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鄂教版《蝈蝈》教案设计2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10-09


会员:浮萍平 友情提供
 
七年级语文上册《蝈蝈》教案设计(鄂教版实验教材)
教材分析
《蝈蝈》是一篇构思精巧哲理性很强的散文。以一只蝈蝈的命运为线索,作者具体描写了一家三代对待蝈蝈的不同态度。意在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怎样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本文语言简洁朴实。人物的语言,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对于十一二岁的初一学生来说,本文的语言很好懂,内容也比较简单。所以可以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充分地感悟文本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从而能够身体力行地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所蕴涵的生活哲理。
2学习通过分析任务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阅读方法。
3联系自然与生活,初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关键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蝈蝈的有关资料。
2 教师展示蝈蝈的自白。(课件出示蝈蝈的各种生活画面,配优美抒情的音乐)我生活在一片美丽的原野上,这里有鲜嫩的草和娇艳的花,我喜欢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中,任微风抚摩我的触须,口渴了,喝一口甘甜的露珠,到了晚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我会唱起动听的歌……
问:这只蝈蝈生活得怎样?想知道它后来的命运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过渡语:大家通过自读了解到故事情节,以及随故事情节出现的人物,我们这种初步的阅读方式叫粗读,如果想对文章内涵有进一步的挖掘,就需要细读,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课件展示)
粗读:故事情节 主要人物
细读:文章线索 文章结构 人物态度 关键词语 抒情议论语句……
师:一篇好的文章值得我们再三回味,先面请大家拿起笔,一边读,一边运用我们学习的圈点勾画的方法进行批注,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合作交流
1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你还有什么疑问?交换疑难问题,解决组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最后梳理和整合疑难问题。
3全班交流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把问题整合为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1)       蝈蝈到底是怎么走的?为什么老人放走了蝈蝈,却说它是自己跑的呢?
(2)       本文出现的人物对待中心事件也就是蝈蝈的出现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从文中找关键句来做答。
明确:大人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感受,当大人想逗孩子高兴的时候就买回蝈蝈,蝈蝈不叫,就喂红辣椒给它吃让它叫,蝈蝈叫了,又嫌它叫得让人心烦。而孩子更多的是关注蝈蝈的感受,蝈蝈不停的叫是因为蝈蝈热得睡不着,认为蝈蝈是在为失去自由而难过得哭。
四探究主旨
1作者通过本文想要表达一种什么观点呢?学生尝试做答。
2本文主题具有多义性,课件展示:
A呼唤自由、呼唤爱心。B歌颂了平等的意识。C表现了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的愿望。D表现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你同意哪一种说法呢?请说说自己的理由吧
五拓展延伸
关于“人与动物”或“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家一定有所关注吧。老师也带来了一篇文章,请大家阅读后结合生活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课件出示阅读文章)
六教师小结
本文以一只蝈蝈的命运为线索,以人们对待蝈蝈的不同的态度为内容,启发人们思考,人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衷心希望大家在学完本课之后,能够以一种良好的态度面对大自然、面对我们的社会!
七课外作业
学完《蝈蝈》后,你一定有所感悟吧,请把它写出来。
附阅读材料
“确有‘太迟’这回事”
                              莽萍
“善待自然”是今天环境伦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对待动物的方式上,它要求人们不能无缘无故地伤害、虐待动物。观念所及,日常生活里人们善待动物的行为也就随处可见了。一次,电视里介绍爱尔兰风情,一瞥之间,都柏林马路上的马车就吸引了我:在夏日灼热的阳光里,每匹马的头顶上都撑着一把小小的遮阳伞。记得还看过一幅照片:马路上,长长的车队停在那里,为的是等候一只受伤的小鸟慢慢地跳过马路。这样的事情总能让人长久地感动,因为那是人类爱心的体现,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可惜,生活里叫人灰心的事情还是太多。两个多月前的一天晚上,北京一家电视台“走南闯北”节目介绍一个以杀蛇为业的人。镜头前,那个人得意地把几条大蛇活活地剥皮,扔在盆子里,蛇剧烈地扭动着,渗着血的白色蛇身可怕地颤抖着。面对这种情形,记者的画外音却说:为了吃到美味的菜肴,就顾不得那许多了!老实说,比照起杀蛇人,记者的话更让人吃惊。我当即打电话给这家电视台,抗议这条除了显示人的麻木和冷酷之外没有任何意义的节目。
这个节目的编辑听了我的意见,表示理解。只是他说以往没有想到这方面的事情。这让我想到另一什事。某电视台报道一个在东北山里驻守的军人的事迹。这个人倔强、勇敢、工作拼命,在一次开车回山里时,大卡车撞死(伤?)一只幼熊,母熊在一旁撕心裂肺地哀鸣。平常遇到这种情况,人们不敢靠近小熊,可是此人特别“勇敢”,他下了车,把小熊往车上一扔就开车回去了,他的战友和他打趣:回去煮熊掌吃,别拉下我呀。这就是记者笔下的英雄!先不要说野生黑熊已经是国家保护的动物,吃熊掌已是违法,单是人们对动物母子所遭受的伤痛的冷漠和蔑视,就让人心痛。这是在鼓励什么东西呢?如果在深山里开车的人能稍微小心一点,看到笨笨的小熊在路中间走能稍稍停一停,那有多么好。即或不小心撞伤了小熊,如果能表现出一点怜悯心,肯定也更像个富有人性的英雄。我多么希望在传媒上永不再看到这种报道。现在,地球上的动物已经灭绝了许多,而更多的动物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在灭绝,这一切都主要是由人的活动造成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开始了艰难的反省和思考,人由关注自我走到关注人类以外的生命,并认识到人类并不天然地具有剥夺动物生命的权利,这一步虽然不大,可是走了几千年。这是人类自我中心观念转变的开始,是人类道德的升华。
马丁·路德·金在三十多年前就已提出过警告:
“我们现在而对这个事实——明天已经在今天出现,确有‘太迟’这回事。在无数文明的白骨上刻有这样可悲的字:‘太迟了’。如果我们不动手,肯定会被扯进时间的黑暗走廊里,那个黑廊是为拥有权势而无同情心、拥有大能而无道德、拥有力量而无眼光的人而设的地方。”
我愿把这段话用作本文的结尾。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蝈蝈》阅读练习及答案
《蝈蝈》教案1
赵丽宏《蝈蝈》ppt课件1
赵丽宏《蝈蝈》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蝈蝈》《空山鸟语》教案1
赵丽宏《蝈蝈》原文阅读
《绿色蝈蝈》图片素材(10张)
蝈蝈叫声wav音频
《短文两篇(蝈蝈、空山鸟语)》教案及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