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的复习教案
执教 马妍
【教学目标】
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2、感受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
(一)、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二)、课本中咏史怀古诗读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登幽州台歌》 《过华清宫》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三)、复习课本中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见下表)
|
篇目 |
思想感情 |
表现手法 |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1感慨壮志难酬 2忧国忧民 |
1虚实相生2联想3对比 4用典 |
|
登幽州台歌 |
同1、同2 |
4直抒胸臆 |
|
过华清宫二首 |
3批判奢侈淫逸,同2 |
同1 同2 同4 |
|
京口北固亭怀古 |
同1,同2 |
同四、5借古讽今 |
|
扬州慢 |
昔盛今衰的感伤。 |
同1,同2,同3,同4 |
诗与词的用典,属于修辞学中的“引用”格。“用典”包括用“事典”和用“辞典”(又叫“语典”)两类。用事典指引用过去的事情,起一种类比、引发的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思想生动形象,易为读者所理解。这也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借古说今”手法,往往言彼而意此。用辞典指的是引用前人的话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它往往使文章显得典雅、婉转。从“用典”的方式上看,主要有“明用”和“暗用”两种。“明用”要指出引用的故事、话语的出处,让读的人知道这个典故与谁人有关,这句话是哪个讲的。“暗用”则只管引用故事与语录,并不写出与谁有关、是谁讲的。可见,“暗用”典故比“明用”典故灵活一些、隐蔽一些,但读者如果对典故涉及的有关内容不大熟悉,就可能莫名其妙,弄不懂作者的意思。
(四)、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含义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寄托哀思、借古讽今。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二、了解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
(一)“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二)“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是最终的旨归。
(三)“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一般先怀古,即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伤今,即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作者自我生存状况的感慨和思考。
三、解题指导
(一)、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历史人物和典故
何地 何人 何事
(二)、透过史实,揣摩诗人所吟咏之情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
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
类比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
抒发爱国情怀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四、迁移练习(另附材料)
【注意】:
1、解读诗歌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歌。
2、解读诗歌要善于运用试题中的有效信息。(作者、朝代、注释)
【 小结 】
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总会留下一些让历代诗人竞相歌咏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其实不仅是诗歌,我们在高中阶段也学过许多古代散文借咏史抒发感慨。《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伶官传序》(引导学生回顾文章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议论性句子)
在解读这一类型的诗文时,我们一定要学会抓住其固有的特点来展开阅读,这样就相对容易了。
【 课后作业 】另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