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文言文 >>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作品赏析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8-25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作品赏析
  
 编辑整理
    一、内容结构
  
  作者已经把课文分为5个部分,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这五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引出下文,引出所要叙述的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时传祥一些重要的事迹;第三部分主要是讲述文革期间的时传祥;第四部分主要是描述采访中的一些片断;第五部分主要描述与几个特殊身份的人的采访片断。

  这五个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大段,即第一部分是第一大段;第二、三部分是第二大段,主要记叙时传祥的一些重要事迹;第四、五部分是第三大段,讲述采访的一些片断。
  
二、思路探究

  本文的思路很容易找出,就是以寻访时传祥为主线索,中间穿插时传祥的有关事迹的描述,主要是以时间为序去安排全文:

  1、可以从作者写作的目的入手,即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一篇文章。写时传祥的事迹,就是为了找寻那曾经激励我们奋斗不息的精神。在写时传祥的基础上,展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这就是全文的一个整体思路。

  2、可以先分析时传祥的事迹,阅读二、三部分就会发现,作者对时传祥的描述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片断去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所选取的有关时传祥的几个片断在文章中有什么特殊的含意?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然后慢慢引到写时传祥不仅仅是为了写这个人,更重要的是写以时传祥为代表的劳动者身上所折射出来的精神,慢慢涉及到文章的主题。

  3、分析完了时传祥的事迹后,可以再去分析作者在寻访时的几个片断即文章的四、五部分。作者在本文中并没有详细介绍寻访的过程,而是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能够引起人们思索的几个片段,这样写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却受到不同的待遇,这些变化能够说明什么问题?这样,就能进一步引发读者思考本文所要揭示的问题——即如何去创建人的“精神高原”。

  4、课文的第一部分实际起了一个引子的作用,作者这样写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下文,这一部分自有它写作上的一些特点,这在“合作讨论”中已经有了分析,这里就不详述了。


三、分析局部思路

  以第四部分为例,其余就可以举一反三。

  第四部分主要是讲述寻访的一些片断,以及这些片断中作者所要揭示的问题,这一部分的分析重点是语言的分析,通过分析语言去把握课文的主旨。

  如:人们诉说了以上的历史,同时也说了如下的现实。

  这句话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作者用它来转人寻访的一些片断,“以上的历史”是指时传祥对工作的认真与无私,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他以及他的工作的肯定与赞颂。“如下的现实”则是指采访时所发现的今天的人们对这种职业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今天,人怎么这样?!”

  说这句话的是北京市环卫局的一位干部,“这样”指的就是环卫工人被打事件,言外之意就是对这种工作的歧视,这与五六十年代人们对这种职业以及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的肯定与尊敬,形成鲜明的对比。搞好环卫工作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什么反而被人们瞧不起,是不是物质越发展,人们的卫生观念越来越差?这个问题让所有的人感到困惑,所以这个干部对社会发出了这样的质问与感叹。

  当今社会不仅发生环卫工人被打的事件,而且环卫工人的婚姻问题也受到严重的影响,“没有城市小姐肯嫁掏粪工”“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许多人在选择对象时,把职业是否体面看作一个重要条件,似乎人品倒是放在其次了。刘少奇曾经所说的“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在今天的社会中是否还能有以前的作用?掏粪这种工作为越来越多的文明的人们所瞧不起,环卫工人的可悲处境以及低下的地位从文章的这些话语中明显可见,这不仅让环卫工人,也让作者以及所有有正义感、有社会良知的人们深感不平。

  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环境的文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环境的幽雅与洁净,这一点是人们所共识的,环卫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有人说“时传祥是环卫系统的榜样,环卫工人们该好好地学”。可是细读这句话却不能不让人深思,时传祥本为社会的楷模、各行各业的榜样,这里的“好好地学”,不是学他这个人,而是学习他那种无私忘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可有的人却只把这看作环卫工作里面的事情,与其他职业无关,更与己无关,甚至于发出“光让我们学能顶什么用”的荒唐的论调,是极不正常的。的确,社会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和谐共处,我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只有光付出,得不到回报的现象举不胜举,不劳而获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局面能持续多久呢?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所深思的,也需要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作者呼唤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的出现!

  把握一些关键性的语言,就能够通过这些语言窥视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四、分析语言

  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可以分析这些疑难语句,这样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主旨。

  作者在涉及文革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时,并没有直接点明,而是用了一些比较含蓄的写法,如“动荡的岁月”“劳动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等,其实这种含蓄的写法更能体现文革的特殊性,也更能体现作者那种沉痛的心情。

  “偌大京城,人海茫茫,人事沧桑。”这句话能体现出作者寻访的艰辛与不易,几十年过去了,要去寻找一个已经去世的人的事迹,谈何容易!同时也能暗示出这次寻访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

  “挨打、挨骂、吃不饱又成了时传祥的生活”这句话中的“又”字用的好,能够揭示出时传祥以前的生活,同时也与“经常挨打挨骂吃不饱的时传祥动情了”相呼应,也能反映出文革那段黑白颠倒的岁月。以前的挨打、挨骂、吃不饱是为生活所迫,现在则主要是因为所谓的“政治原因”。这句话更明确地点出了时传祥在那段岁月中所受到的“待遇”,由曾经的人大代表到了“工贼”,确实令人深思。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7
《寻找时传祥》问题学案
《寻找时传祥》ppt课件(16页)
《寻找时传祥》阅读练习及答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6
《寻找时传祥》读后感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学反思
《寻找时传祥》说课稿
《寻找时传祥》《滑铁卢之战》练习题
《寻找时传祥》ppt课件7
时传祥简介
《寻找时传祥》教案5
《寻找时传祥》教案4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及教学反思
《寻找时传祥》ppt课件6
《寻找时传祥》导学案
《寻找时传祥》ppt课件5
孙德宏《寻找时传祥》原文阅读
《寻找时传祥》ppt课件4
《寻找时传祥》课堂实录
《寻找时传祥》词语解释
《寻找时传祥》背景资料
《寻找时传祥》ppt课件3
《短新闻两篇》《包身工》《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3
语文版《寻找时传祥》ppt课件2
《寻找时传祥》同步练习2
《寻找时传祥》作业练习
《寻找时传祥》同步闯关练习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1
《寻找时传祥》ppt课件1
《寻找时传祥》同步练习
《寻找时传祥》重难点分析
《寻找时传祥》教案2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
《寻找时传祥》教学实录
《寻找时传祥》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