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上海夜歌》教案1
作者:   上传者:rtert777  日期:08-08-10



一、 教学目标及重点  
新中国时期的诗人、诗歌有那个时代鲜明的特色:一、歌颂时代、歌颂祖国与人民的主题;二、诗人与生活距离的拉近;三、艺术手法上的“中西合璧”。通过本诗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并正确认识这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能够发现其诗歌所具有的特殊魅力。  
重点:一、理解主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加深对本诗作者公刘并扩展到对那个时代诗人的了解;二、体会作者的构思之巧,并能够具体到写作手法的层面进行感悟式的分析;三、了解“意象”这个概念,让学生体会“意象”选取的重要性。  
二、 教学过程  
1、 预习阶段  
布置学生背诵这首诗,注意读出感情。(重音等暂不做强调)  
2、 课堂教学  
(1) 通过意象把握特征  
播放流行歌曲《北京一夜》,学生也可以即兴哼唱。  
     启发学生:这个歌曲同学们都很熟,可能不自觉地就会哼上两句。其实这首歌有“味儿”,和它的歌词很有关系,歌词里运用了哪些能够体现北京“味儿”的关键词?  
     参考答案:历史、老人;出征、城门;把酒……  
     启发学生:昨天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上海夜歌》这首诗,作者是通过哪些词汇体现“上海味儿”的?  
     参考答案:钟楼、百宝箱、灯……  
     引导对比:同样是“夜”,这两个作品中,“北京”和“上海”的“夜”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北京”突出了历史感,上海则突出了城市的繁华。  
     小结:刚才所说的“城门”、“灯光”等词汇在诗歌中叫做“意象”。意象的选用对事物特征的表达至关重要。(注:“意象”可能初次接触,仅简单提及,不给准确的定位)公刘很善于抓住典型意象来突出上海的“味儿”。这种善于抓住典型意象来“提味儿”的方法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要留意学习。  
(2)通过写作手法体悟作者构思之巧  
布置小组讨论题:很多人都说公刘有“才华”,他的诗很有“特色”。你认为是不是?为什么?(无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小组讨论  
各小组派出代表谈本组的看法。  
    参考答案1:是。比如说比喻非常新奇。①将钟楼上的时针和分针比喻为铰碎天空的巨剪、将夜色比喻为可以“挂”下来的垂帘,具有通感的特点,变无形为有形,让画面更具有动感。(学生能够体会变无形为有形,但能回答不出“通感”的概念,可由老师补充。)②将上海的灯光比喻为女人打开了她的百宝箱,视觉上二者均珠光闪闪,十分形似;气质上使上海富有了娇媚女子的特征,更是神似。③“灯的峡谷”“灯的河流”“灯的山”名词直接罗列的比喻兼具排比的气势,给人强烈的印象。④“街道是诗行,灯是标点”这关系型的比喻将距离较远的街道街灯和诗歌标点拉在一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答案2:是。“上海关。钟楼”、“灯的峡谷,灯的河流,灯的山”等名词直接罗列的形式特别有诗味,类似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和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如果改为一般的表达方式就没有诗歌跳跃感和特有韵味,比如“在上海关的钟楼上”、“ 这是灯的峡谷、灯的河流和灯的山”。  
     参考答案3:是。三组诗好比跳跃性较强的蒙太奇(镜头)。第一组,钟楼上时针和分针的特写;第二组,上海夜色的全景;第三组街道的中景。三组形成“近—远—中”的关系,三组的变换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  
     参考答案4:不是。……  
(3)通过主题领会和拓展阅读来“知人论世”  
     引发讨论:①作者为什么要写上海之夜的繁华?②题目“上海夜歌”中的“歌”是什么意思?③请猜测作者名字“公刘”有何含义?  
参考答案:①作者为什么写上海之夜的繁华是为了歌颂中国人民建设祖国的业绩,根据是“六百万人民写下了壮丽的诗篇”这一句。②题目“上海夜歌”可做两种解释,第一种的“歌”是名词,诗歌。第二中的“歌”是动词,歌颂。第二中似乎更贴切。③“公刘”是笔名,取自《诗经.公刘篇》,用以激励自己像周人酋长公刘那样为祖国人民奉献终身。  
 引导生生互动:同学们还了解公刘的哪些情况?知道他的哪些诗歌?或者对五十年代的诗人有所了解?  
     教师提供的拓展阅读(ppt或事物投影展示):①公刘自我总结说,他在全部创作中,始终追求三个目标:第一是有大脑,第二是有骨头,第三是有灵气。②诗歌《皱纹》  是什么样的蜘蛛,/ 在她的脸上织了一张网,/ 然后在一点一点地 / 把它吃光。/ 蜘蛛啊,/ 蜘蛛啊,/ 你的名字,/ 是不是叫做希望。③公刘散文《中国病人》  我正是一个得了“中国病”的中国病人。所谓中国病,就是政治病。/ 说起来,我的政治病史也不算短了,最早当从1945年底算起罢。这年12月,全中国大闹学潮,为的是声援惨遭国民党屠杀的昆明西南联大学生。我也满腔热血,义无反顾,毅然站到了蒋介石政权的对立面。从此,我开始尝遍了黑名单、盯梢和以逮捕相恫吓的滋味,其病理表现主要是长期睡不了囫囵觉,并逐渐演变成顽固性的失眠症。……/   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实指望从此天下太平,没料想,打1955年起,旧病灶又猛然爆发,反胡风、肃反、反右派,其后大运动套小运动,直至“文革”,我终于被真疯子宣判为“疯子”了。  草草四分之一的世纪,失眠已是小菜一碟,倒是平添了许多重病,屡次三番死去活来……  
引导学生小结:公刘就是那个时代诗人的一个缩影。他们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一、歌颂时代歌颂祖国人民的主题;二、诗人与生活距离的拉近;三、艺术手法上的“中西合璧”。其他也可,如热爱祖国、遭受迫害、坚贞不屈而又保持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三、课后作业  
(1)“时针和分针 /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铰碎了白天。”想象十分奇特,请仿照这个句子写四句诗,主体任选。(答案略)  
(2)公刘写的《上海夜歌》共有两篇,课文中的是第一篇,请对比两篇的异同。(角度不限:主题、手法、意象……均可)  
上海夜歌(二)     公刘  
上海的夜是奇幻的;  
淡红色的天,淡红色的云,  
多少个窗子啊多少盏灯,  
甜蜜,朦胧,宛如爱人欲睡的眼睛。  
我站在高耸的楼台上,  
细数着地上的繁星,  
我本想从繁星中寻找牧歌,  
得到的却是钢铁的轰鸣。  
轮船,火车,工厂,全都在对我叫喊:  
抛开你的牧歌吧,诗人!  
在这里,你应该学会蘸着煤烟写诗,  
用汽笛和你的都市谈心……  
1956年10月5日  
   
参考答案(不强求全面和系统,让学生有比较的意识即可)  
1、主题同,都是歌颂新中国上海的城市建设。  
2、手法异。第二首以直抒胸臆为主,第一首则通过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方式委婉地表达。  
3、意象上第二首诗更丰富,它包含有第一首诗的“夜”、“灯”、“楼”等,同时增加了“轮船”、“工厂”、“煤烟”等。更具有现实感。  
4、情感上,第一首比较内敛,第二首则比较强烈。  
……  
附录  
1、《北京一夜》 (歌手:陈升)   
one night in beijing  
词陈升 刘佳慧曲陈升京剧(老生 花旦)刘佳慧编曲:李正帆  
女:不想再问你你到底在何方  
不想再思量你能否归来么  
想着你的心想着你的脸  
想捧在胸口能不放就不放  
男: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  
女:人说百花的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  
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  
男:one night in beijing 你可别喝太多酒  
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把酒高歌的男儿是北方的狼族  
女:人说北方的狼族会在寒风起站在城门外  
穿着腐锈的铁衣呼唤城门开眼中含着泪  
男:呜………………我已等待千年为何城门还不开  
女:呜………………我已等待了千年为何良人不回来  
合: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男: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  
合: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男: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地安门  
女:人说地安门里面有位老妇人犹在痴痴等  
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  
男:one night in beijing 你可别喝太多酒  
走在地安门外没有人不动真情  
合:one night in beijing 你会留下许多情  
不要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人)  
男: one night in beijing one night in beijing  
女:不想再问你你到底在何方  
不想再思量你能否归来么  
想着你的心想着你的脸  
想捧在胸口能不放就不放  
男:one night in beijing 你会留下许多情  
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公刘《上海夜歌》原文阅读
《上海夜歌》教案3
当代诗三首《上海夜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致橡树》教案及练习
《上海夜歌》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