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人教版选修《祖孙之间》教案1
作者:linsen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1-20


作者:linsen
作者EMAIL:6809@126.com
 
祖孙之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3、欣赏节选的重要段落,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精彩语句,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欣赏小说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
    2、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著名学者吴福辉曾在学生群体中进行的小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只有鲁迅的《阿Q正传》、张爱玲的《金锁记》、巴金的《家》和茅盾的《子夜》这四部作品是所有文科大学生全都看过的。而在其中,100%的受访者认为《阿Q正传》是上流小说;各有一半的读者认为《金锁记》是上流和中流小说;认为《家》和《子夜》是上流和中流小说的读者比例都是20%和80%。更有趣的是,60%的学生认为《家》是都市小说,30%%认为是市民小说,另有10%认为是通俗小说。
演员黄圣依谈起自己的读书爱好,这样对记者说:“最喜欢的嘛,应该是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虽然我是演员,但艺术都是相通的。从这部著作中我可以看到文学的很多基本元素。”这部作品也让她感悟:在明亮的灯光下,恍惚之间,偶尔会让人迷惑,哪个是影子哪个是自己本身。只有等夜深之时,所有的灯光暗淡,所有的影子消失,才能悄悄地揭开自己灵魂的一隅,不论是痛苦、悲伤还是见不得人的丑陋,让灵魂悄悄地呼吸。“所以在今天读来,依然让我感动不已,有一种心灵震颤的感觉。”
二、介绍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
本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九章。在此之前,觉民、觉慧兄弟积极参加学校的演剧活动,热心地阅读《新青年》等杂志,从心底里对新文化产生了热切的渴望。就连他们的大哥觉新也受到了感染。但作为高家这一封建大家族的长子长孙,觉新背负着继承家族发展的重负,他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包括婚姻。
当地的督军无故殴打学生,引发了学潮。在交涉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学生开始罢课。觉慧是其中的积极分子。这时高老太爷把觉慧叫去训话,不许他参与外面的“胡闹”,并派人把觉新喊来,让他约束觉慧,不许他再出去。
被囚禁在家的觉慧万分苦闷,只有婢女鸣凤的淳朴与真情给他以安慰。但鸣凤在听到他的表白之后却在有意地躲着他,因为她心中充满恐惧,害怕被太太知道。觉慧靠读报与写日记打发着这一段寂寞的生活。
过年了,学潮渐渐地平息了。觉慧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常态。
三、问题探讨
1、反复阅读节选的重要段落,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精彩语句。
2、根据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精彩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理:高老太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而觉慧又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3、高老太爷与觉慧祖孙之间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祖孙之间的矛盾是否可以调和呢?
【明确】
1、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高老太爷的?
 外貌、神态与动作、语言等
2、请画出表现神情的语句和有关心理描写的语段,仔细品味人物性格。
①外貌:
早过了六十岁的祖父躺在床前一把藤椅上,身子显得很长。长脸上带了一层暗黄色。嘴唇上有两撇花白的八字胡。头顶光秃,只有少许花白头发。两只眼睛闭着,从鼻孔里微微发出来一点声息。——年老而又虚弱
②神态与动作:
常常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绝对遵从
祖父……身体软弱无力地躺在那里,从微微张开的嘴里断续地流出口水来,把颔下的衣服打湿了一团。——年迈衰老
祖父忽然睁开了眼睛,看了他一下,露出惊讶的眼光,好像不认识他似的,挥着手叫他出去。
祖父的声音又干燥,又严厉
祖父的严厉的眼光射在他的脸上。
祖父冷笑了一声,威严的眼光在他的脸上扫来扫去。
(祖父)的年老的模糊的眼光无目的地向四处游动,后来他便把眼睛闭上了。
祖父的声音虽然严厉,但比先前温和多了。——严厉中又有关爱
③语言(P60)
3、高老太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年迈衰老、面目可憎、严厉专横的老人——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象征。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严厉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
4、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觉慧的?
神情与心理
5、请画出表现神情的语句和有关心理描写的语段,仔细品味人物性格。
①惶恐——不敢——非常不安——静静地立——感觉拘束——不了解——解不透——奇怪——红着脸——迟疑——坚定的眼光——很不舒服——抖动着身子——想表示反抗
②有关心理描写的语段(P59第5段,P60第7段,P61倒数第6段)
6、觉慧又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明确:迷惘中带着叛逆个性的青年——反抗封建专制的进步青年。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7、节选中作者对觉新这个人物形象着墨不多,那么觉新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呢?
觉新唯唯应着,做出很恭顺的样子,一面偷偷的看着觉慧,给他做眼色,叫他不要再开口。
觉新依旧唯唯地应着,一面向觉慧做了一个手势。
明确:懦弱、忍让、委屈求全的青年。
觉新的性格充满了矛盾,是个“有双重人格的人”。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
8、高老太爷与觉慧祖孙之间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祖孙之间的矛盾是否可以调和呢?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而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高老大爷和觉慧祖孙两代人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
四、课后作业
    作为现代家族小说的代表,《家》从《红楼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你能从主题、人物刻画和语言等方面做哪些比较吗?
巴金的《家》与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比较
    1、主题
    相同点:巴金和曹雪芹都是把自己的不寻常经历渗透进小说里,都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家》和《红楼梦》是在不同时期反封建的现实主义典型小说,均具有很强的自传性。
    而巴金和曹雪芹由于处于不同时代,因此对封建社会的叛逆具有不同的表现。两部小说虽然均取材于封建贵族家庭兴衰之事,但由于社会时代差异,他们思想内容也有所不同。比较看来,《家》的思想内容比《红楼梦》更进步,《家》的思想内容是对《红楼梦》的延续和发展。
    2、人物
    两部小说虽然都出现了一个典型的叛逆人物形象,但叛逆的道路和思想追求又是有所不同的。《家》中,觉慧是高公馆中第一个觉醒者,是封建制度的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
    比较看来,贾宝玉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他的叛逆性只是盲目的自发的。而觉慧则是受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主动自觉的与封建势力斗争。
    两个叛逆者虽各有特点,但终摆脱不了阶级意识的束缚,最终难免失败。
    3、人物塑造手法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家》的主要艺术成就,《家》中人物个个形象鲜明生动突出,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作品将一组组性格上有某些相似点的人物进行对比描写,是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对照映衬中表象的更为鲜明突出。如觉慧、觉民、觉新式同胞兄弟,有许多共同的遭遇。然而作品通过这三兄弟对学生运动、鸣凤悲剧、觉民抗婚等事件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描写,便将三人各不相同的独特个性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而曹雪芹描写人物时,根据他们所处的不同地位,分别采取不同手法。对一些主要人物,通过不同情节,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地镂刻出他们最主要的性格:如宝玉对女孩的同情与热爱;黛玉的孤高自诩、多愁善感-------对人物其他方面的特征则采取了前后重点不同的补充描写的方法,从而使这些形象表现得十分深刻饱满,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巴金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更多地接受了外国文学的影响,其最突出一点就是注重人物深层心理的揭示。《家》中作者运用大量的日记、内心独白、梦境、和幻觉突出人物个性特征。如觉慧的民主意识觉醒的过程用日记的形式,鸣凤的纯洁和刚直的性格用内心独白来揭示------这些方面是《红楼梦》中所没有的。
    4、语言风格
    《家》的语言明快流畅、朴素自然;许多章节用排比句来增强语势,感情充沛、音调委婉,像一首首抒情诗。而《红楼梦》中则以典雅优美的诗词见长,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祖孙之间》课堂实录
《祖孙之间》ppt课件(24页)
《祖孙之间》教案4
《祖孙之间》同步练习
《祖孙之间》学案
《祖孙之间》导学案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3
《祖孙之间》教案2
《祖孙之间》ppt课件3
从《祖孙之间》看巴金小说《家》ppt课件
家(祖孙之间)ppt课件
《小团圆媳妇之死》《祖孙之间》教案1
《祖孙之间》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