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曹明华《美》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2-24


美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散文,标题为“美”,可又不像哲学家、美学家那样直言美的本质和规律,而是描写几个场景、几种神态、几段对话,生动形象地表现美的生成形态和美的本质,展示美的探索和审美过程,表达作者的审美追求和积极的人生观。 
文章写了一个现实发生的场景和三个联想场景。一个现实发生的场景又分作开篇和结尾两次描写,中间连贯三个联想场景。三个联想场景的开头的神态描写又是现实场景中的小片段,一个是“她又那么蹙起了眉”,一个是“她又那么抿紧了唇”,一个是“她又那么神秘地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它们都是“现在”,引起将要描述的“过去”。也就是说三个场景之联想生发点,在于它们与现实发生场景之间的某些关联。 
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富有灵气悟性的爱美女生的话语和心理活动。她的出场平淡无奇,为同学“设计发型”,似离题甚远,何“美”之有?第一、二联想场景(蹙眉观景、抿唇观景),写她对自然美的感受,也不见有何特异。不过下文开始精彩迭出了。第三联想场景写她在欣赏自然景物时发现了“距离美”,根据她自己的理解诠释距离美的要义(“因为距离,巧妙地遮蔽了我们不该看到的一切,又信手添上些神奇的飘逸……”),由此思维跳跃,把距离美的道理引到社会人生方面来。最后回到现实发生的场景,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审美讨论,对直线美、曲线美的理解精彩之至,文章于此光彩焕然。其中“安逸、闲适,就犹如一条索然无味的直线。奋斗中的挫折好比一条曲线的‘波谷’,成功,则好比‘波峰’——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妙的曲线,构成了富有弹性的生活”,是独一无二的理解和表述。原来文章开头写“她爱美”,“她懂得美”,看来是最为恰当的表述。虽然没有写这个女生是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性格和外貌,但文章展示了她的灵秀,她的颖悟,她的健康纯正的品性。 
  
问题探究 
一、文中除了“距离美”“曲线美”,还有哪些美? 
还有自然美,三个联想场景均已涉及;还有女性美,她们灵秀、温柔,有明确的审美追求,懂得什么是美,善于发现美;还有直线美、曲线美,这些美来自对客观外物的感知,同时又升华为人生经验和人生评价;还有悲哀的美、屈辱的美、流畅的美、甜蜜的美,这些就是单纯而丰富的人生感受了。所谓美的、审美的和美学的关注对象不仅是自然,还有社会人生,审美问题中蕴含丰富的社会意义,社会美与自然美同等重要,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更为重要,更受人类关注。这也是课文中爱美女生由自然美联想到社会美、人生美的基础。 
文中的这些不同的美都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美,由此也反映出作者和爱美女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文中的这些审美观也反映出时代特点,本文写于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审美观念在现在看来或许有点“粗浅”“落后”,不过文中的女生还是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新女性的特点,她拒绝“悲哀的美”和“屈辱的美”,追求“流畅的美”和“甜蜜的美”,乃是依天理、顺人性、追求个性解放的体现。不过从另一方面说,那个时代的审美观与现时代相比又有所不同,他们追求波浪人生、奋斗人生,轻视安逸、闲适,或许现时代年轻人不予认同,时代在发展,人生观、审美观也在发展,现代人的观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二、每个片段的开头的神态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些神态描写包括“蹙了起眉”“抿紧了唇”“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等,它们的作用一 
一是铺垫,二是连缀。所谓铺垫是说写神态、写情景便于后面述理,即缘景述理、缘情入理,如果没有这种描写作铺垫,后面的述理就成为空穴来风;后者是说全文有现实发生场景和联想场景,如何把它们贯穿在一起?抓住两种场景相同的神态,是一巧妙方法,这些共同的标志如同熟悉的记号,方便读者阅读。 
三、怎样理解本文主题的多义性? 
  本文的核心话题是谈美,有关这话题在文中具有多义性,试缕述之:其一,文章表现美是如何发现的。贯穿全文的是发现美的过程,于平凡中生出机巧,于朴素中生出妙理。其二,文章表现美的不同种类。如前所述,有距离美、直线美、曲线美……全文都在展现这些美,境界逐层开阔,逐层提高。其三,文章表现女性美。这是一群有文化知识、有自觉的审美观念、有高雅情趣的大学女生,全文都在表现她们的女性美——以女性特有的目光发现自然美,发现女性自身美,拒绝悲哀的美、屈辱的美等,显出与男性所不同的细腻、温柔、秀美的特点。 
四、怎样理解文中暗含的哲理性? 
体会现当代散文的情和理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选入第二单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蕴含某种哲理性。不过本文的哲理性是与丰富的感性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开篇两句话“她爱美”是写她感性的一面,“她懂得美”是写她理性的一面。文中场景描写是感性的,文中审美意义的阐发是理性的。文章描绘人物、场景的感性形象,其实是为着表现思想的内核、理性的内核。 
五、读了本文对我们发现和欣赏美有怎样的启发作用? 
读了本文应能对我们发现和欣赏美有着多方面的启发意义。美在大自然里,美在生活中,美在平凡的场景下,美在距离中,美在朦胧中,美在于凝视,美在于联想……要发现和欣赏美,就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富有灵性的头脑,除了有强盛的理性精神外,还要有丰富的感性和感受能力。不仅要善于发现自然美,还要挖掘社会美、人性美,不仅要欣赏直线美,还要欣赏曲线美……在现时代,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要与时俱进,要不断丰富审美视野,开拓审美天地,要以爱心、审美之心对待他人,对待社会,要把人生当做审美的历程。 
  
语言品味 
文章表达对美的感受和思考,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的,所以语言形象化的特点非常明显。形象化的语言,可谓之感性化的语言,如“安逸、闲适,就犹如一条索然无味的直线”,即以感性的语言形式表现理性的内容,既给人以理性的启示,又给人以鲜明的审美形象。 
再有,后半部分关于美的议论堪称经典,是极富于才思的表达。 
本文出自年轻的女性作者,不但显示女性的丰富感受力,也显出女性作者的语言风格,细腻,直露,流利,有意造出一些节奏感、起伏感,例如“一声热切的提议,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向她那双明澈的眸子投去含笑的一瞥”,“我猜,那可爱的小脑瓜,又在以它独特的频率转了、转了……”,“——嗯……她又那么蹙起了眉”,“——哎?她又那么神秘地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与前面的一些男性散文作家的刚劲、豪爽、凝重的语言风格相去甚远。 
另外,还较多地借助标点符号来传情达意,其中省略号用得最多,既造成情节流动的中止和语言节的奏感,又表示此处有余味,提醒读者诸君可留意否。 
不过本文语言还是显出一些稚嫩、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有些语言平淡无味,如“她蹙起眉,静静地伫立了好一会儿……直至亲手摄下这幅充满了意味的图案”,显得平淡了,而且“摄下”与“图案”搭配不甚恰当。 
  
有关资料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二、在思辨与情感之间(薛建农) 
  
三、紫罗兰的芳香(陈先法)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捉不住的鼬鼠》《美》同步练习
曹明华《美》ppt课件(37页)
曹明华《美》原文阅读
曹明华《美》ppt课件3
《美》教学设计2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美》ppt课件2
曹明华《美》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