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学者明星化现象的背后
|
|
作者:s7402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5-23 |
作者EMAIL:wangmengyun90@163.com
学者明星化现象的背后
在这个明星云集的年代,中国诞生了另类的明星——学者明星。纪连海、易中天、于丹、刘心武……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吧!这些处于“深闺”之中的学者们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让平民百姓更迅速、更简捷地了解文化,但是同样的,一件事总有两面性,学者明星化的另一面,是学者们再也无心学术而陷入娱乐圈的范畴之内。
在我的心目之中,我认为学者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是不应该被凡尘俗世的琐碎而打扰的。近期我也被这样的文化味道浓厚的节目所吸引了,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那些学者明星们的名气,更主要的是我被他们的讲述方式所深深吸引,他们或激情澎湃,他们或泪光涟涟,他们或热血沸腾,……让人忍不住跟着他们一起激动。
有很多学者明星们原来都是老师,他们不满足于只在课堂上教书育人,于是电视媒体成了他们的新宠,这意味着教授名家从那低矮的讲台背后走向了世界?还是意味着文化与生活的融合?意味着文化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主流?恐怕我不能认同。他们本该是潜心研究的,沉浸在文化知识无尽的海洋中,离开世俗的功名利禄,抛开那些所谓的奢华富有,本着一颗对思想无限追求的心灵,甚至直至离世的那一刻才将毕生所习得的东西奉献于世,这恐怕才能真正堪称为一名学者吧。
我相信有那样一种人是“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的,他们不会被眼前身后的利益所轻易打动,不管他们是怎样的人,他们的心中总留有一块净土,不至于迷失自我。当一个人还不能被称作为一个“大家”的时候,旁人的掌声、鲜花是会迷惑他的双眼的。就像霍金当他写出《时间简史》后,生活在英国剑桥大学的他还是处于那里平静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来打扰他,因为那里的人们知道学者是需要潜心于他的学术世界当中的。
这些学者明星的成名,关键是现在的有关于历史的电视剧泛滥,而且与真实的历史距离太大,误导了观众,于是这些学者明星们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们抓住一些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展开,通过他们激情澎湃的讲述,老百姓们的确能够了解到真实的历史,由此也就引出了另一个新的问题,只要这些学者出现了些许的差错,人们就会像对待娱乐圈里的明星们一样对他们进行抨击,这还公平吗?他们只是学者并不擅长于作秀,也许我们可以不那么苛求,宽容地对待他们的错误,辩证地看待他们的错误,或许会有更多的学者明星出现,但是这对于提高当代中学生和某些青年人的文化修养与内涵会有一些实质上的帮助。因为现在有很多人连“甲午战争”都不记得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作为一个当代中学生的耻辱,也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耻辱。曾经有一位记者在北京故宫门前问一名店主:“是否还记得甲午?” 那位店主竟回答说:“我是一个卖纪念品的店主,年号不管我的事。”而同样的问题去问那些前往故宫的游客们回答更是五花八门,有的说“甲午?是什么东西?”,更有甚者“甲午我知道,就是林则徐这个将领没有把烟硝尽,然后在船上被打死了。”……我只能说是我们的知识太过于浅薄了,竟然连这样的题目都不能够回答。
我认为这些学者明星们能拥有自己的“粉丝”,这是很好的,因为这至少证明了我们还是需要文化的,我们并没有把文化这个概念抛诸于娱乐之后,还是平起平坐的,《文化中国》、《百家讲坛》等这些文化类节目则为我们的需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比较推崇纪连海老师和刘后滨老师的讲述方式与他们所讲的内容,他们两位都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形象出现于公众面前,相对而言他们比较平易近人,他们多年的教师经验以及研究经验为他们的讲述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最近我在观看的《文化中国》这档节目偏重于对历史事实的一个讲述与解释,这是我比较喜欢的。
学者明星化现象是一个新兴的、也是一个可与娱乐圈明星相比较的,相对于娱乐明星的泛滥,学者明星则可以为这个过热的娱乐圈浇下“一源清泓”,也让我们对于那些“高高在上”的学者明星们有个更深的了解。
高二6班
王梦筠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