的都市生活,不仅孕育了词,而且推进其发展与传播。但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中国诗歌有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沈括指出迄至唐代所出现的三种类型的音乐:雅乐、清乐、燕(宴)乐。
雅乐:属于周秦古乐系统,与俗乐相对,用于郊庙祭享,跟配合俗乐的词没有多大关系。
清乐、燕(宴)乐:在汉魏有平调、清调、瑟调,称“相和三调”,或“清商三调”(即宫调、商调、角调),行于中原。清商乐又与江南吴歌、荆楚西声相结合,在相对安定的长江流域,得到长足的发展。至于广义上可算属于清乐系统的南方音乐,虽然始终未曾消歇,但它与胡乐、中原音乐不断交融,作为唐代俗乐总称的燕(宴)乐,正包含了南方音乐成分。
    词的兴起,以及某些具体格律和修辞特征的形成,还与酒令著辞有关。“新翻酒令著辞章”(花蕊夫人《宫辞》),盛极一时的饮宴娱乐风气,培育并发展了精彩丰富的酒令艺术。词从孕育、萌生到词体初步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3、从隋代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创作呈偶发、散在的状态。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才补救了这方面的缺陷。敦煌词曲数量很大。其中有温庭筠、李晔(唐昭宗)、欧阳炯词共五首,其馀为无名氏之作。作者范围广泛,多属下层,写作时间大抵起自武则天末年,迄于五代。敦煌词虽亦多写男女之情,但同时又有更广泛的取材。如写晚唐动乱局面:“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酒泉子》);写坚守敦煌,威镇荒服的边将:“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菩萨蛮》);写商人逐利,“客在江西”,或富、或贫、或死的不同境况(《长相思》),均为后来词家所未曾写到。即使是词中最普遍的妓女题材,敦煌词中也展开了文人笔下所未曾有的侧面。这样多方面的内容和题材,为五代宋初文人词中所无。说明它在取材上还没有和一般民歌或一般诗歌分疆划界,进入词所特有的窄而深的领域。
    敦煌词在体制上亦属粗备型体,未臻完全成熟。如字数不定,韵脚不拘,平仄通押,兼押方音,常用衬字等等,都说明词格宽,声辞相配要求不严,用韵方法简单,处于草创阶段。词体在民间兴起后,盛唐和中唐一些诗人,以其敏感和热情,迎接了这一新生事物,开始了对新形式的尝试。
    4、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温庭筠,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5、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李璟、李煜、冯延巳)为代表,情调伤感而意境开阔,结束了“花间”,开启了北宋词。李煜,南唐词宗,奠定了南唐词“清丽雅致,情意缠绵”的词风。
 
学习要点
    1、通过对教材所选六首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和南唐词的艺术风格。
    以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为例:从文面来看,首先不表现于抒情性,而是表现于给人的感官刺激。它用诉诸感官的密集而艳丽的词藻,描写女性及其居处环境,像一幅幅精致的仕女图,具有类似工艺品的装饰性特征。由于诉诸感官直觉,温词内在的意蕴情思,主要靠暗示,显得深隐含蓄。这些都体现了五代词典型的“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
    2、通过对意象选取和词境拓展的研讨,了解词体的产生、发展、完善的脉络。
词在诞生之初,意象选取范围狭窄,不外“香花”、“粉蝶”、“小院”、“芳径”一类,而在南唐、五代词中,意象选择范围明显拓展,如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的“旷野小桥”、“野外新月”,李煜词中的“梦中故国”,李璟词中的“梦里鸡塞”,文人对词境自觉拓宽,使词更显大气,从而逐步壮大,成为“一代之文学”。
    3、学习词的意境品鉴方法,正确表述意境内涵,理解意境对情感的烘托。
词这种文学样式,非常注重意境的营造。意境营造的方法很多,如李煜《乌夜啼》中就综合运用了绘景、想像、对比等方法,深切的亡国之痛,在典型的意境中托出。
典例精读
乌夜啼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知人论世:李煜,字重光,25岁嗣位南唐国主,39岁国破为宋军所俘,囚居汴京三年,被宋太宗赐药毒死。今存词三十余首。他多才多艺,诗文书画音乐,均有很高造诣。李煜的词,由于他生活环境、思想感情的变化,以南唐亡国分界,分为前后两期。他的词之所以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真实,他的词都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他的前期作品,题材有描写奢侈豪华的宫廷生活,有描写男女艳情、有抒发离别与相思的主题。后期的词作,是在被俘后留居宋朝都城时所作,其主题主要是回忆往事、怀念故国、描述被幽囚后的苦闷生活。《乌夜啼》为典型的后期词作。
2、典型意象:零落春红、寒雨寒风、东流之水
   典型情感:伤春(自然之春、人生之春、国家之春)
3、意境营造:
 (1)绘景:狼藉残红,春去匆匆。好景不再,唯江水长东。
(2)想像:红粉佳人,醉泪相送。此生难重,唯留恨至终。
(3)对比:江水东流,亘古不变。青春已逝,恐再生难逢。
4、题旨揭示: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深沉而理性思考,“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5、发散探究:李词之“真”
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情性,在三方面显得很突出: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他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人生愁恨何能免”、“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把自身所经历的一段破国亡家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人间词话》十五)正是由于李煜以其纯真,感受到了“人生长恨”、“往事已成空”那种深刻而又广泛的人世之悲,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复习检测
一、阅读温庭筠的《菩萨蛮》,完成检测: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这首词非常细腻的刻画了女主人公哪些行为?
答:
2、透过这些行为,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内心是一种怎样的心绪状态?
答:
二、阅读韦庄的《菩萨蛮》,完成检测: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3、作者描写了江南春天怎样的情境?
答:
 
 
4、这是一首写乡思之情的词,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未老莫还乡”的理解。
答:
 
 
 
 
三、阅读冯延巳的《鹊踏枝》,完成检测: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5、这首词下片中写了哪些典型意象?
答:
6、结合全词,谈谈你对抒情主人公心中的“闲情”的理解。
答:
 
 
 
四、阅读李璟的《浣溪沙》,完成检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7、试解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的内容。
答:
 
 
 
8、“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二句,王安石认为这两句词在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句之上,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
 
 
 
 
 
五、阅读李煜的《浪淘沙令》,完成检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9、古人认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中的“莫”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的好处。
答:
 
 
 
 
10、请结合文本,分析这首词的典型情感。
答:
 
 
 
 
 
六、阅读李煜的《破阵子》,完成检测: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1、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答:
 
 
 
1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答:
 
 
 
七、阅读徐昌图的《临江仙》,完成检测: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山红。
今夜画船何处?湖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3、词的下阙的主要使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是?抒写的是什么情感?
答:
14、“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山红”一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和作者思想感情是怎样交融在一起的?
答:
 
探究指要
对词的探究,除了注重对文本意境的研读,还要知人论世,离开了对词人身世和生活时代的了解,对词的理解难免肤浅,甚至出现错误。另外,还需关注历代词评家的评论,以及相关史料、趣事、逸闻等。在本专题的学习中,我们要通过对南唐五代时期独特社会历史风貌,以及该时期词的意境营造的探究,解读温庭筠、李煜等著名词人的心路历程,正确理解词的主旨。
15、请你查阅李璟的身世、南唐的历史、逸事趣闻、词评家的研究等相关资料,对李璟《浣溪沙》的主旨作一番探究,写一篇研究论文。
 
 
 
 
 
 
 
 
 
参考答案:
 
1、睡眠、懒起、画眉、照镜、穿衣
2、答:空虚孤独
3、春水碧绿,比天色更蓝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江南的人物也美,当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4、有人劝词人,只应该老死在江南,词人自己也觉得江南风景美、生活美,人物更美。但是,他乡再美,永远也无法和故乡相比。可惜,故乡战火连天,现在是有家难回,而且,万一回到故乡,看到的是断壁残垣,物是人非,反而更令自己伤心断肠,所以词人劝慰自己,未老莫还乡。
5、青芜、堤柳、夜风、新月
6、由“敢辞镜里朱颜瘦”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为一女性,她的郎君已经离家多年,杳无音讯,可能早把自己给忘了。白天,纷飞的柳絮勾起了她的春愁,夜里,一弯新月勾起了她的思念。本词所展现的“闲情”,便是一位痴情女子对薄情郎既怨嗟又难舍的缠绵之情。
7、前句是果,后句是因。一阵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兴起,莲花枯萎,莲香销尽,荷叶凋残。 “香销”二字用来表达莲花的枯萎,即把莲花曾有过盛开时的清香四溢的情景描绘出来,又把而今凋残殆尽的惨状写出。“愁”字融情于景,有词中人怨西风将“菡萏香销翠叶残”之意。
8、同意。“细雨梦回鸡塞远”,写梦境。在睡梦中到了极远的边塞去寻找戍边的丈夫,醒来时只见细雨蒙蒙,却不见梦中的人儿。极写思念丈夫之情深,失望之甚。“小楼吹彻玉笙寒”写醒来时情景,写思妇独自在小楼上,手捧着玉笙尽情地吹着,直到吹完最后一曲时,玉笙因吹得过久而含润了。将思妇吹笙寄情的一往情深的心境及凄凉景象,形象地描述出来。这两句从塞外到小楼,从梦境到梦醒,虽写闺怨之情,但意境开阔,胜过“一江春水向东流”。
    也可不同意,但要言之成理。
9、“莫”字含自劝的意味,很好地道出了词人内心的万般无奈。因为凭栏远眺,是为了要看到昔日的宫阙阁楼,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而,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限江山”的阻隔,因而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已。更何况这“无限江山”,也不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的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动,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更为悲凉。
10、“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可惜,梦中之乐是虚幻的,梦后之苦是实在的、残酷的,并且,不管主观上如何贪恋那梦中之乐,终究不过是“一响”而已。这样写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痛。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人以生动的比喻,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从前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通过强烈的对比,突显了词人内心的亡国之恨。
11、表现手法有:铺陈、夸张、比喻等。前两句写建国前后四十年,拥地纵横三千里,国势鼎盛,雄冠当时;后两句写凤阁龙楼、玉树琼花,足见国力殷实,财物丰饶。上片前四句描述了一派浩荡壮阔的国运形势;这样写与最后“仓皇辞庙”的亡国形成强烈的反差,为最后抒写亡国之恨铺垫,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中心思想。
12、在亡国的危难之际,因为大臣们都已经逃跑得没有了踪影,所以国君只能落得一个面对教坊宫娥垂泪的结局。通过用逃跑的大臣与镇定自若地演奏哀乐宫娥的对比,意在突出表现亡国之君“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处境和亡国的悔恨伤心。
13、下阙主要运用设想,虚境实写,化虚为实,极写羁旅之情。
14、词句运用融情入景的手法抒写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雁称“孤雁”,日称“寒日”,孤单感加上向晚的寒意,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晚霞吐红,本是丽景,然而伤心人别有情怀,在流浪人眼中看来,确是红光惨淡,透露出寒意,这也是移情于景。
15、参考:(1)李璟,史称南唐中主,他即位之初,国势尚且兴旺,但随着北周的兴起,南唐受到强邻的威胁,国势日下。南唐保大(李璟年号)十四、十五年,周世宗两次亲征南唐,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迫使李璟上表削去帝号,称国主。此时的南唐,已经内外交困,李璟身当乱世,忧心时局,自己有心兴国但无力回天,在作品中情思婉转,表现出无限的沉哀。李璟虽作了南唐的小皇帝,但他在位即位之前和即位之后,有不少时候处境都是很困难的,他和他的几个兄弟间的感情不是很好,且国势日微,对于他,心情不好而不便将事情具体明白的说出来时,就会运用小词这种文学形式具体而曲折的表现出来。从这两首词的内容上看,应该是李璟后期的作品,因为它们更渗透了悲愤的情调。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菡萏’二句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王氏从起首荷花零落,秋风萧瑟,满眼凄凉的景物中,体察到李璟面对国势飘摇,岁月流逝,面对自己兄弟不睦,却已无可奈何的心情。王国维用的是屈原《离骚》中:“哀众芳之芜秽”,“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来评论这两句词的。这样的悲哀与屈原写作《离骚》时的心境颇有相通之处。
(3)关于这首词的趣事
①相传李璟即位之初,好宴乐击鞠,尝命金陵名妓王感化唱水调词。感化奉命歌唱,翻来覆去只有一句“南朝天子爱风流”,李璟因此感悟,把酒杯倒扣在桌上说:“若孙皓,陈叔宝这两个亡国之主能早感悟到这一点,当不会有衔璧出降之辱!”后来李璟手书其《浣溪沙》二首赐于感化。后李煜即位,感化以御赐词札献上,后主感动,厚赐感化。
②马令《南唐书》有:“冯延巳作谒金门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主曰:‘干卿何事?’对曰:‘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冯延巳这个马屁拍得李璟龙颜大悦,冯延巳人品不足道,同他一起为相的孙晟骂他“谄妄险诈”,由此可得一斑。
[结论]  大约以闺怨来寄托南唐的没落、家国之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复习检测练习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课件3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课件2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课件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